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试题

 
  一 课内阅读题(42分)
  1 读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秋游景山》——片段
  离开果园,我们沿着青石铺成的山道( ),来到了万春亭。举目远眺,美丽的北京城尽收眼底。
  朝西望,北海公园那洁白如玉的白塔,屹立在琼岛的顶峰。岛的四周是明亮的湖水。湖面上,一只只游船仿佛是一片片叶子,( )在水中。
  向南望,紫禁城庄严的建筑群( )在眼前。披上金装的故宫,一直延伸到雄伟的天安门。远处,是布局整齐 颜色淡雅的一幢幢高楼大厦。
  往东看,一幢幢高大的楼房,一排排( )的厂房,鳞次栉比;一座座新型的立交桥,纵横交错。
  首都北京正迈着巨人的步伐,朝着现代化的目标前进!
  (1)联系上下文,解释带点的字。(4分)
  尽收眼底( ) 高楼大厦( ) 鳞次栉比( )( )
  (2)按原文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4分)
  (3)在文中找出“abb”结构的词,并另外想出8个以上相同结构的词,都写在下面的横线上。(6分)
  ————— ————— ————— —————
  ————— ————— ————— —————
  ————— ————— ————— —————
  (4)用“~~~~”划出文中的比喻句。用“——”划出拟人句。(6分)
  (5)用“//”给片段划分层次,并写出层次大意。(9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回答问题。(7分)
  ①作者登上万春亭远眺,看到了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登上万春亭远眺北京城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选择你在第七册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课文题目填入下面的括号中。
  (6分:每个空格各1分)
  ① 在第七册里,我们认识了救死扶伤 解救病人痛苦的《 》.
  ② 我国的《 》在不久的将来就要载人上天了。
  ③ 你是新同学,就请你做一番《 》吧!
  ④ 《 》,周恩来马上接下自己的伞包,给小扬眉背上。
  ⑤ 阴历八月十五左右,四面八方的人们来到钱塘江边《 》。
  ⑥ 春天来了,鸟儿找不到《 》了。
  二 课外阅读(58分)
  1 读短文,完成文后题目。(18分)
  迷惑敌人的迷彩服
  在现代战争中,侦察仪器越来越先进,部队的行动很容易被对方发现。为了迷惑敌人 保护自己,人们用一种特殊的颜料把军服染成黄一块绿一块的,制成了迷彩服。迷彩服上五颜六色的花纹和周围的自然景物色彩十分相近,反射红外光波的能力也与周围自然景物反射光波的能力相似,所以敌人用肉眼看不见,而且现代化的仪器也不容易发现。
  现在有些国家的军队还根据不同兵种设计了各种不同的迷彩图案,进一步增强了迷惑敌人的能力。
  (1)找出文中的一对近(反)义词和写出一个近(反)义词。(4分)
  近义词: ( )—( ) 发现—( )
  反义词: ( )—( ) 特殊—( )
  (2)缩写句子和改写句子:(6分:每题各2分)
  ① 有些国家的军队还根据不同兵种设计了各种不同的迷彩图案。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为了迷惑敌人 保护自己,人们用一种特殊的颜料把军服染成黄一块绿一块的,制成了迷彩服。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敌人用肉眼看不见。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回答问题。(8分)
  短文告诉我们,迷彩服是用什么制成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说迷彩服迷惑敌人的原理。(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短文分析。(40分)
  ——————————
  在大森林里,一只豹不小心从树上摔下来,伤得很厉害。他一连好几天躺在床上,哎哟哎哟地叫着:“我不能再捕猎了,得赶快想个办法,我要饿死了。”他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豹装出快要死的样子 对树上的猴子说 亲爱的猴子 你快去通知所有的动物 就说我得了重病 快要死了 让他们一个个来看我 我想和他们作最后的告别
  猴子把豹的口信很快传给了森林里的动物们。大家都可怜豹,便一个一个地去看望豹。
  鹿去了,袋鼠去了,野猪去了……乌龟因为住得远,走得又慢,所以落在了后边。当他慢慢地爬到豹的家门口的时候,突然发现地上动物们的脚印都朝着一个方向——只有进去的,没有出来的。他想了想,一下子明白了:“噢,原来豹的家是进得去出不来的呀!哼!我还是别去看他吧!”
  躺在床上的豹听见门外轻轻的脚步声,心里暗暗高兴。但是,过了一会儿,脚步声越来越远,终于听不见了。
  (1)写出下列带点字的声母或韵母。(3分)
  写声母: 森林( ) 摔下来( ) 越来越远( )
  写韵母: 躺( ) 慢慢( ) 进得去( )
  (2)查字典。(4分)
  “豹”字用部首查字法,可先查( )部,再查( )画;用音序查字法,可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
  (3)给短文第2小节的空格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4分)
  (4)短文中加“——”这句话是谁说的?他当时的心情怎样?这句话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豹摔伤了,为什么“哎哟哎哟”地叫?他想了个办法,什么办法?(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上下文,说说短文中“进得去出不来”的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给短文前面横线上加一个合适的题目。(3分)
  (8)请你任选一个提示,给短文加一个合情合理的结尾。(10分)
  提示①:豹后来怎样了?
  提示②:乌龟会做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