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学校网首页 - 中学试卷 - 初二试卷 -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网页版

所属栏目: 初二试卷
【字号: 】【背景色 收藏此页】 【关闭
 关键字:
关键词: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初中,初二上,语文,同步练习,新人教版试卷
摘 要: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1.新闻两则作业导航1.注意新闻的要素和结构2.学习本文简洁、准确的语言3.体会新闻的感情色彩一、基础部分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横渡(hénɡ)歼灭(qiān)b.锐......


19.生物入侵者

 一、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    )  归(    )  运(    )  酝酿(    )(    )

二、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字,并解释这个词语和括号内的字

1.无动于(    ):

2.(    )所欲(    ):

3.束手无(    ):

三、为下列语句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它们(    )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    )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2.(    )各国海关动植物检疫中心对这些害虫严加防范,但(    )进出口货物量极大,很难保证漏网之“虫”。

四、指出下列语句的说明方法,写在括号内

1.近年来,由于引进五彩斑斓的观赏鱼而给某些地区带来霍乱病源的消息时常见诸报端。(    )

2.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    )

3.在自然条件卞,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可能随风飘荡几十千米后才会落地。(    )

4.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目的的。(    )

五、阅读

(一)

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童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    )鸟类,(    )鸟巢,(    )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一些生物学家在乘坐由关岛飞往夏威夷的飞机上曾先后6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1.请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动词。

 

2.如何理解“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一句中的“竟”字,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3.第一段中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呢?

 

4.第一段中用两处事例来说明其危害,请说说作者在材料安排上有什么不同。

 

5.“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其中“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是否重复,能否去掉?为什么?

 



(二)天使也会变魔鬼

①引种外来植物,丰富本地物种,本是件大好事,然而,如果盲目引进外来植物,造成“生物入侵”,就会破坏生态环境平衡,甚至带来生态灾难。

②美国引种葛藤便是其中一例。葛藤是一种伏地蔓生或攀援它物的豆科多年生植物,其祖籍在中国。它不但是贫瘠地区绿化先锋,是改良土壤、保水固土的优良植物,而且因其茎中富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是畜、禽的良好饲料;也可作为轻纺工业以及造纸业的原料;葛根、葛种还有医疗价值。1930年美国引种葛藤后,使许多被破坏的农地和山坡,成为草木繁茂的肥沃土地,因而葛藤被誉为“大地的医生”。到了50年代中期,全美繁衍葛藤7000万株以上,真是谁人不夸葛藤好!

③然而,乐极生悲。在人们的赞扬声中,葛藤像疯狂的野兽一样狂长不息,将当地的许多植物“”光。70年代,葛藤占领了密西西比、佐治亚、亚拉巴马等州283万公项的土地,演变成了意想不到的公害。面对这个“绿怪”,亚拉巴马州宣布葛藤为“非法移民”,然而其结果却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难。

④在我国,最有名的生物入侵事件是从花园中“逃”出来的水生观赏植物水葫芦。水葫芦原产南美洲,有着紫色美丽的花朵,最上面的花瓣上有一块蓝色的扇形斑块,中央点缀着一个桃形鲜艳黄斑,实在惹人怜爱。不过最吸引人的是它杯状的绿叶,叶茎基部膨大,使植物能够漂浮在水面。可是,正是这种看似纤弱、婀娜的水草,曾一统美丽的云南滇池,使人们不得不花巨资予以铲除。水葫芦长长的根扎入水中泥土下,可通过根块迅速而大量地繁殖,一旦侵入到湖泊、河流、水道、水塘等淡水水城,只要条件适合,即以势不可当之势覆盖整个水面。它挡住了阳光,吸尽了营养,使水中其他植物死亡,破坏水下动物的食物链,导致水生动物无法生存,生态系统完全失去平衡。同时,任何大小船只也别想在水葫芦的领地里来去自由。在国外和国内,水葫芦都被认定为目前最令人头痛的水草,也是让人类为控制其数量花钱最多的植物之一。

⑤高山、大海和沙漠过去曾是阻止物种扩散的天然屏障,然而随着贸易、旅游和其他人类活动的加剧,越来越多的物种正在跨越屏障做环球“旅行”,只要条件适宜,这些物种就有可能大规模扩张,抢夺“殖民地”。有科学家认为,生物污染比化学污染的影响更甚,化学污染是惰性的,不会再生和繁殖,而且会随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失;但是当外来物种入侵以后就会扎根繁殖和不断扩张,甚至对本地物种的生存构成长久的威胁。地球上大多数的湖泊和江河系统、大多数沿海地区、几乎所有的岛屿甚至南极都受到这个问题的困扰。

⑥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期变化形成的,系统中的物种经过上百年、上千年的竞争、排斥、适应和互利互助,才形成了现在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也有可能因新环境中没有与它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使它成为“入侵者”而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大生态环境。

⑦生物入侵是自然向人类敲响的又一警钟;在树种、种花成为新时尚的今天,我们在引进外地或国外物种的时候,务须慎重,谨防“生物入侵”造成的严重后果,那将是又一个难以收拾的环境残局!

