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3分)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曾说:'美的线型和其他一切美的形体,都必须有对称形式。'下面的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3分)下列各组数分别是三条线段的长度,其中能围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 1, 1, 2
B. 1, 2, 3
C. 3, 4, 5
D. 2, 3, 4
(3分)如图,是一个缺角的△ABC残片,量得∠A=53°,∠B=62°,则此三角形残缺的部分为()
(3分)下列成语所描述事件是必然事件的是()
A.水涨船高
B.守株待兔
C.水中捞月
D.一箭双雕
(3分)下列算式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A. (a+b)(-a-b)
B. (a-b)(-b+a)
C. (2a+b)(a-2b)
D. (a+b+3)(a+b-3)
(3分)如图1,已知AD=AE,添加下列条件仍无法证明△ABE≌△ACD的是()
A. BE=CD
B. AB=AC
C. ∠ADC=∠AEB
D. ∠B=∠C
(3分)如图2,三角板ABC(其中∠A=30°,∠C=90°)和三角板DEF(其中∠E=45°,∠EDF=90°)按照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点D在边AC上,若AB//EF,则∠FDC的度数为()
A. 8°
B. 10°
C. 12°
D. 15°
(3分)如图3,Rt△ABC与Rt△BCD有公共斜边BC(顶点A、D在BC同侧),∠BAC=∠BDC=90°,连接AD,已知∠ABD=∠BCA,BD=8,CD=6,则△ABD的面积为()
A. 32
B. 16
C. 12
D. 8

二、填空题(本题共有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分)计算: a⁶÷a³=______
(3分)中国古代数学有着辉煌的成就,《周髀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海岛算经》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重要文献。某中学拟从这4部数学名著中选择1部作为校本课程'数学文化'的学习内容,恰好选中《孙子算经》的概率是______
(3分)国家卫健委发布《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2018)版》称,青少年应控制电子产品使用,非学习目的的单次使用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我市调研了部分青少年电子产品使用时间,调研结果整理如下表:
调研总人数50010001500200025003000
使用时长超过1小时的人数3807591137152219002280
使用时长超出规定时长人数的频率0.7600.7590.7580.7610.7600.760
从这3000名学生中任意选取一名学生,其每天使用电子产品时长超过1小时的概率为______
(3分)小亮在一个科学实验课上学习了发声物体的振动实验后,对其作了进一步的探究:在一个支架的横杆点O处用一根细绳悬挂一个小球A,小球A可以自由摆动,如图,OA表示小球静止时的位置。当小明用发声物体靠进小球时,小球从OA摆到OB位置,此时过点B作BD⊥OA于点D,当小球摆到OC位置时,OB与OC恰好垂直(图中的O、A、B、C、D均在同一平面上),过点C作CE⊥OA于点E。现已知OA=OB=OC=65 cm,测得BD=25 cm,则DE的长为______cm。
(3分)如图,在Rt△ABC中,∠ABC=90°,过B作BM⊥AC于点M,点N为AC边上一点,点P为BC边中点,连接BN,PN,若∠MBA=∠MBN,∠CNP=45°,则MN/CN=______

三、解答题(本题共7小题,共61分)
(8分)计算:
(1) (1/2)⁻² + (-1)²⁰²⁵ + (3.14-π)⁰ + |-2|
(2) a·a⁵ + 2a⁸÷a² - (2a²)³
(6分)先化简,再求值: [(xy+2)(xy-2)-2x²y²+4]÷xy,其中x=10,y=-1/25。
(8分)已知,如图,AD,CE相交于点G,且AD⊥CE。
(1)尺规作图:作线段AD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点H,交AE的延长线于点B,交CD于点F;(保留作图痕迹,不写做法,作图请用黑色字迹的笔描黑)
(2)若∠C=∠ABF,求证:△ABH≌△DFH
(8分)小深同学趁假期与朋友去登山。早上8:00,他们从山脚出发,经过40分钟到达山腰休息平台,休息了10分钟后继续前行登上山顶,在山顶停留了半小时后原路下山。如图是他们出发后的时长x(分钟)与他们离山脚的相对高度y(米)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请根据图示信息,解答以下问题:

(1)该问题情境中,自变量是______,因变量是______
(2)在山腰休息平台休息(1)他们的相对高度平均变化速度是______米/分;他们下山的相对高度平均变化速度是______米/分;
(3)将下表信息补充完整:
出发后时长x(分钟)204590110
离山脚的相对高度y(米)600800
(4)他们出发后______分钟,离山脚的相对高度是700米。
(8分)《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一部数学巨著,他在第二卷'几何与代数'中,阐述了数与形是一家,即通过'以数解形'和'以形助数',可以把代数公式与几何图形相互转化。
(1)观察图1,它所对应的公式为______。(填写对应公式的序号)
①(x+y)²=(x-y)²+4xy;
②(x+y)²=x²+2xy+y²;
③x²-y²=(x+y)(x-y)。
(2)如图2,边长为a,b的长方形,它的周长为12,面积为5,求(a+1)(b+1)的值;
(3)将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AEFG如图3摆放,当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AEFG面积和为74,BE=2,求图中阴影部分面积和。

(11分)综合实践:数学课上,王老师以'两条线段和的最小值'为题,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以及'垂线段最短'两个知识融合在一起展开一节探究活动课。
活动一情境再现,明晰原理
示例1:将最短路径问题(有人称'将军饮马'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如图1①,用直线l表示河岸,将军从山脚下的点A出发,到达河岸点C饮马后回到点B宿营,怎样走使他每天所走路程的和最短?
作法是:如图1②,作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连接AB’与直线l交于点C,则点C即为饮马的地方,此时将军从点A走到点C,再回到点B所走的总路程最短。
示例2,如图1③,要在河岸l上建一座水泵房Q,修建引水渠PQ,使得Q到村庄P的距离最短。施工人员的做法是:过点P作PQ⊥l于点Q,将水泵房建在Q处,这样修建引水渠PQ最短,即省人力又省物力。示例1中所蕴含的数学原理是()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垂线段最短
活动二感悟方法,尝试应用
如图2,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D是△ABC的中线。
①直接写出BD与AB的数量关系
②若AD=4,点E为AB边的中点,点F为AD上一点,当BF+EF的值最小时,在图2上标注点F的位置,并求出BF+EF的最小值;

活动三迁移拓展,综合应用
如图3,在Rt△ABC中,∠B=30°,点D在斜边BC上,且BC=4CD=4,AE是△BAC的角平分线,点F,点G分别为AC,AE上一点,求DG+FG的最小值。
(12分)几何探究:
已知:△ABD和△AEC都是等边三角形,连接CD,BE交于点P。
(1)如图1,
①判断BE与DC的数量关系:,∠BPD=
②连接AP,∠APD与∠APE的数量关系是:______
(2)如图2,H,G分别是DC,BE的中点,
①当∠BAC=60°时,∠AGH=______。
②当∠BAC发生变化时,请探究∠AGH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并说明理由:
(3)连接AP,求(PB+PC+2PA)/(PD+PE)的值。

更多答案及PDF高清文档请自行下载免费文档(文档正规渠道存储,请放心下载,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