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学校网首页 - 中学试卷 - 高三试卷 - 辽宁省沈阳市2014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

辽宁省沈阳市2014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网页版

所属栏目: 高三试卷
【字号: 】【背景色 收藏此页】 【关闭
 关键字:
关键词:辽宁省沈阳市2014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高中,高三上,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答案,2014届,辽宁省,沈阳市试卷
摘 要:辽宁省沈阳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古代钱币具有很强的文化属性,它贯穿于中国古代的悠久历史长河,全方位地承载和涵盖了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的文化信......
辽宁省沈阳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钱币具有很强的文化属性,它贯穿于中国古代的悠久历史长河,全方位地承载和涵盖了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的文化信息。

中国古代钱币承继了礼器玉琮的观念,表现为圆形方孔。其中蕴含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和哲学思想,是古代阴阳八卦学说的具体体现。这种“外圆内方”、“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元素,对中国古人的处事原则、行为规范,乃至中国古代的建筑结构、风水习俗等都有深远的影响。

早期中国古代钱币铸有面值,属称量货币,以釿、寽、铢、两等为单位,如秦半两、汉五铢。唐代铸开元通宝钱,规定每十枚开元钱重一两,每一枚开元钱称为一钱,则十钱为一两,这就是重量单位“钱”的由来。至此重量单位不再称铢、絫,而称钱、两,这是中国衡法改为十进位的关键,俗称的“半斤八两”之说逐渐失去其原初的意思。唐代货币不但不再以重量为名称,反而使中国的重量以货币为名称,钱币直接影响了度量衡单位及十进位的实行。

钱币上的文字,秦以前是所谓大篆,秦以后是小篆,莽泉使用的是垂针篆,刘宋孝建钱是薤叶书,北周布泉则是玉筋篆,这些都是小篆的变体。六朝以后多用隶楷,蜀汉直百五铢的直百两字是隶书,这是中国钱币上最早出现的隶书。唐代开元通宝钱使用的也是隶书,即所谓八分书,相传是大书法家欧阳询所书。宋代文学艺术空前繁荣,表现在钱文书法上,更是丰富多彩: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各种书体全有。每种钱币一般至少有两种书体,甚至有三种,称为对钱。钱文书法中有苏东坡的“东坡体”、宋徽宗的御书“瘦金体”。一部钱币史所呈现的几乎就是一部中国古代书法史。除汉字外,少数民族政权铸造的钱币上还有佉卢文、龟兹文、粟特文、回鹘文、突厥文、契丹文、八思巴文、察合台文、满文等,一部钱币史又是一部少数民族古文字大全。

技术上,先秦使用范铸,早期为泥范,后来使用陶范、石范及金属范,六朝时期开始采用叠铸技术。到唐朝时发展为翻砂浇铸。从汉代五铢钱开始,加铸外郭,此项技术的采用,便于保护钱文,减少磨损,明显较同时期欧洲的铸钱技术先进。纸币的使用则促进了造纸技术和雕版印刷术的改进和发展。无论是铸造铜钱还是印刷纸币,因为要满足社会流通的需要,使用的一定是当时最成熟的技术;而从防私铸及防伪造考虑,所采用的又必定是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因此,可以说一部钱币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史、造纸史和印刷史的发展历程。

无论是从形制、单位、图饰、还是铸造或印刷技术上,乃至对外文化交流上,钱币都集中和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历史进程的实物见证。钱币不同于一般物品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社会产生重大变革或发生重要事件的产物和象征。任何一枚钱币的铸造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同时也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产生重要的影响。每一种钱币总是在继承原有钱币的基础上而有所发展,既有历史的延续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从某种角度也可以说,一部钱币史所串联的就是一部中国古代史。 

(摘自《光明日报 》有删改)

1.关于中国古代钱币的“文化内涵”的阐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任何一枚钱币的铸造都具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历史进程的见证。

B.钱币是重大变革或重要事件发生的产物与象征,它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C.中国古代钱币贯穿于中国古代历史,并体现出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连续性和继承性等特点。

D.无论是从形制、单位、图饰,还是从铸造、印刷,甚至是从对外文化交流上,古钱币都折射出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印制在中国古代钱币上的文字既有汉字,也有少数名族的文字,故一部钱币史几乎就是一部中国古代书法史和少数民族古文字大全。