1.用简洁的语言说说题目的含义。

 

2.第③段和第⑤段中的加粗词“”和“旅行”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3.作者为什么把葛藤比喻为“大地的医生”?

 

4.第④段哪个词把水葫芦逐渐覆盖整个水面的情况概括了出来?

 

5.水葫芦入侵造成的危害是什么?

 

6.第⑤段中画线语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

 

7.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

8.生物入侵造成危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三)谁将成为新的杀手?

①就在我们不断攻克现有的疾病时,将在21世纪时刻陪伴我们左右的一颗颗新定时炸弹已经悄然准备就绪,它们就是天然或者人造的新型病菌。

②我们面临的21世纪无疑将是一场血腥的捉虫大赛。可以肯定的是,各种古怪恐怖的新传染病将此起彼伏,针对这些新病魔的战斗将令我们今日与艾滋病所作的艰难斗争显得微不足道。届时,我们手中早已有了艾滋病疫苗,人们只需花几美元或者根本不用付钱就可以得到疫苗。

③今天,新病毒正走出大自然,“发现”人类。在医院和丛林诊所里,异常强大的变异细菌不断出现,人类根本来不及找出对付它们的抗生素。仅从1994年以来,已有30多种新病毒现身,它们之中像艾博拉出血热、F和G型肝炎、安第斯病毒、法基病毒、比利多病毒、白水旱谷病毒等等已经令医学界一筹莫展。而2003年春季出现的SARS冠状病毒,由于易于传播,严重的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和生活。

④病毒越来越易于侵入人体的原因之一便是人口膨胀。在病毒看来,我们人类无异于一顿越来越丰盛的午餐。在自然界,当某种生物种群的数量过高、并且过于集中时,由病菌引发的疾病势必爆发,有效地减少该种群的数量。没有理由认为,我们人类就可以逃过这条自然法则。

⑤推动大自然着手实施这项法则的因素之一便是我们正在兴建的超级城市,它们通常都建立在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联合国的一项调查表明,到公元2015年,地球上将有26个这样的超级城市,其中的22个将出现在并不发达的地域。到2030年,世界上60%的人口都将住进城市,届时,一些巨型城市的固定人口将超过3000万。可以设想一下,把所有这些人都塞入一座城市,撤走绝大部分医生,只留下几座医院,而且连最基本的卫生设施也不复存在。这样你得到的就是一颗随时都可能发作的生物炸弹。现在你要复制8到10枚这样的炸弹,然后把它们分别安放在世界各地。

⑥更糟糕的是,这些炸弹之间是有导火索相连的。人们乘坐飞机四处旅行,把病毒迅速有效地带往世界各地。人类已经结成了一个高速严密的生物互联网,下个世纪,这个生物互联网的运行速度只会更快。越来越多的人口日益频繁地外出旅行,结果自然加快了疾病的传播。

⑦除此之外,令人心悸的还有生物武器。20世纪80年代,原苏联曾运用最基本的基因工程技术制造了可以抵抗一切传统药物的黑死病系列病毒,并将这种病毒装入导弹弹头。随着生物技术日臻完善,人类将解开越来越多的生物基因密码,生物学家们也将学会怎样混合不同病毒的基因,从而制造出致命的、非天然的病毒系列,最终用于弹无虚发的新式武器。

⑧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一种坚不可摧的细菌,它被称作“能够抵御辐射的恶魔细菌”。这种细菌在受到伽马射线的轰击后依然故我,同样剂量的射线是人体承受量的数千倍,它足以粉碎玻璃。科学家们在南极纯洁的冰山里发现了恶魔细菌的“死孢子”,它们已经被紫外线灼烤了100多年。这些孢子被放入营养液后,它们的DNA发生重组,再次大量繁殖。如果科学家们成功地将恶魔细菌植入炭疸杆菌,其结果将是一种谁也无法消灭的新病毒。从生物武器的制造、贩卖和使用者的角度来说,未来真是一片光明。

⑨不过我们还是平安度过了20世纪,突飞猛进的经济和科技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欢乐。同样的局面也可能出现在21世纪。我们对付疾病的手段层出不穷,可以在几秒钟内隔离出病毒的新设备也有望研制成功。

⑩不论我们的技术多么先进,我们还得踏踏实实地与细菌做斗争。我们也许赢不了21世纪与细菌展开的大战,但我们也不一定就会输掉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

1.结合第④段内容,你认为“我们人类就可以逃过这条自然法则”中的“这条自然法则”指什么?

