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学校网首页 - 中学试卷 - 高三试卷 - 2013届天津市重点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高三试卷:2013届天津市重点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所属栏目: 高三试卷
【字号: 】【背景色 收藏此页】 【关闭
 关键字:
关键词:2013届天津市重点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卷及答案,高中,高三上,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答案,2013届,天津市,2012-2013试卷
摘 要:天津市重点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1页。考试结束后,将ⅱ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注意......

天津市重点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 1至 6页,第Ⅱ卷7 至11页。考试结束后,将Ⅱ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36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案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款识 钥匙 胼胝 扺掌而谈 舐犊情深

B.敕造 不啻 炽热 整饬纪律 叱咤风云

C. 羸弱 擂鼓 蓓蕾 身陷缧绁 危如累卵

D.锃亮 逞能 上乘 惩前毖后 游目骋怀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必竟他只是一介潦倒书生。∕高三,简言之,就是心无旁骛。∕陈光标砸车呼吁环保是做作还是做秀。(摘自通讯)

B.一条微博能引发爆棚效应,让主流话语也能春风化雨,是要下一番真工夫的。∕在饮酒之风盛行的英国,酒后驾车问题是社会顽疾,按照英国法律,初犯者将被吊消驾照1年。(摘自微博)

C.他胡子拉渣,太不拘小节了。∕你不要心急,稍安毋躁。∕小王得意洋洋,跷起二郎腿来。(摘自学生习作)

D.惊蛰雨雪,百日旱“解”。∕春寒少雨雪,老人儿童谨防勾“老病”添“新病”。∕“高薪养廉”犹如“缘木求鱼”。(摘自报刊标题)

3.下列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 。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 的星空,还是 的灰尘,都是大自然 的艺术品,展示出了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A.捉襟见肘 变幻莫测 不足为奇 精巧绝伦

B.相形见绌 变幻莫测 不值一提 精巧绝伦

C.相形见绌 讳莫如深 不足为奇 巧夺天工

D.捉襟见肘 讳莫如深 不值一提 巧夺天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俄裔学者在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后,俄罗斯总统当天批评俄政府没有在年轻学者毕业后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条件,导致人才流失。

B.在我们的乡村——传统文化的基地,传统文化活动很难引起年轻人的兴趣。即使在过年的时候,他们也早早地离乡去打工;即使在家乡,他们也宁愿看电视消遣。

C.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对网民关注的“民生五价”乱象做出积极回应:今年将重点加大对食品、药品价格和医疗、通信、教育等服务收费的监督检查。

D.大自然哺育了人民,人民非常钟爱大自然。在千奇百怪的动植物中,天津人民最喜爱的是市树白蜡树,市花月季花,市鸟海鸥。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2011年,天津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每日新报》打造了一个全新的栏目——《新帮办》。

B.据说明代士大夫案上总摆两部书:一部《庄子》,一部《水浒传》,他们认为《水浒传》笔法好,首先表现在它如“明镜照物,妍媸毕露”的高明的写人艺术上。

C.陀思妥耶夫斯基25岁时就以书信体短篇小说《穷人》一举成名,被别林斯基称为 “天才”,被涅克拉索夫称为“又一个雨果。”

D.于丹虽成名于对《论语》的阐释,但她说,自己在考虑这些的时候已经不是在考虑一种文化,“我们应该站在当下,把所有中国文化中好的东西放在一起,完成一种建设”。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做人要讲“君子人格” 沈栖

记得英国作家威尔逊曾对“贵族”下过这么一些标准:虔诚的、道德服从的、绅士的、乐于助人的、敢讲真话的,如面对灾难,是敢于自我牺牲的;倘若只有钱而没有社会责任,只能叫暴发户或土财主。在西方,称得上是贵族,那他首先得有财富,有地位,生活在社会底层者,再有道德,再有操守,再有自我牺牲精神,他与贵族也是绝缘的。我国历代倡导的君子则不然,无论财富多寡、身份贵贱、地位高低、年龄长幼,只要有君子人格,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堂堂君子。