B.加铸外郭是从汉代五铢钱开始采用的一种铸币技术,该技术便于保护钱文,减少磨损,明显较欧洲的铸钱技术先进。

C.为了适应中国古代钱币铸造的需要,从秦以后,小篆经过了垂针篆、薤叶书、玉筋篆等一系列变体。

D.钱币中所蕴含的“外圆内方”“天人合一”的思想对古人处事原则、行为规范、风水习俗等均有深远影响,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最重要元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铸造钱币为外圆内方并非偶然,这样的形制实际上是古时候人们的宇宙观和哲学思想等的体现。

B.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空前繁荣的时期,书法作为其中的一个部分,也反映在钱币的铸造上,一般钱币多铸有两种或三种的书法。

C.由于钱币直接影响了度量衡单位以及十进位的实行,故而唐代货币不但不再以重量为名称,反而使中国的重量以货币为名称。

D.为满足流通和防止伪造的需要,钱币无论是铸造还是印刷,都必定采用最为成熟和先进的技术,故钱币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史、造纸史和印刷史的发展历程。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文,完成4~7题。

初,孝文时,吴太子入见,得侍皇太子饮、博。吴太子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遣其丧归葬,至吴,吴王愠曰:“天下同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为!”复遣丧之长安葬。吴王由此稍失藩臣之礼,称疾不朝。京师知其以子故,系治、验问吴使者;吴王恐,始有反谋。后使人为秋请①,文帝复问之,使者对曰:“王实不病;汉系治使者数辈,吴王恐,以故遂称病。唯上弃前过,与之更始。”于是文帝乃赦吴使者,归之,而赐吴王几杖,老,不朝。吴得释其罪,谋亦益解。然其居国,以铜、盐故,百姓无赋;岁时存问茂材,赏赐闾里;他郡国吏欲来捕亡人者,公共禁弗予。如此者四十余年。

晁错数上书言吴过,可削;文帝宽,不忍罚,以此吴日益横。及帝即位,错说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分天下半。今吴王前有太子之郤,诈称病不朝,于古法当诛。文帝弗忍,因赐几杖,德至厚,当改过自新;反益骄溢,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诱天下亡人谋作乱。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上令公卿、列侯、宗室杂议,莫敢难。

及削吴会稽、豫章郡书至,吴王遂先起兵。吴王悉其士卒,下令国中曰:“寡人年六十二,身自将;少子年十四,亦为士卒先。诸年上与寡人同,下与少子等,皆发。”凡二十余万人。吴王起兵于广陵,发使遗诸侯书,罪状晁错,欲合兵诛之。

初,晁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讙②哗。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语多怨,公何为也?”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

注:①秋请:汉制,诸侯秋季朝见皇帝。②讙:喧哗。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唯上弃前过           唯:只有   

B.今吴王前有太子之郤   郤:通“隙”,隔阂,嫌怨

C.发使遗诸侯书         遗:送   

D.吾不忍见祸逮身       逮:到

5.以下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吴王谋反言行的一组是

①吴王由此稍失藩臣之礼,称疾不朝。        ②于是文帝乃赦吴使者,归之。

③及削吴会稽、豫章郡书至,吴王遂先起兵。  ④诸年上与寡人同,下与少子等,皆发。

⑤初,晁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讙哗。        ⑥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①②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文帝在位时,吴国太子进京朝见文帝,得以陪伴皇太子饮酒、博戏。吴太子在博戏过程中与太子争棋路,态度不恭;皇太子就拿起棋盘猛击吴太子,把他打死了。

B.在吴国,每到年节时,要慰问有贤才的士人,赏赐平民百姓;其他郡国的官吏要来吴国捕捉流亡的人,吴国公然阻止,不把罪犯交出去。

C.晁错在上奏皇帝时说,文帝对吴王的恩德极为深厚,曾赐给吴王几根手杖,他本应该改过自新;但后来反而更加骄横无法,所以应削减他的封地。

D.晁错的父亲质问晁错,问他为何侵夺削弱诸侯,疏离人家的骨肉,并预言刘氏的天下安宁了,但晁氏却危险了。后来他父亲服毒自杀了。

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吴王愠曰:“天下同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为!”复遣丧之长安葬。