 

2.第⑥段中的“人类已经结成了一个高速严密的生物互联网”一句中的“生物互联网”指什么?

 

3.第②③⑤段分别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不同内容的。

 

4.新病毒产生的渊源有哪两方面?

 

5.第④⑤⑥段分别从什么角度进行说明的?

 

6.用竖线给文章划分层次。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7.第⑧段末句“从生物武器的制造、贩卖和使用的角度来说,未来真是一片光明”。反其意,模仿该句,将下句填充完整。

从________角度来说,未来确实充满危险







20.落日的幻觉



知识积累:

1. 给下列加粗出的字注音或按拼音写汉字:

    红(    )      )(       )吟咏            

2. 下列词语有错的一项是(    

    A. 唠唠叨叨 充耳不闻           B. 视而不见 五采斑斓

    C. 束手无策 无动于衷           D. 在劫难逃 天衣无缝

3. 选出下列说话得体的一项是(    

 A. 老师,我今天上去的作业,你一定得改啊。          B. 如此龌龊的衣服,我不穿。

 C. 奶奶不让你看电视,是怕耽误你的学习。            D. 喂,说你呢,前面危险。

4. 指出下列各句分别属于什么修辞方法(      )

  A. 蒲公英有一蓬金色的头发,当起风的时候,头发互相轻触,像磨砂纸那样沙沙地一阵细响。(拟人、比喻)

  B. 游子离开了祖国,就像巨轮离开了海洋,就像植物离开了土地,就像鱼儿离开了水一样。(排比、比喻)

  C.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反复)

  D.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拟人)

5. 选出词性相同的一项(    

   A. 作业 笔记 教师 提问      B. 伟大 光荣 满意 希望

    C. 思想 考虑 发现 提高      D. 准备 复习 思考 学习

  6. 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A. 这个山区对于我很熟悉,能一一说出佳出来。      B. 谁都不能不否认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行的。

C. 他的眼前浮现出老师亲切的笑容和谆谆教诲。       D. 当前生产急需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文段阅读:

(一)

    常年漂浮的海冰,是北冰洋最独特的景观。北极海冰不仅是北极熊、海象、海豹等北极动物    A    qī)息的乐园,更具有气候学上的意义。科学研究表明,北极海冰有调节北冰洋温度的神奇功能,它是北冰洋天然的“空调器”。

   那么,海冰调节北冰洋温度的作用机理是怎样的呢?

   直观地说,北极海冰覆盖在海洋表面,犹如隔热毯一般镐垫在大气与海水之间,阻隔了大气与大洋之间的能量交换。海冰的反KR率高达55%-85%,即使在太阳辐射强烈的夏季极昼时期,    B    热能还是被海冰反射回去,所以盛夏季节的北冰洋依然保持着“凉爽”的“体温”。

  冬季极夜来临时,海水又阻断了热能由海洋向大气的传输,减弱了海水热量的释放,有效地保护着北冰洋的热量,使得北冰洋在寒冷的冬季仍能保持“温暖”的“体温”。从北极海冰的变化过程来看,其季节性的成冰与消融过程恰恰是热量的释放与储存过程,海冰的这种季节变化特征也有效地调节着海水的温度。夏季的北冰洋,海水特别是海冰的下表面处于大规模消融期,融冰过程所吸收的大量热能缓解了海水温度的上升;相反,冬季成冰过程释放的热量又会减缓海洋的降温。

  北极的海冰,精心地  C  hē)护着北冰洋;维系着北极地区生态系统平衡,影响着“海--冰--气”耦合作用过程,灵敏地指示着全球气候与环境的变化。

  1. 根据汉语拼音分别在AC处填上恰当的汉字: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文说明的对象是(    )(2分)

    A. 海冰 B. 北冰洋         C. 海冰的调节功能     D. 北冰洋的海冰

  3. 3段中B处是否要添加“到达北冰洋洋面的”和“相当一部分”这两个限制语?选出正确的一项

    A. 两个都要加。 B. 两个都不要加     C. 只要加前一个 D. 只要加后一个

  4. 3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 选出对文意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2分)

    A. 北极海冰一年四季都能调节北冰洋的温度。

    B. 冬季的北冰洋,成冰过程是热量释放和储存的过程,也是减缓海水降温的过程。

    C. 夏季北冰洋海水的调温,主要是靠其下表面的冰层进行的。

    D. 海冰不仅调节着北冰洋的温度,还影响着北极地区的生态平衡。

  6. 给文章设计一个比较直观形象的题目,不超过10个字(不含标点)。(2分)



二、探究

 1.学过本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你有怎样的深刻体会?