“君子”一词最早出现《易经》,经儒家学派的不断演绎、诠释而得以完善,成为中国人的道德典范。虽说随着时代的进化和文明的进步,“君子人格”已被赋予现代的色彩和内容,但是,这些积淀在文明最底部的是非善恶观念以及由此而推导的善良行为规范,则构成了当代中国文明的基石。儒家文化对中国最大的贡献,便是把中华及周围民族带出了野蛮,带进了文明,并崇重“礼”和“法”作为言行规则。儒家素来力倡“五常”,视之为“君子人格”的底蕴。倘若我们摒弃“仁义礼智信”中的等级制内涵,不无合理成分,它对于平等的民主社会仍是一种可资的优良的精神资源:“仁”与博爱大体相似;“义”相通于某种普世性原则的政治预设;“礼”有着尊重和维护他人并进而维护自身尊严的含义; “智”自是一种为人不可或缺的良知和慧识;“信”乃是诚信、共识,社会成员相处和合作的前提。尽管儒家文化充斥着大量的封建主义毒素,但散见于儒家典籍中的有关“君子人格”的信条则是穿越时空、超越阶级的,它并没有过时,也决计不会过时。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所提供的一份在线调查,为我的这一断言作了佐证。这份在线调查显示:85.7%的受访者肯定当下需要“君子人格”(值得注意的是,其中70后和80后的受访者超过6成);针对“当代君子人格’的核心是什么?”的问题,排在前三的依次是 “仁”(73.6%)、“信”(71.7%)、“义”(65.5%);受访者最为推崇的中国儒家文化中关于“君子人格”的论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排在首位(54.5%),次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52.7%),再次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42.7%);89%的受访者直言当下社会“君子少见”,36%认为“几乎没有”,仅9.9%的人认为“君子常见”。——这些调查的数据虽然存有随意性和简约化的不足,但它也昭示了这么一个社会态势:当下社会健康发展亟需辈出君子,亟需倡导“君子人格”。

在当今的社会转型期,利益的分化与侵蚀、观念的多元与错位、社会的发展与阵痛,使得“君子”的挺立与“君子人格”的生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道德沙尘暴”,整个社会的价值坐标亟待重新确立。当然,我们不能把人性庸俗化,觉得人生在世只图名利,也不能把人性理想化,觉得人人可以成为纯粹的天使,靠谱的假设是:“人之初”不论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人性总是充满着弱点,需要社会规范和道德信条的制约,人的行为一旦服从于这样的规范和制约,善良的人性便会蔚然成风,肮脏的人性也会向善良的人性低头,久而久之,外在的道德压力内化于人心,被迫也就演化为自觉,从而“道德生态”得以呵护,“君子人格”得以崇尚,中国才能日臻名副其实的“君子国”——现代文明国度的愿景。

中国文化最讲究“知行合一”,要达到“君子人格”的境界,关键不在于了解多少关于“君子”的格言,而在于“知行合一”,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体现出“君子人格”。但丁说得好:“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知识不能只写在书本上,美德不能光停留在口头上,唯贤唯德,从我做起,做人都讲“君子人格”,和谐社会还会是可望不可即的海市蜃楼么?

6.下列关于“君子人格”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论财富多寡、身份贵贱、年龄长幼,只有具备君子人格,才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堂堂君子。

B.君子人格经儒家学派的不断演绎、诠释而得以完善,成为中国人的道德典范。

C.君子人格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它会被赋予新的内容。

D.君子人格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良知和智慧,是社会成员相处和合作的前提。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仅9.9%的人认为“君子常见”,昭示出“君子人格”是当下社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B.当代中国人最为推崇的关于“君子人格”的论述,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当今的社会正处在转型期,它是“君子人格”的生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道德沙尘暴”的根本原因。

D.“君子人格”的终极目标,是使和谐社会不至于沦为可望不可即的海市蜃楼,使中国日臻名副其实的“君子国”。

8.对本文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关“君子人格”的信条尽管散见于儒家典籍中,但依然适用于现代社会,且永远不会过时。

B.战胜人性的弱点,需要我们的行为服从社会规范和道德信条的制约,需要肮脏的人性向善良的人性低头,需要被迫而不是自觉。

C.觉得人生在世只图名利的人性庸俗化,觉得人人可以成为纯粹的天使的人性理想化,都是不靠谱的假设。

D.一个人算不算得上君子,不能只看他的口头,而要看他能否“知行合一”,有没有在生活中践行“君子人格”。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鸣机夜课图记 蒋士铨

吾母姓钟氏,幼与诸兄从先祖滋生公读书,十八归先府君。时府君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空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戚党人争贤之。府君由是得复游燕赵间,而归吾母及铨寄食外祖家。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先外祖家素不润,历年饥大凶,益窘乏。时铨衣服冠履,皆出于母。母工纂绣组织,凡所为女红,携于市,人辄争购之;以是铨无褴褛状。

记母教铨时,组紃纺绩之具,毕置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①,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十岁父归。先府君每决大狱,母辄携儿立席前曰:“幸以此儿为念!”府君数颔之。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亦益是以严。

