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一 知识与技能
  1 看拼音,写词语。
  sǔn shī huáng dì xiàng zhēng hóng wěi tǒng zhǐ
  ( ) ( ) ( ) ( ) ( )
  qīn lǜe pǔ sù kǎi xuán shǒu wàn pù bù
  ( ) ( ) ( ) ( ) ( )
  2 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正确的打“√”。
  炽热(chì zhì) 别墅(shù yě) 阻塞(sè sāi) 祛病(qū què)
  吞没(tūn tōng) 耸峙(shì zhì) 结冰(jié jiě) 鹰爪(zhǎo zhuǎ)
  3 比一比,再组词。
  黝( ) 葱( ) 壤( ) 镜( ) 炽( )
  幼( ) 忽( ) 嚷( ) 境( ) 织( )
  畔( ) 啸( ) 厮( ) 悔( ) 密( )
  绊( ) 萧( ) 嘶( ) 诲( ) 蜜( )
  4 给下面带点的字查字典,按要求填空。
  (1)博大的部首是( ),再查( )画,音序是( ),字义有:A 多 广;B 知道得多;C 古代一种棋戏。应取( )。
  (2)悲哀的部首是( ),再查( )画,音序是( ),字义有:A 悲痛,难过;B 掉念;C 怜悯。应取( )。
  (3)卓越的部首是(志吃力地把小红军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红军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是什么东西呢?他掏出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就在这时候,小红军停止了呼吸。(选自《倔强的小红军》)
  1 写出近义词。
  平静—— 浮现—— 立刻—— 突然——
  2 用句子中的带点的词造句。
  从上海 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3 陈赓的心情为什么老平静不下来?
  4“陈赓同志全明白了”,陈赓同志明白了什么?
  课外阅读: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一条军毯
  1942年2月,我们护送刘少奇同志到山东去。开始的几天,每天露宿,我们都给少奇同志安排住处,可是少奇同志总是等战士们都有住处,才走进自己的屋子。后来一到宿营地,我们就给战士们安排住处,让他们早点休息,为的是减轻少奇同志的劳累。谁知道这样办更使少奇同志(担心 操心 关心)了,他亲自给战士们安排住处,把好点的房子都给了他们住,自己住在最简陋的房子里。
  有一天晚上,少奇同志住在一间农具棚里,农具棚没门,只好挂上一条破毯子挡风。二月的夜晚非常冷,北风吹起毯子,灌进屋里。我睡在另一间棚子里,怕少奇着凉,就披上衣服去看他。我走到棚子前面,看见破毯子洞里漏出一道微弱的光。朝里一望,少奇同志正在烛光下看书。他看了一会儿,放下书,搓一搓冻僵的手,看着卷着身子睡在他身旁的警卫员,就把盖在自己腿上的一件大衣轻轻的盖在警卫员身上。我看到这情景(感动 激昂 激动)的直想喊:“少奇同志,您的健康要紧啊!”但是我怕惊动了少奇同志,没有喊。
  少奇同志看见我,放下书问:“怎么还没睡?”
  我点了点头,把军毯盖在少奇同志的腿上。少奇同志(推让 推手 谦让)了半天才收下。我很高兴,回来看看战士们都睡得挺好,就睡下了。我虽然少盖了一条军毯,身上有点凉,心里却热乎乎的。
  我慢慢的睡着了,朦胧中觉得越睡越暖和。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原来给少奇同志的送去的那条军毯仍旧盖在我身上。我去问值班的少兵,才知道我刚睡着,少奇同志就把军毯给我盖上了。
  我去见少奇同志,少奇没提军毯的事情,头一句就问:“战士们睡得好吗?”
  我回答说:“睡得很好。”少奇同志点了点头,笑了。
  1 在文中括号内选一个最恰当的词语,用“—”画出来。
  2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简陋:
  朦胧:
  3 将正确大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第一自然段的段意是:( )
  (1)少奇同志每到宿营地总是关心战士们的宿营情况。
  (2)少奇同志每到宿营地总是住最简陋的房子。
  (3)我们护送少奇同志到山东去的路上每天为少奇同志安排住处。
  4 从本文到第二自然段到结束,找出三处最能表现少奇同志对战士关怀的地方。分别简述出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本文通过叙述宿营时一条军毯的故事,反映了少奇同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二)作文。
  写出《雪猴》的梗概。
  (三)实践。
  介绍一种你认为最好的读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