 

2.文中引用了“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你还积累了哪些与罗日有关的诗句?请写出来。





八 年 级 上 册 语 文 第 四 单 元 试 题



一、积累与运用:(共17分)

1.选出加点的词读音全对的一项(2分)                              (     )

A.(nì)迹 (pín)临 蜥蜴(xīyì)匍匐(púfū)囊胚(nángpēi)(jiáo)饼

B.(fān)篱 鸟(tún) 归(jiù)繁(yǎn) 哺乳(bǔrǔ) 唠叨(láodāo)

C.两(xī) (jié)难(sù) 连(qiào) 细(jūn) 地(qiào)

D.(yǔn)石 骨(gé)河(bàng)入(qīn)(xié)带 膨胀(péngzhàng)

2.下列各项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2分)                              (     )

A.销声匿迹  草长鹰飞  不折不扣  喷嚏  胰腺  蟾蜍  褶皱  翩然  过滤  

B.五彩斑斓  严加防患  衰草连天  疾弛  困扰  诞生  萌发  面颊  至密

C.冰雪溶化  啸聚山林  二氧化硅  酝酿  鸟巢  遗骸  分秘  草莓  倾刻

D.簌簌落下  川流不息  丢三落四  惊蛰  癌症  鳞片  脊椎  孵化  蛋白酶

3.下列加点的词的释义全对的一项是(2分)                          (     )

A.(隐藏)迹  而复(转一圈;又) 风雪(装上)途  悬(差异)

B.(人伦)理  拍案叫(没有) 难能(不易做到)可贵  归(罪过)

C.无动于(动心) (陨落)石  (声音多)杂  潮(夜间的潮)

D.充耳不(听) 足不出(门) 激动不(止) 草木枯(茂盛)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并将正确排列的序号依次填写在方框内。(2分)

由于没有狼的控制,鹿大量繁殖,越来越多,首先遭殃的便是草,它们很快被吃光了,草没有了,鹿也难逃厄运。在草原上,鹿吃草而被狼吃。然而事实不会是这样。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食物链的任何一环都不能被破坏。所以,狼吃鹿虽然表面上对鹿不利,但实际上对鹿的种族延续是起决定作用的如果把狼这一环节去掉,照理说不会对草有什么影响,而鹿应该生活得更好。

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分析下面表格,把表格传达的信息补写出来。(3分)

              世界城市化进程:拥有8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的数量。



1975

   1995

    2015

全世界

     11

    23

     36

发达国家(地区)

      6

     6

      6

发展中国家

      5

    17

     30

1995年全世界拥有8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数量,由1975年的11个发展到23个,其中增加的2个全来自发展中国家。预计到2015年,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见,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城市城市化进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关于本单元的说法正确的有(2分)              (      )

A.“大自然的语言”是“物候现象”形象化说法,拟人化的标题与科学小品相符,含蓄生动,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B.谈家桢,国际著名遗传学专家,我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科学家和教育家;阿西莫夫,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科普作家。

C.《你一定会听见的》及采用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表情达意的效果,又运用提问、设问、反问等多种问句,不断激活读者生活体验,引发读者思考。

D.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都谈到恐龙,但所选材料不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不同:《被压扁的沙子》意在证明“板块构造学说”的正确性,而《恐龙无处不在》意在说明恐龙的死因是撞击而不是火山活动。

7.指出下面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4分)

北京的物候纪录,1962年的山涛、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      )

以目前全球新先说过和蔬菜贸易威力,许多昆虫和昆虫的乱附着在这些货物上,其中包括危害性极大的害虫,如地中海果蝇等。                               (      )                

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one”英译为“克隆”,实际上,英文的“Clone”起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用“嫩枝”或“插条”繁殖。                     (      )

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着”正式达成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的目的。(  )

二、课内阅读(共21分)          

(一)(12分)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要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的越晚。值得注意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所以在华北常感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0,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就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植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应,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的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桶1921道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就天。就是说,春天提前就天。