又十载归,卜居于鄱阳,已巳,有南昌老画师游都阳,能图人状貌。铨延之为母写小像,因请于母,且问:“母何以行乐,当图之以为娱。”母愀然曰:“呜呼! 自为蒋氏妇,常以不及奉舅姑盘匝为恨;而处忧患哀恸间数十年,凡哭父,哭母,哭儿,哭女夭折,今且哭夫矣。未亡人欠一死耳,何乐为?铨跪曰:“虽然,母志有乐得未致者,请寄斯图也可乎?”母曰:“苟吾儿及新妇能习于勤,不亦可乎?鸣机夜课,老妇之愿足矣,乐何有焉?”铨于是退而语画士,乃图秋夜之景;虚堂四敞,一灯荧荧,高梧萧疏,影落檐际,堂中列一机,画吾母坐而织之,妇执纺车坐母侧;檐底横列一几,剪烛自照,凭画栏而读者,则铨也。阶下假山一,砌花盆兰,婀娜相倚,动摇于微风凉月中,其童子蹲树根捕促织为戏。

图成,母视之而欢。铨谨按吾母生平勤劳,为之略

[注]①夏楚:打。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八归先府君 归:归来,回来

B.母工纂绣组织 组织:纺织、编织

C.先府君每决大狱 大狱:重要案件

D.铨延之为母写小像 延:邀请

10.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时铨衣服冠履,皆出于母 其皆出于此乎

B.铨于是退而语画士 门虽设而常关

C.母志有乐得未致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

D.请寄斯图也可乎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蒋母钟氏严以教子并以儿子的成长为忧乐的一组是( )

①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

②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

③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

④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矣

⑤母辄携儿立席前日:“幸以此儿为念!”

⑥苟吾儿及新妇能习于勤,不亦可乎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家道日益衰落,蒋母带着年幼的儿子寄食在外祖父家,仍然乐观安适,受到亲戚和族人的称道。

B.蒋母根据幼儿特点,将竹枝削刻成汉字各种笔画,合而成字教四岁儿子识字、拼字,让幼儿玩中认字。

C.蒋母边纺织边教儿读书;寒夜,儿子在母亲怀中睡不到片刻就被母亲摇醒继续读书,直到鸡鸣才能睡觉。

D.蒋母每生病,就让儿读书解忧;儿读书不能让父亲满意,蒋母就流着眼泪打儿子,让跪在地上熟读为止。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4分)

题号

总分

分数

四、(21分)

13.将文言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儿一,不肖,妹何可托乎?(3分)

⑵凭画栏而读者,则铨也。(2分)

⑶铨谨按吾母生平勤劳,为之略。(3分)

1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 送钱穆父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③筠:竹。

⑴“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赞扬了友人什么样的品格?(3分)

⑵ “送行淡月微云”营造了什么气氛?表达了什么心情?(2分)

⑶“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句,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呢?简要分析。(3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限选5句。(5分)

,报刘之日短也。(李密《陈情表》)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⑶桃李罗堂前, 。(陶渊明《归园田居》)

,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

(5)别君去兮何时还?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吞声踯躅不敢言。(鲍照《拟行路难》)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6~21题。

大回 冯骥才

(1)大回姓回,人高马大,手大脚大嘴大耳朵大,人叫他大回。叫惯了大回,反倒没人知道他的名字。

  (2)大回是能人,专攻垂钓。手里一根竹竿子,就是钓鱼竿;一个使针敲成的钩,就是鱼钩;一根衲鞋底子用的上了蜡的细线绳,就是鱼线;还有一片鸽子的羽毛拴在线绳上,就是鱼膘。只凭这几样再普通不过的东西。他蹲在坑边,顶多七天,能把坑里几千条鱼钓光了。连鱼秧子也逃不掉。

  (3)甭管水里的鱼多杂,他想要哪种鱼就专上哪种鱼;他还能钓完公鱼钓母鱼,一对对地往上钓。他钓的大鱼比他还沉,钓的小鱼比鱼钩还小。

  (4)人说钓鱼凭的是运气,他凭的全是能耐。

  (5)钓鲫鱼用的红虫子,又小又细,好赛线头,而且只有一层薄皮儿,里边一兜儿血红的水。要想把鱼钩穿进去,那可不易;弄不好钩尖一斜,一股红水出来,单剩下一层皮儿了。可人家大回把红虫子全放在嘴里,在腮帮子那里存着。用的时候,手指捏着鱼钩,张开嘴把钩往里边一挂,保管把那小红虫漂漂亮亮穿在鱼钩上。就这手活,谁会?

