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序[汉]张仲景|附译文翻译

 城市学校网为您提供《伤寒论》序[汉]张仲景|附译文翻译_高三语文,本试卷满分16分,考试时间10分钟! *试题下面附答案,方便同学们及时观察做题结果!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有删选)

【注】重器:珍贵之宝器,此喻人的身体。府俞:气腑俞穴。


参考译文:

  我每次读到《史记&扁鹊传》中秦越人到虢国去给虢太子诊病在齐国望齐侯之色的记载,没有一次不感慨地赞叹他的才华出众。就奇怪当今生活在社会上的那些读书人,竟然都不重视医药,精心研究医方医术,对上以便治疗国君和父母的疾病,对下用来解救贫苦人的病困,对自己用来保持身体长久健康,来保养自己的生命。只是争着去追求荣华权势,踮起脚跟仰望着权势豪门,只是心情急切、勤勉不懈地致力于追求名利。夸饰那些次要的身外之物,抛弃养生的根本之道。使自己的衣饰华贵,而使自己的身体憔悴。皮都不存在了,那么,毛将依附在哪里呢?突然遭受到外来致病因素的侵袭,被不平常的疾病缠绕,病患灾祸临头,方才震惊发抖;于是就降低身份,失去节操,恭敬地盼望巫祝的求神祷告,(巫祝)宣告办法穷尽,就只好归于天命,束手无策地接受死亡。拿可以活到很长久的寿命和最宝贵的身体,交给平庸无能的医生,任凭他摆布处置。唉!他们的身体已经死亡,精神消失了,变成了鬼物,深深地埋在九泉之下,别人白白地为他的死亡哭泣。痛心啊!整个世上的读书人都愚昧糊涂,没有人能清醒明白,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像这样轻视生命,他们还谈什么荣华权势呢?而且,他们即使做了官也不能爱护别人,顾及别人的疾苦;不做官又不能爱护自己,顾及自己的隐患;遇到灾难,碰上祸患,身处在危困的境地,糊涂愚昧,蠢笨得就像没有头脑的废物。悲哀啊!那些在社会上奔波的读书人,追逐着去争夺表面的荣华,不保重身体这个根本,忘记了身体去为权势名利而死,危险得如履薄冰、如临深谷一样,竟达到了这种地步!

  自然界分布着五行之气,而运转化生万物。人体禀承着五行之气,因此才有五脏的生理功能。经、络、府、俞,阴阳交会贯通,其中的变化真是难以穷尽,假如不是才学高超、见识精妙的人,怎么能探求出其中的道理和意趣呢?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古有长桑君、秦越人,汉代有公乘阳庆及仓公,自此往后到现在,还没听说过有比得上他们的人呢。看看当今的医生,(他们)不想思考研求医学经典著作的旨意,来扩展他们所掌握的医学知识,始终沿袭旧法。察看疾病、询问病情时,总是致力于用花言巧语应付病人,对着病人诊视了一会儿,就处方开药。诊脉时只按寸脉,没有接触到尺脉,只按手部脉,却不按足部脉,这真如人们所说的“以管看天”似的很不全面罢了。这样想要辨识不治之症或判别出可治之症,实在是很难呀!

  孔子说:生下来就懂得事理的人是上等的。通过学习而懂得事理的人是第二等的。多方面地聆听求教、广泛地记取事理的人,又次一等。我素来爱好医方医术,请允许我奉行“学而知之”和“多闻博识”这样的话吧!
  

  • 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一项是 (本题分数:3分)
  • A:耳
  • B:哉
  • C:也
  • D:乎
  • 答案为:B
    注:“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意思是“像这样轻视生命,他们还谈什么荣华权势呢?”句中“何”是“什么”的意思,本句是一个反问句,表示强烈的反问语气。 A.“耳”表示肯定或语句的停顿与结束,如同“矣”,相当于“了”“啊”等,不表反问语气。 B.“哉”跟疑问词“何”合用,表示疑问或反诘的语气。 C.“也”多表示肯定或判断语气,也可表疑问语气。 D.“乎”可以表示疑问或反问语气,跟“吗”相同,一般和“岂”“其”等搭配起来表示反问。
  • 2.对第①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分数:3分)
  • A:起笔一“叹”一“怪”形成对比,表达作者鲜明爱憎。
  • B:动词使用精准,刻画出“居世之士”汲汲名利的嘴脸。
  • C:暗引“毛”对“皮”的依附,比喻名利与体质的关系。
  • D:连用叹词,在叙事说理中增加了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
  • 答案为:D
    注:D.“在叙事说理中增加了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错误。作者用“痛夫”“哀乎”等词语是为了表达对那些热衷于功名利禄却抛弃养生的根本的人表达内心的惋惜与感叹,表达悲哀与痛心,并不是“愤世嫉俗”。
  • 3.第②段中,张仲景认为医者需要具备哪些医德。 (本题分数:5分)
  • 请填写答案: (请在横线上填写答案)
  • 参考答案为:
    济世救人的仁爱观;不惟名利的义务观;术求精绝的敬业观;博采众方的学习观。
    注:根据“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可知,张仲景敬慕能够起死回生、察色知病的良医扁鹊,立志做一个能为人民解决疾苦的医生,对上以便治疗国君和父母的疾病,对下用来解救贫苦人的病困。张仲景能同情人,帮助人。据此概括出医德之一:济世救人的仁爱观。 根据“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可知,张仲景鄙视热衷于“竞逐荣势,企踵权豪”的读书人,批评他们“惟名利是务”“不能爱人知人”,据此概括出医德之二:不惟名利的义务观。 根据“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所谓窥管而已”可知,张仲景批评有些人不重视医药,不精心研究医方医术,批判有些人“相对斯须,便处汤药”的马虎敷衍态度,这是从相反方面提出医生应具有认真踏实的作风和精益求精的态度。据此概括出医德之三:术求精绝的敬业观。 根据“人稟五行,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可知,张仲景多方面地聆听求教,广泛地记取事理,认为自己绝非生而知之者,必须通过后天的勤学苦练、刻苦学习来掌握方术。据此概括出医德之四:博采众方的学习观。
  • 4.请联系下面二则材料,评析张仲景作《伤寒论》的意图。
    (一)
    建安二十二年,疫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曹植《说疫气》
    (二)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张仲景《伤寒论》序 (本题分数:5分)
  • 请填写答案: (请在横线上填写答案)
  • 参考答案为:
    自己通过完成这部书得以不断学习,不断钻研、进步。现在庸医横行,写书能帮助医者扩展医学知识,不断地提高理论水平,探究发病的根源,让他们不再因循守旧,以期解决建安以来流行的伤寒病的问题,从而济世救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