(2)吴王悉其士卒,下令国中曰:“寡人年六十二,身自将;少子年十四,亦为士卒先。”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渔家傲

朱服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际,和春付与东流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寄语东阳沽酒市,拼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8.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词上片是如何表现作者的情感的。(5分)

9.下片中“而今乐事他年泪”,况周颐在《蕙风词话》卷二评论说:“二语合参,可悟一意化两之法。”也即“一语两意”,请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吾师道也,                       ?(韩愈《师说》)

(2)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3)淇则有岸,                       。(《诗经.氓》)

(4)                       ,故前圣之所厚。(屈原《离骚》)

(5)                       ,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6)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十字勋章(有删节)

巴比塞

由于一次非常成功的偷袭,我们进入了加拉各村。村子里只剩下一些妇孺老弱。真凑巧,这天晚上,所有罗洛贝族的武士都出去打猎了。

大家隐蔽在矮茅屋后面,子弹上膛,步枪平托,一切就绪,只待我们开火消灭所有这些人影儿。他们仍然一无所知,三三两两地坐在石头和地上,另外有一些人来来往往的走动着。

在我前面,有两个黑人坐在一条长凳上,背靠着墙,默默无声,一动也不动地紧偎着。我瞄准了右边那一个,暗自思忖道:他们两人没完没了地在谈些什么呢?

一声号令!我们的步枪从四面八方同时发射,有如晴天霹雳。时间并不长,两分钟而已。这些漆黑的人影儿,全都呜呼哀哉,被打发回老家去了。他们好像钻进了地底下,又好像烟雾似的,风吹云散了。

说实话,我承认,对逃过我们密集的排射,跟田鼠一般钻进矮茅屋去的那些男男女女的幸存者,我们后来打发得有些过火。为了胜利的欢乐,这一场杀戮是可以谅解的,而且在战场上这也是极其自然、极为人道的,何况我们又喝醉了——我们在一所较大的茅屋里找到了一桶甜酒。可能是个什么倒霉的英国间谍卖给这些罗洛贝族人的。至于我个人,必须交代一下,当时发生的事情,在我脑海里只留下一片极端混乱的印象。但是有一件事,我却记得很清楚:两个黑人,在我前面,我举起步枪,瞄准了其中一个。这两人后来我又见到了:因为我几乎绊倒在他们身上。就在前不一会儿,他俩还不言不语,模样真够滑稽,现在却变成了尸体,倒在长凳下。这是两个小黑人,一男一女,身子蜷缩,相互紧抱着,酷似两只紧握住的手……是一对恋人!这件事总是不以我的意志为转移,萦绕在我的脑际,以致在这样一个值得纪念的夜晚,我不禁有好几次以此来说笑逗趣。

后来,我的脑子完全糊涂了:狂食暴饮,呼嚎吼叫,手舞足蹈,挤鼻子弄眼儿,乱蹦乱跳。突然,脑壳上一阵剧痛……我跌倒了……不省人事。

六个星期以后,在圣路易医院我才恢复了神智:一天早晨,我睁开了两眼,四周呈现出一片白色,散发着一股碘酒气味。此后旁人陆陆续续地告诉我所发生的惨剧:我们的连队过于疏忽,滞留在那被征服的村子里,而且倒地酣睡。因而,回家来的罗洛贝族的武士杀尽了我们全部的人,全部,一个也没剩。“那么我呢?”我问。他们告诉我,说运气救了我,一所茅屋倒塌了,断墙土块把我压倒在下面,但是却把我遮盖住了。第二天,远征军的主力重新占领了村子,洗劫了全村,终于把罗洛贝族人杀得一干二净,还从掩盖着我的坍塌的碎块堆里,把我拖了出来。 ……不过更妙的事还在后头:总督来到我的床前,亲手颁发给我五等荣誉勋章。我所有的同伴全都送了命,而我却得到了勋章!这一天我是在一种无法描述的激情中,和一种至上的幸福中入睡的。