  (6)他无论钓什么都有绝法,比方钓王八。

  (7)钓鱼时勾到王八,都是杆儿弯,线不动,很容易疑惑是勾上了水下边的石块。心里急,一使劲,线断了!大回不急,稳稳绷住。停了会儿,见线一走,认准那是王八在爬,就更不急着提竿。尤其大王八,被鱼钩勾住之后,便用两只前爪子抓住水草。假若用力提竿,竿不折线断。每到这时候,大回便从腰间摸出一个铜环,从鱼竿的底把套进去,穿过鱼竿一松手,铜环便顺着鱼线溜下去。水底下的王八正吃着劲儿,忽见一个锃亮的东西直朝自己的脑袋飞来,不知是嘛,扬起前爪子一挡,这便松开下边的草。嘿,就势把它舒舒服服地提上来!

  (8)这招这法,还在哪儿见过?

  (9)天津卫人过年有个风俗,便是放生。就是把一条活鲤鱼放到河里去。为的是行善,求好报。放鱼时,要在鱼的背鳍上拴一根红绳,做个记号。倘若第二年把这鱼打上来,就再拴一根红绳。第三年照样还拴一根。据说这种背上拴着三根红绳的鲤鱼,放到河里,可以跳龙门。一切人间的福禄寿财,就全招来了。

  (10)可是鲤鱼到处有,拴红绳的鱼无处弄到。鱼要是给鱼钩勾过一次,就变得又灵又贼。拴一根红绳的鲤鱼在鱼市上偶而还能看见,拴二根红绳的鲤鱼看不见,拴三根红绳的连撒网打鱼的也没瞧见过。你想花大价钱买,他会笑着说:“你有本事把河淘干了,我就有本事把它弄上来。”

  (11)怎么办?找大回。天津卫八大家都是一进腊月,就跟大回定这种三根红绳的鲤鱼了。

  (12)大回站在河边,看好鱼道。鱼道就是鱼在水里常走的路,大回有双神眼,能一眼看到水里。他瞧准鲤鱼常呆的地界,把一个面团扔下去。这面团比栗子大,小鱼吃不进嘴,大鱼一口一个。但这面团里边决不下钩,纯粹是扔到河里喂鱼,一天扔一个。开头,那贼乎乎的大鱼冒着危险试着吃,一吃没事,第二天再来一个,胆儿便渐渐大起来,最后见了面团张嘴就吞。半个月二十天后,大回心想差不多了,用鱼钩勾个面团扔下去。错不了──一条拴红绳的大鲤鱼就结结实实绷住了。

  (13)可是这法子最多只能钓到拴两根红绳的鲤鱼。三根红绳的鲤鱼决不上钩。这三根绳的鲤鱼已经给钓到三次,就是吃屎也不敢再吃面团了。使嘛法子?就用小孩的巴巴做鱼食!大回不是把鱼琢磨透了?

  (14)南门外那些水坑,哪个坑里有嘛鱼,哪个坑里的鱼大小,哪个坑的鱼有多少条,他心里全一清二楚。他能把坑里的鱼全钓绝了,但他也决不把任何一个坑里的鱼钓绝了。钓绝了,他玩嘛?故而,小鱼不钓,等它长大,母鱼不钓,等它潲子。远近钓者都称他“鱼绝后”。这可不是骂他,是夸他。

  (15)这外号并不好——

  (16)民国三年,夏至后转一天。大回钓一天鱼,人困力乏。多半辈子,整天站在坑边河边,风吹日晒,身子里的油耗得差不多了。他在鼓楼北的聚合成饭庄,吃饱肚子喝足酒,提着一篓子鱼摇摇晃晃回家。走不动就靠墙睡会儿。他家在北城根,这一段路不近,他走走停停直到午夜,迷迷糊糊就趴在大街上了。这时街上走过来一辆拉东西的马车,赶车人在车上睡着了。但就是醒着也瞧不见他──凑巧这段路的几盏街灯给风吹灭了。这真是该活死不了,该死活不了。马车从他身上压过去时,车夫那老家伙睡得太死,居然也没觉出来。转天天亮才叫人发现,大回给车压成一个片儿了,赛张纸似的贴在地面上。奇怪的是,人压瘪了,鱼篓子却没压着,里边的鱼还都活着。等巡警一追查,更奇怪的是,那车上拉的东西,竟然是一车鱼!这事叫人听了一怔一惊,脖子后边冒出凉气来。