1.“物候现象的来临取决于哪些因素呢”这一句有什么作用?那么,物候现象的来临到底取决于哪些因素?(4分)



2.这几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2分)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怎样用文中的知识来理解这首诗?(2分)

4.在第三段中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2分)



5.第五段中“前者”和“后者”各指什么?(2分)

 

                              (二)(8分)

                          克 隆 是 什 么

一个细菌经过分钟左右就可以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就生根;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葡萄茎,一年内就长出数百株草莓苗……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系繁殖。无性系的英文名称叫“Clone”,英译为“克隆”。实际上,英文的“Clone”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嫩枝”或“插条”繁殖。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个群体,也叫“克隆”。这种来自于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

自然界的许多动物,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依靠父辈产生的雄性细胞(精子)与母方产生的雌性细胞(卵子)融合(受精)成受精卵(合子),再由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长成胚胎,最终形成新的个体。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但是,如果我们用外科手术将一个胚胎分割成两块、四块、八块……最后通过特殊的方法是一个胚胎长成两个、四个、八个……生物体,这种生物体就是克隆个体。而这两个、四个、八个……个体就叫做无性繁殖系(也叫克隆)。 

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根猴毛,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

1.第一段中的“凡此种种”指代的是什么内容?前面的省略号表示是什么意思?(2

答:

2.第一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第一段运用了举例子、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1分)

4. 段都运用了举例子的方法,在选用例子上有什何特征?起何作用?(2分)



5.最后一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作用?(2分)

  

三、课外阅读                  (一)(7分)

                            美国科学家闭门造人

在美国的马里兰州洛克维里市有一个神秘的机构——基因研究院(TIGR)。这是一个专门收集研究基因的地方。据科学家估计,人类大概有8万余条基因。这显然是很庞大的数目,但这8万余条基因里有多少是多余的废基因呢?提出废基因后把有用的基因留下再经组合,人类就可以造出来吗?TIGR主席克莱尔·费拉斯特领导小组努力的方向正是如此:在试管中制造生命。

为了证明废基因的存在,他们选择了一种寄生虫,该虫共有470余条基因。他们把基因一条条剥离,结果发现170余条基因是多余的。也就是说,只要把有用的300余条基因一一加入试管,就可以“人造”出一条有生命的寄生虫!“这是多么美妙而又危险的禁区!我们必须停止实验。我们必须等待伦理学家拿出结论。”TIGR老板克莱格·文特下令暂停在实验室制造生命的研究。

目前一个包括生命生态学家、哲学家、律师和伦理学家组成的小组对“人造生命”这一命题进行论证。但有一点共识已经达成,那就是他们都认为,该项实验已经科学证实,不存在一种创造了生命的、魔术般的外力。

不管怎样,一个可怕的前景已经摆在人类面前:往试管中加入一条条基因,最终这些化学药品却成了活生生的生命,甚至就是人类本身。

1.题目中的“造”字可以用一个新近产生的词来诠释,这个词是__________。(1分)

2.这篇文章说明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第二段的说明方法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3.第三段画线句子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从文章的内容看,美国科学家在基因研究方面取得了怎样的进展?(2分)



                        (二)(11分)

                            水 葫 芦 之 灾

水葫芦学名凤眼蓝,别称水浮莲、假水仙等。原产于南美委内瑞拉,后来传播到世界上60多个国家。水浮莲外表并不丑:它浑身碧透,绿得醉人,簇簇紫花绽放若热带兰,花瓣上偶尔可见黄、蓝斑点,作为盆景置于庭院,不比荷花逊色。

它生命力旺盛,在15—400C气温下,只要置于水中便能疯狂繁殖开来。每株分出多支葡萄茎,茎端再长新株,八九天翻一番,90天内可分出25万新株。但养分低,猪吃了饿不死也不长膘。

自上世纪60年代,水葫芦在外国已经名声狼藉,到处遭到斩杀。孟加拉人引自德国的水葫芦称为“德国恶草”。南非的引自美国的佛罗里达,人称“佛罗里达恶魔”。斯里兰卡引自日本,被骂作“日本烦恼”。印度称它为“紫色恶魔”。