七月的一个清晨,我抵达维勒福城。我穿上了我原来的那件军大衣,挂上了我的新勋章,昂着头,迈着方步。

天啊!多么了不起的欢迎会!车站,乐声响连天,列着队的少女,年幼的和年轻的,全都穿上了节日的盛装,摇着旗子,挥着花束。

人们把我拥到市政厅去进午餐。席前,席后,没完没了的演说,所谈全是关于我一个人的事。大家称我:“加拉各光荣的幸存者,塞内加尔的英雄”。

将近黄昏,午餐才告结束。人们平静下来,一位新闻记者走到我的座位旁,请我为他的报纸亲自跟他谈谈我的光荣事迹。

“嗯,好,”我说,“就是这样……我……我……做了……”

然而我找不到任何词句来继续这个开场白,只好哑口无言,呆望着他。

我的手臂莫名其妙地乱挥了一阵,落了下来。

“我记不清楚了!”我无可奈何地这样说。

“回答得真妙!”这个自作多情的花花公子尖着嗓门喊叫着,“这位英雄连他自己立下的丰功伟绩都不屑回顾!”

我微微笑了笑,大家散了席。我沿着教堂旁边的小石子路走回家。夜色已降临,我不时地眨着眼睛,两眼还在冒金星,两脚异常沉重,脑海里昏昏沉沉,一片空虚,我总觉得有件心事放不下。

不错,那位报贩子提的那个荒谬的问题,像一根钉子插进了我这可怜的脑袋,“你做了些什么了不起的事?”对呀!是什么,到底是什么呢?很明显,我做了些绝非寻常的事,十字勋章就是证明,但是,究竟是什么呢?……我突然立定在昏暗的小路当中,我站在那儿,有如埋进地里的一块界石。我寻思着,很遗憾,百思不得其解:我忽然忘记了自己的功勋,就像我全然不曾有过什么功勋似的。

难道是他们的香槟酒和他们错综复杂的大道理把我的神智搞糊涂了吗?我多少有点像某些小说中的人物,忘却了自身的一段经历:我忽然忘记了自己的功勋,就像我全然不曾有过什么功勋似的。

我心中异常不安,继续向前迈着步子,和从前一样往家里走去。

……这时,在一个拐角上,我透过昏暗的月色,发现有两个人,互相紧偎着坐在庄园里的一条长凳上,他们像是手拉着手,谁也不说话;不过,他们似乎沉湎在一种共同的寂静之中,仿佛全神贯注于一件重要的事情。朦胧的夜雾中,一点也看不清他们的模样,只能分辨出他们的形体和察觉出他们胜似语言的那种内心的交往。

“哎呀!深处的这个拐角,骤然间我恍如看见了另外一个村庄,现在它已被消灭殆尽,这个村子和全体居民,最要紧的是那两个小黑人,”我叫了一声,又站住了。

两眼直望着村镇都已从这地球上消逝了。他俩曾经活生生地出现在我眼前,虽然只看到他们的形体,只察觉到他们那种心灵相通的默契……这对小黑人,由于夜色的简化作用,就和这里的两个人影一模一样。

这两个影子,那两个黑人……我会发现他们之间有一种联系,这实在是太傻了,但我确是发现了。人们酒喝得过量的时候,就会变得十分天真,头脑也简单起来,我一定是相当醉了,因为这种可笑的联想,本来应该使我发笑的,却使我哭了。我的手伸向十字勋章,把它从胸前摘了下来,很快地塞进口袋深处,好似一件偷来的东西。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以19世纪法国发动的一场侵略非洲的战争为背景,通过对参加这场战争的“我”由蒙昧到彻底觉醒的心理变化过程的细致描写,揭露了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给非洲人民所带来的灾难。

B.巴比塞在这篇小说中,通篇以第一人称的漫不经心甚至故作轻松的语调写来,却使读者感到令人窒息的沉重,寓反战的深刻批判于诙谐戏谑之中。

C.“我所有的同伴都送了命,而我却得到了勋章!”真是杀来杀去皆亡魂,一勋功成万骨枯。这种直面交战双方共同的悲剧,对战争残酷性惨烈性的客观描述,其目的是渲染了战争的恐怖。

D.文章结尾,我哭了。因为我从自己的英雄行为与获得勋章的荣耀中醒来,对自己所参与的战争的本质有了质疑与否定,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痛苦,为自己曾经的荣耀、激动与幸福感到耻辱。“哭”表现了我的初步醒悟,鲜明地表达了反战的主题。“哭”表现了战争给人的心灵带来的巨大伤害。