  (17)有人说,这事坏就坏在他那个外号上了,“鱼绝后”就是叫“鱼”把他“绝后”了。但也有人说,这是上天的报应,他一辈子钓的鱼实在太多了,龙王爷叫他去以命抵命。可事情传到东城里的文人裴文锦──裴五爷那里,人家念书的人说的话就另一个味儿了。人家说:

  (18)能人全都死在能耐上。

16.通观全文,分析大回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3分)

17.小说为什么极力描写大回的高超“钓技”?(3分)

18.“人说钓鱼凭的是运气,他凭的全是能耐。”这句话独立成段有何用意?(4分)

19.小说第9段介绍了天津卫人过年“放生”这个风俗,其作用是什么?(4分)

20.小说的最后一句话:“能人全都死在能耐上。”令人深思,你是否同意?结合全文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感想。(3分)

2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没人知道大回的真正名字,说明大回不仅极为普通,而且极为聪明和能耐。

B.“连鱼秧子也逃不掉”表明了大回钓技的高超,但他却不会把任何一个坑里的鱼钓绝了。

C.第七段描写了钓王八的细节,说明了天津卫八大家找大回定鲤鱼的原因——有绝法。

D.小说中作者语言叙事简洁,朴实无华,功力十足,文白夹杂,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

E.作品的巧妙在于渲染大回钓鱼的技艺高超之后,笔锋一转安排了这样一个结局:被马车压成了一个“片儿”。

六、(12分)

22.请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的信息内容,提取四个关键词,每个关键词不超过3个字。(4分)

冷漠已使我们的社会陷入尴尬。每次“老人倒地无人扶”,都会被作为道德滑坡的“标本”;频仍的“助人为祸”,总能激起“好人难做”的嗟叹。“女童被碾,路人旁观”的悲情场面,让“冷漠流行症”达到高潮。有网民说,“行善有风险”,出手不得不谨慎。“彭宇案”殷鉴在前,法律在几起类似的案件中,没有站在善的一方,对社会道德水平的下滑,其负面作用怎么评估都不为过。但是,一味将道德的丧失推到“彭宇案”上是否也是推脱?社会价值观的坍塌与法律的助推,究竟谁是因谁是果?

早在2001年,即有32名全国人大代表就增加刑法罪名提出议案,建议设立“见危不救和见死不救罪”,发挥向善的引导作用。这一方面有助于遏制类似现象,另一方面,法律毕竟不是道德。法律应该站在社会的底线,而道德虽然不是强制性的,却是一个社会凝聚的软实力之一。怎样让整个社会都鼓励善良、奖励善良,不仅是法律的事,更是价值观的问题。真心希望下一次不再出现害怕惹祸而沉默的围观者。

23.根据下面报道内容,请你在结尾处写出调查显示的结果,并针对上述情况拟写一条公益宣传语。(4分)

《天津日报》记者张雯婧报道,据调查数据显示:89.4%的小学生和77.9%的中学生认为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应该提倡。对于学习用品没有用完或用坏就更换新的,从不这样的小学生占50.1%,中学生占35.1%。对于一些新款的文具、玩具和时尚物品等,选择不购买的小学生占41.6%,中学生仅占33.5%。

(1)调查显示:

(2)公益宣传语:

24.“杯具”是“悲剧”在电脑输入过程中的词语变异形式,本身属于别字,是对语言规范形式的偏离。但 “杯具”一词在网络、报刊等媒体上广泛流行。请你体味下面两个示例,从积极的角度评述“杯具”一词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4分)

“杯具”,一般指生活中的盛水器具——杯子,但我们发现不仅如此:

(1)刚刚过完今年光棍节的李超心情还不错,他觉得自己十分有希望结束多年的“杯具”恋爱史,因为他发现,身边的“校园红娘”越来越多了!(《中国青年报》)

(2)医学免疫博士却缺乏受挫免疫能力,敢跳楼却不敢面对现实,确实是“杯具”。(《南方都市报》)

七、(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年轻人常听到的一句劝诫是:这是为你好!对此,我们或默然点头,或倔强摇头。“为你好”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你有过类似的体味和经历吗?