水葫芦在各地抢占水面,影响航运,窒息鱼类,危害健康。泰国湄南河一发洪汛,一座盘根错节的水葫芦“岛屿”浮游而下,猛冲桥洞,直接威胁首都曼谷的安全。维多利亚湖是非洲第一大湖,20世纪80年代泛滥成灾,覆满湾口。一些船只夜泊开阔水面,夜间起风,一早起来就开不动了,四周被几万平方米的水葫芦团团包围,许多航线瘫痪。未经处理的各种废水排入湖中,湖水富营养化,水葫芦疯长成半人高的“森林”,致使鱼类死亡,湖水发臭。当地水产锐减,渔民失业。人们生活用水也发生困难,用湖水洗澡,还会导致皮肤瘙痒。

深受水葫芦之害的各地都向它宣战。南亚各国采用人工捞取、火焰喷射、药剂喷砂、炸药爆破等手段加以销毁,可是过了三个月它依然欣欣向荣。维多利亚湖畔人们采用生物防治法,在湖区放养吃水葫芦的象鼻虫,但以繁衍100亿至象鼻虫计算,起码也要日夜不停吃上二十年,才能吃光水葫芦。象鼻虫吃水葫芦还可能酿成更严重的虫灾。

上世纪60年代,我国曾将水葫芦当作度荒青饲料引入,后泛滥成灾,以闽台粤为甚。福建的水葫芦覆盖面积达300平方千米,盘踞了全省四分之一的湖塘库沟水域。目前,福建已打响了专项整治水葫芦的战役。

飘洋过海远道而来的水葫芦,竟然酿成了当今最大的绿色污染,这可是人们始料未及的啊!

1.根据一二段内容,概括水葫芦的特点。(每点不超过3个字,3分)

答:                                        。       



2.人们为什么用“恶魔”一类的词称呼水葫芦(3分)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只要在水中,水葫芦就能疯狂繁殖,不到10天就能翻一番。

B.在河中形似岛屿,在湖中状如森林,都说明水葫芦的观赏性强。

C.起码经过二十年,才能繁殖出吃光水葫芦100亿至象鼻虫。

D.上世纪60年代,亚非部分地区成了水葫芦肆虐的重灾区。

4.“绿色污染”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的难题。情节和文章内容与下列资料,说说你对“绿色污染”的理解。(3分) 

资料一:上世纪20年代,来自美洲的仙人掌盘踞了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24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与农作物、牧草争地,致使畜牧业的发展严重受挫。

资料二:来自亚洲的葛藤,上世纪70年代一度占领了美国南部的283万公顷的土地,挤占了公路,给农业、交通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6分)

    2050年,告别一百万个物种

科学家以联合国估计的“到2050年,全球气温可能比现在升高0.50C~30C”的标准为依据,利用电脑模型计算温度升高对每一物种的影响,从而对欧洲、南非、澳大利亚、巴西、墨西哥和哥斯达黎加六个地区的1103个动物物种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植物、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和昆虫等。这是迄今为止对此问题所进行的最大规模的跨国合作研究。

全球气温升高时大部分陆地物种向两极和高山地区迁徙,但许多动植物无法实现这种迁徙。据保守估计,这六个地区的物种到2050年将消失15%—37%,即平均有26%的物种将因为气温升高且无法找到适宜的栖息地而灭绝。像哥斯达黎加的小丑箭蛙、墨西哥的囊鼠和欧洲的灰喜鹊等珍贵物种很可能将从地球上消失,大部分物种的栖息地将越来越少。

在澳大利亚接受研究的24种蝴蝶中,有一半将在未来的岁月中永远消失;而在南非主要生物保护区内,受保护的60%的物种将有灭绝的危险。占巴西总面积的1/5的巴西中西部热带草原地区,163种树木中将有70%以上的数种灭绝,其中许多树木是该地区中特有的稀有品种。科学家们估计,在该地1700—2100个植物品种中,39%—48%的物种将在未来50年内消灭。

欧洲是自然环境受全球气候影响最小的地区。该地区的动植物生存概率要大于世界上七大地区的动植物。但即使如此,在气候变暖的影响下,欧洲地区1/4的鸟类和11%—17%的植物也将在未来逐渐灭绝。生活在英国苏格兰地区的特有鸟类红嘴雀,由于气候和环境的变迁,在未来将很难存活下去。特别是当气候变暖时,其他天敌鸟类的迁入将更加危及这些鸟类的生存。

在墨西哥的研究表明,平原和干旱地区的动植物受气候变暖的影响最大。一旦气候有一丝变化,这些动植物就需要迁移至很远的地区,才能找到适宜生存的新环境。在该地区接受研究的1870种动植物种中,1/3将在未来出现生存危机。在许多庭院花卉的家乡——南非,研究的300种植物中的1/3将要灭绝,包括该国著名的山龙眼类花卉。