E.小说通篇的情节铺展就是为了突出结尾“我”荣归以后,摘下勋章塞进口袋的行动,这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最后一笔,是精彩有力的“ 豹尾”。

(2)“两个‘小黑人’的身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这篇小说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说明。(6分)

(4)文中写道:“为了胜利的欢乐,这一场杀戮是可以谅解的,而且在战场上这也是极其自然、极为人道的。”于是就有人认为:正义的战争可以被理解,非正义的战争不能被理解。也有人认为:一切战争都不应该被理解。那么你是如何理解战争的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传奇女子——林徽因

柳已青

①林徽因(1904年~1955年),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彩照人。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于建筑事业,作为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激起我们永恒的钦佩。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

②为林徽因作传的人不少,她太吸引人了,尽管我们不是梁思成,也不是金岳霖,更不是徐志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喜欢她、欣赏她、深爱她,不能减少一丝一毫对她的爱慕。的确,林徽因是20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倾倒,使她身上多了一些传奇色彩。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也不失为中国女性的偶像。

③林徽因的生命,不论是波澜起伏,还是风和日丽,她不是伟大和崇高的符号,不是降到人间的仙女,也不是供后人崇拜和议论的偶像,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追求着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不幸的是,一提及林徽因,总是把她和别人捆绑在一起。《林徽因》的价值,在于廓清了浮荡在主人公身上的尘埃,将她的真实面目彰显出来,在历史背景中将林徽因凸显出来,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从而折射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精神。

④我们不妨看看林徽因走过的路。少女时代的林徽因曾随父亲到了欧洲,她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一弯新月,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走出沙龙的林徽因,踩泥泞,乘驴车,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此时她是一位执著的艺术家。在抗战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从云南到四川,困居在偏远的李庄。他们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1945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可是她又活了10年,支撑她的其实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激情、是一种灵魂在飞扬。

⑤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张(爱玲),我觉得林徽因可爱得多。不论是生命的境界,还是生活的足迹,林徽因是一个完整的女人,为人妇,为人母,为人友,她的才华和境界,在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如果说没有林徽因家的沙龙的培育,中国的现代文学星系中璀璨群星的光芒将暗淡几分。如果没有林徽因的辅助,梁思成很难完成《中国建筑史》。张清平用林徽因和梁思成终生痴迷的古建筑来比喻他们的结合:梁思成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徽因则是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美丽的栏杆。他们一个厚重坚实,一个轻盈灵动,他们的组合无可替代。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另一对我认为是傅雷和他的夫人朱梅馥。相比较而言,张爱玲尽管有才气,但她终是一个异数,带着一种偏执、阴冷之气,连爱情、生活都有一种决绝,而林徽因始终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

⑥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或者后人对她的某一方面才华敬佩,但很难道出林徽因的精神境界。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张清平这样评价林徽因:“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文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的方式,语言流畅,词藻华丽,表达了作者对林徽因的崇敬之情。

B.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她对这些称谓也并不看重。

C.作者将林徽因和张爱玲进行对比,其目的是贬低张爱玲,突出林徽因的伟大。

D. 本文结构得体,作者着力表现林徽因一个女性的人间柔情和高尚的人生境界。读来让人感动不已,深受启迪。

E.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高尚的人生境界。

(2)林徽因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她的?(6分)

(3)文中⑤段为什么要写到张爱玲?(6分)

(4)文中说:“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花”指什么?“树”又指什么?结合文章中林徽因的经历,谈谈她在这一成长过程中的具体表现。(8分)


上一篇:河南省豫南九校2014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卷及答案
下一篇:新疆西藏拉萨市2013-2014学年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新课标卷)(汉文班)

城市学校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城市学校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城市学校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城市学校网”。违反上述声明者,城市学校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城市学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QQ:1191060874

 热门试卷

更多

关于我们 | 市场合作 | 建议反馈 | 站点地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深圳幼儿园 | 深圳小学 | 深圳中学 | 深圳大学 | 深圳培训 | 咨询 | 问题 | 讨论 | 百科 | 小学作文 | 初中作文 | 高中作文 | 英语作文 | 试卷 | 看书 | 招聘 | 教案 | 课本 | 课堂 | 听力

技术支持:www.szxuexiao.com 最佳浏览分辨率:1024*768、IE6以上 声明: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