请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注意事项:作文中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出现不计;书写潦草者扣1~5分。


2013届天津市重点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卷答案

1.B(A项分别为zhì/shi/zhī/zhǐ/shì,C项分别为léi/léi/lěi/léi/lěi, D项分别为 zèng/chěng/chéng/chéng/chěng。)

2.D(A.必竟—毕竟 ;B.工夫—功夫 吊消—吊销C. 拉渣—拉碴 稍安毋躁—少安毋躁 )

3.B(“捉襟见肘”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相形见绌”指跟另一个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变幻莫测”指变化多端,难以推测。“讳莫如深”指把事情隐瞒得很深。“不值一提”指不值得一提。“不足为奇”指不值得奇怪,指事物、现象等很平常。“精巧绝伦”指精细巧妙没有可相比的。“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4.B(A 项中途易辙,应将“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俄裔学者”放于“在”后;C项搭配不当应为“加大……检查力度” D项“非常钟爱”赘余重复)

5.D(A项《新帮办》应为“新帮办”B项冒号应改为逗号,或把“一部《水浒传》”后逗号改为句号。C项 “又一个雨果。” 句末标点挪到引号外)

6.C(A项只要……就;B项“君子”经儒家学派的不断演绎、诠释而得以完善,成为中国人的道德典范,非君子人格D项“智”自是一种为人不可或缺的良知和慧识;“信”乃是诚信、共识,社会成员相处和合作的前提。)

7.A(B项是部分“受访者”不是“当代中国人”;C项强加因果关系;D项是可能的结果,而非终极目标。)

8.B(行为服从社会规范和道德信条的制约,并成为“自觉” “君子人格”才会得以崇尚。)

9.A(归:出嫁)

10.B(A项都是“从”的意思;B项前一个表顺承,后一个表转折;C项都是定语后置的标志;D项都表句中停顿。)

11.B(①是说父亲对儿子的严格要求,⑤是说督促丈夫判案要公正。)

12.A(“带着儿子寄食外祖父家”是为了便于丈夫在外游历,不是亲戚族称道的原因。)

13.(1)只有一个儿子,如果不贤能,妹妹靠谁呢?(“儿一”“不肖”“何可托”各1分,共3分。)

(2)靠着彩画装饰的栏干而读书的,就是我自己。(“凭”1分,判断句式1分)

(3)我认真地按照母亲生平勤劳的事迹,为她写了这样一篇概略的记叙。(“谨”“勤劳”“略”各1分,共3分)

14.【解析】这首词是宋哲宗元祐六年春苏轼知杭州时,为送别自越州(今浙江绍兴)北徙途经杭州的老友钱穆父(名勰)而作。元祐初年,苏轼在朝为起居舍人,钱穆父为中书舍人,气类相善,友谊甚笃。元祐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门帐饮时,苏轼曾赋诗赠别。岁月如流,此次在杭州重聚,已是别后的第三个年头了。三年来,穆父奔走于京城、吴越之间,此次又远赴瀛州,真可谓“天涯踏尽红尘”。分别虽久,可情谊弥坚,相见欢笑,犹如春日之和煦。更为可喜的是友人与自己都能以道自守,保持耿介风节,借用白居易《赠元稹》诗句来说,即“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

(1)运用了比喻、对偶、化用的手法,赞扬了友人淡泊、坚贞的品格。(3分,答出两种手法得1分,两种品格各1分)

(2)营造了在夜间为友人送行时凄清幽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寡欢的心情, (2分,“凄清幽冷”1分;“抑郁寡欢”1分,答成惆怅、孤寂、惜别亦可得分)

⑶①是豪放达观,意在劝慰他人。诗人认为人生如行旅,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当随遇而安。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洒脱情怀。②是失意惆怅。意在感伤自身。诗人认为自己和友人一样不幸。表达了诗人对仕宦浮沉的惆怅,对身世飘零的慨叹。③如说既有豪放达观,又有失意惆怅,心境复杂,言之成理亦可。(3分,其中“看法”1分,联系作品分析2分)

15.(1)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3)榆柳荫后檐

(4)冰泉冷涩弦凝绝

(5)且放白鹿青崖间

(6)心非木石岂无感

16.大回是一个①长相奇特、②钓鱼技巧高超、③最后死在自己能耐上的④市井小人物。(共四个要点,答出两点1分,三点2分,四点3分)