      负责此类研究的因果利兹大学的克莱斯.托马斯教授表示:“当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他们都希望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但是,我真的希望我们没有得出我已经得出的这一结论。事实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我们得出的结论很可能地割了生物物种面临的残酷生存环境。”             

1.通读全文,说说第六段中“我已经得出的这一结论”指的是什么?(2分)

  

地       区

研 究  物  种

研     究     结     果

澳大利亚





 欧    洲







 欧    洲







 墨 西 哥





2.阅读三至五段,完成下面表格。(6分)

3.请你说说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一旦气候有一丝的变化,这些动植物就需要迁徙很远的地区才能找到适宜生存的新环境。

 

4.文章为什么身心爱女关系介绍气候变暖对欧洲地区物种的生存影响?(3分)



5.全球气温升高对物种生存产生了很大影响,请结合我国的具体的实例,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2分)



四、作文(50分)

     题目:我深切感受到了__________无价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可填的词语如“母爱”、“真情”、“友谊”、

“良心”、“勇气”、“诚信”等等。2.字数600字左右。





21.桃花源记

目标:一.反复诵读课文,疏通文意。

二.感受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第一部分:自主探究

一.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

    请你大胆地谈出第一遍听读后对作者描述的境界的最大感受吧:



二.以默读为主,探讨下列第1、2段中加横线的词语意思。

1.溪行(   )      2. 芳草鲜美(     )   3.渔人甚异之(      )

4.欲其林(     )   5.林水源(      )   6.仿佛若有光(      )

7.豁然开朗(     ) 8.屋舍俨然(       )9.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10.阡陌交通(     ) 11.如外人(     )   12.黄发垂髫(        )

13.并怡然自乐(     )(       )  

三.反复诵读。充分感受第1、2 段中作者所描写的美好境界。

1.作者极力表现渔人怎样的感觉?借用文中词语回答。                        

2.默写表现桃花林美异的文字。



3.默写表现世外桃源中环境美异的文字。



四.默读并探讨第3-5段中加横线的词语的意思。

1.大惊(     )    2.答之(      )   3.便还家(      )

4.来问讯(     ) 5.妻子邑人(      ) 6.来此绝境(      )

7.不复出(     ) 8.无论魏晋(      )9.所闻(    )(     )   

10.至其家(     )   11.不为外人道也(       )12.出(      )

13.便向路(     )   14.处处之(     )    15.郡下(       )

16.太守(      )  17.说如此(      )18.寻向所志(     )(     )

19.欣然往(      )  20.未(      )       21.病终(     ) 

22.后遂无问津者(      )

五.反复诵读,补充下列语句中的省略词。

1.(     )具答之。

2.(    )问(    )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     )皆叹惋。

4.林尽(     )水源。

六.反复诵读,感受桃花源内外世界的不同,体会陶渊明虚构理想社会的时代根源。

1.桃源中人为何来此?                                

                                                                               。

2.桃源中人为何皆叹惋?



3.桃源中人为何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4.作者为什么又写后人无法寻找到世外桃源?



                 第二部分:综合探究

一.指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

二.指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分别解释。

1.阡陌交通      古义:                今义: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              今义:

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古义:              今义:

5.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古义:               今义:

6.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               今义:

7.诣太守,说如此。    古义:               今义:

三、选择与句中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

1.屋舍俨然(    )A.好像   B.整齐的样子    C.严肃的样子

2.欲穷其林(    )A.彻底   B.穷尽,尽    C.没有钱,与富相对

3.芳草鲜美(    )A.色彩鲜艳美丽   B.新鲜美丽    C.这里指味道好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A.妻子一人;没有出路的地方  B.妻子一人:与世隔绝的地方C.妻子和儿女;与世隔绝的地方

5.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A.竟     B.就        C.才

6.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  A.标记    B.志        C.做标记

四.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A.               B.            C.           

五、选择下列语句中翻译正确的一项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A.有好的田地好的池水和桑池之美。B.有良田池水桑叶竹子等。C.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D.有良田池水和桑竹等各种植物。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A.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说魏晋了。

B.问起现在是什么社会,于是不知道有汉朝, 无论是魏还是晋了。

C.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无论如何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D.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六.给下列加字注音:

然开朗(  ) 屋俨然(  ) 阡陌交通(   ) 黄发垂(  ) 

然自乐(  ) 便还家(  )

七.下面几句话,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八.《桃花源记》作者      ,他是      时人,名     ,是著名      。本文原是            中的“序”。《桃花源记》是一篇的名作,它虚构了一个与            的美好境界,寄托了                ,反映了                   的意愿。本文以          为线索,以         为顺序。