17.使大回的形象鲜明生动(1分),为被称为“鱼绝后”,揭示主题做铺垫(2分)。

18.强调大回的能耐(1分),引出下文对大回精湛“钓技”的描写(1分)。与结尾句“能人全都死在能耐上”照应(1分),点明了主题(1分)。

19.“放生”为了“行善,求好报”,与大回的钓鱼形成对比(1分),暗示了大回的“恶报”(1分)。丰富了文章内容(1分),增加了作品的文化内涵(1分)。

20.示例:这句暗藏了诸多深意的话语对于个人也许仅仅是一种朴素的人生哲理,但对于整个人类来说,却更像是一种警示。人类的“能耐”是越来越大了。但是我们又不能不清醒地看到,人类文明的进步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对大自然的征服与改造,我们在向大自然奏响胜利号角的同时也承受了大自然的严厉报复。日益严重的能源匮乏乃至危机、愈演愈烈的环境污染等恶果正在促使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进行反思:如果我们不改变以往那种单纯依靠对大自然的掠夺性开发而发展自身的文明模式,说不定有一天也会毁灭在自己的聪明才智——“能耐”上。(观点1分,结合全文和现实生活分析2分)

21.AD(A最后半句推理无据。D错在“文白夹杂”,小说运用了天津方言,富有口语化特征。每项2分)

22.(4分)冷漠 道德 法律 价值观(每点1分,语序可调整,但用词要符合答案)

23.(1)当今中小学生普遍具有一定的节俭意识(1分),但节俭习惯严重缺失(1分)。

(2)主题突出1分,语言1分。

24.①“杯具”采用了谐音修辞(1分),有特殊的修辞效果——它亦庄亦谐,一般戏谑的味道比较强,“悲剧”所包含的那份沉重和低落在谐音词“杯具”中得到强有力的消解(分析1分)。②“杯具”反映的是一种自嘲而积极的双面人生态度(1分),为不良情绪的宣泄、排遣提供了极好的渠道(1分)。(自嘲或积极答出一点即可)③它在表达“悲剧”词义的同时更具娱乐和乐观精神,成为表达自我、张扬个性的语言手段。(第①点必答,2分;第②③答出一点即可得2分。)

25.(60分)参考2011年天津卷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1.基础等级 E

(1)符合题意(2)内容充实,中心明确(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4)符合文体要求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2.发展等级 E

(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译文】

我的母亲姓钟,年幼与几位兄长跟随祖父滋生公读书,十八岁嫁给我的父亲。当时我的父亲喜欢拿财物帮助人,分散给人家许多金钱,直到家中袋子箱子空空。过了两年生下了我,家境越加衰落。经历过困苦贫穷,人所不能忍受时,我的母亲还是安适愉快没有一点愁苦的样子,亲戚和族人都抢着称赞她好。父亲因此能够再次游历北方一带地区,而叫我的母亲同我到外祖父家里去依靠他们生活。

我四岁时,母亲每天教几句四书的内容,苦恼于孩子年纪太小不能握住笔,就把竹枝刻成丝再折断它,弯曲成撇捺点画,合并成汉字,抱着我坐在膝盖上教我认字。已经认会了以后,就把这个字拆开。每天教十个字,第二天叫我拿着竹丝拼合所认识的字,直到没有错误才完毕。到六岁时,才叫我执笔学习写字。外祖父家向来不富足,好几年来闹饥荒收成很坏,生活更加窘迫贫乏。当时我的衣服鞋帽,都由母亲做出来。母亲善于纺织刺绣,凡是妇女所做的纺织、刺绣、缝纫等产品拿到市场上,人们就争着购买这些物品;所以我没有出现过衣服破烂的样子。

记得母亲教导我时,织带、搓绳、纺纱、缉麻线的工具,一起放在身旁,膝盖上放着书,叫我坐在腿上读书。母亲手中一边纺织,口中一边教我读书,读书的声音和纺织的声音,相互交错在一起。儿稍有松懈,母亲就略打几下,随即又抱着儿流泪说:“儿趁这时间不求学,我用什么见你父亲!”到半夜寒冷极了,母亲就坐在床上,用被子盖住双腿,解开衣服用胸膛温暖儿的后背,同儿一起大声读书;读疲倦了,就在母亲的怀中睡着了。不久母亲摇着儿说:“可以醒了。”儿睁开眼看着母亲的脸上,正泪水满面,儿也跟着流泪。过了一会儿,又叫我读书;鸡叫了,才能睡觉。几位姨妈曾对母亲说:“妹妹只有一个儿子,何必如此?”母亲回答说:“儿子多,也就好办了;只有一个儿子,如果不贤能,妹妹靠谁呢?”

我九岁时,母亲教我《礼记》、《周易》、《毛诗》,都能够背诵;空闲时再抄录唐宋人的诗歌,教我将诗歌念出抑扬的声调。我每次生病,母亲就抱着我在屋子里来回地走动,未曾睡觉;稍微病愈,母亲就指着抄录在墙壁间的诗歌,教儿小声吟唱来作为游戏。母亲有病,我就坐在枕边不离开。母亲看着我,无言的悲伤就油然而生。我也无比凄楚依恋,曾问道:“母亲有忧愁吗?”母亲说:“是的!”那么怎样解除忧愁呢?”母亲说:“儿能背诵所读的书,这就可以消除了。”我读书发出琅琅的响声。母亲微笑着说:“病差不多痊愈了。”从此母亲有病,我就拿着书在一旁诵读,而母亲的病就能痊愈。

十岁那年父亲回来。父亲每次判决重要案件,母亲就手拉着我站在审判官的座位前说:“希望要记住这个孩子!”父亲屡屡点头,表示同意。父亲在旅居的寓所,督促我学习很紧;读书稍有懈怠,他就发怒不理睬我,好几天不说一句话,我的母亲流着眼泪打我,令我跪着读书直到读熟才停止。所以我不能荒废在玩耍中,而母亲的管教也越加严格。

又过了十年南归,择居在鄱阳。己巳年,南昌有位老画师游历鄱阳,能描绘人的形状像貌。我请他替母亲画一张肖像,于是向母亲请示,并且问道:“母亲用什么游戏取乐,就当把画像作为娱乐。”母亲神情严肃地说:“唉! 自从做了蒋家的媳妇,常常把没赶上给公婆侍奉饮食、洗涮作为遗憾;生活在忧患哀恸之间的几十年里,共经历了哭父,哭母,哭儿,哭女儿夭折的痛苦,现在又哭失去丈夫了。未亡人只差一死罢了。还有什么乐事可为!”我跪下说:“即使这样,母亲心里有什么喜爱而尚未如愿的,请寄托在这幅图里也该可以吧?”母亲说:“假如我几和你的媳妇能够习惯于勤劳,不就好了吗?夜间在织机声中教儿读书,我的心愿满足了,别的还有什么快乐呢?”我于是转身对画家说,就画秋夜的景象:厅堂四面敞开,一盏灯的灯光明亮,高高的梧桐稀稀落落,树影映落在屋檐边的地方。厅堂中摆着一架织机,画我的母亲坐着织布,我的妻子握着纺车坐在母亲的身旁;屋檐下横放着一张桌几,亮烛自照,靠着彩画装饰的栏干而读书的,就是我自己。台阶下有一座假山,陈列在台阶上的花草盆兰,草木茂盛互相靠拢,在微风凉月中颤动摇曳。画中一个小男孩正蹲在树根旁捕捉蟋蟀玩耍。

像画好以后,母亲看了很高兴。我认真地按照母亲生平勤劳的事迹,为她写了这样一篇概略的记叙。


下一页

 相关高三试卷

更多

 教学视频

更多教学视频

  • 宝安区实验学校教学视频
    学科:英语 课程:《Writing a letter Chapter 3》 年级:初二 版本:朗文版 教师:肖媛媛
  • 龙岗区南湾学校教学视频
    学科:历史与社会 课程:应对资源危机 年级:初三 版本:人教版 教师:张芬
  • 深圳外国语学校教学视频
    学科:化学 课程:乙酸 年级:高二 版本:人教版 教师:都君华
  • 福田区翰林学校教学视频
    学科:数学 课程:探索规律 年级:初一 版本:北师大版 教师:张朗明
  • 布吉高级中学教学视频
    学科:物理 课程:传感器及其应用 年级:高一 版本:人教版 教师:李华清
  • 罗湖区文锦中学教学视频
    学科:数学 课程:《中位数与众数》 年级:初二 版本:北师大版 教师:辜靖晶
  • 平湖街道平湖中学教学视频
    学科:语文 课程:作文审题训练 年级:初三 版本:九年级语文复习专题 教师:王丹
  • 深圳市福田区莲花中学教学视频
    学科:历史与社会 课程:专制帝国 年级:初二 版本:人教版 教师:申云飞

城市学校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城市学校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城市学校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城市学校网”。违反上述声明者,城市学校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城市学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QQ:1191060874
关于我们 | 市场合作 | 建议反馈 | 站点地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深圳幼儿园 | 深圳小学 | 深圳中学 | 深圳大学 | 深圳培训 | 咨询 | 问题 | 讨论 | 百科 | 小学作文 | 初中作文 | 高中作文 | 英语作文 | 试卷 | 看书 | 招聘 | 教案 | 课本 | 课堂 | 听力

技术支持:www.szxuexiao.com 最佳浏览分辨率:1024*768、IE6以上 声明: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