九.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十.下列句中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中:晋太元中  中无杂树      B、舍:便舍船  屋舍俨然

C、皆:皆叹惋  皆出酒食       D、寻:寻向所志  寻病终

十一.对“世外桃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逃避现实的一种空想,毫无积极意义可言。B、这是针对现实的一种追求,在当时有着积极的意义。

C、这是空想,但寄托了人民要求和平生活的愿望。D、它的出现反映当时社会黑暗,战乱频繁。

十二.解释下列多义字:

  武陵人捕鱼为业(       )      复前行,欲穷其林(       )

                     其

  不足为外人道也(       )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

    见渔人,乃大惊(       )     寻向所志(       )

乃                   寻 

   乃不知有汉(       )       寻病终(       )

   便舍船(       )        便扶向路(       )

舍                   向

   屋舍俨然(       )        寻向所志(       )

   便得一山(       )       处处志之(       )

得                   志    

      既出,得其船(       )      寻向所志(       )







 

22.《陋室铭》《爱莲说》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1分)

(    )    鸿(     )   案(     )   甚(      )  

(    )  (      )泥    洗(      ) 清(      )

(      )    亵(      )玩    (      )有闻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10分)

(          )是陋室        鸿(        )儒

案牍之劳形(           )    可爱者甚(             )

出淤泥而不(             )  (             )清涟

(             )     不蔓不枝(            )

亭亭净(             )  玩(             )

三、辨别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5分)

1.水陆草木之花        之: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之:                 

4.孔子云:何陋之有?   之:                       

5.渔人甚异之。   之:                       

四、根据诗文内容填空(28分)

1.《陋室铭》选自《        》,作者是    (朝代)著名诗人      

2、                     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     韵。有               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

3.《陋室铭》处处紧扣                 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4.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5.《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                   ;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6.《爱莲说》选自《               》,作者            ,是      时著名的          家,“元公”是他的            

7.《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            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         为莲的总陪衬,以              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8.《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9.《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五、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

 6、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

六、阅读训练(36分)

㈠课内巩固

(一)(13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加点的字词。(4分)

(1)名:                   (2)灵:             

(3)德馨:               (4)鸿儒:                 

2.这篇短文的主旨句是:                      。(2分)

3.从上文找出3句对偶句。(3分)

(1)                              

(2)                             

(3)                            

4.请你试着对对联。(2分)

(1)上联:吉羊辞旧岁            (2)上联:银羊摇尾去

下联:                     下联:            

(二)(14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加点的字词。(5分)

①妖:                ②益:                     

③植:                  ④鲜:                

⑤宜:              

2. :“淤泥”和“清莲”是写莲花的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写莲花的       ;“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直”指莲花的整个形体姿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说的,写她           。正因为莲花具有不染、不妖、不蔓不枝等的高贵气质,才会惹人喜爱,让人肃然起敬。(3分)

3、你能说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似之处吗?(3分)

答: 

4、本文主要写作者爱莲,为什么还谈到菊花、牡丹,用意何在?(3分) 

答: 

㈡课外拓展

齐人攫金(9分)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yù出售)金者之所因攫(jué抢夺)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选自《列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清旦(            )   2、衣冠(          )而之市 

3、鬻金者之所(         )   4、见金(              )

2、选出下列加点 “之”字与其他用法不同的一项:(     )(1分)

A、清旦衣冠而之市             B、适鬻金者之所

C、子攫人之金何               D、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3、翻译下列句子(2分)

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      译:

4、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2分)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

5、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启示:

六、写作训练

请以“我爱            花”为题,写一篇300字以上的练笔。









23.核舟记

一、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不(         )(          )有奇(          )

(         )篷(          )(         )峨(          )

(         )衣(          )(          )(           )

椎髻(       )壬戌(          )山(        )章(         )

二、 写出下列字的意思

1.有奇巧人(         )                 2.罔不形(       )(        )(       )

3.尝贻余核舟一(     )(     )(     )        4.大苏泛赤壁云(       )

5.高黍许(         )(        )(       )  6.窗而观(         )

7.箬篷覆之(             )(     )(     )     8.雕栏相焉(         )

9.清风来,水波不(        )(     )        10.石青之(      )(     )

11.中峨冠而多者(     )(      )(      )   12.如有所(       )

13.两膝相者(         )(        )        14.佛印绝类弥勒(          )

15.首昂视(                )                16.神情与苏、黄不属(               )

17.珠可历历数也(                )              18.居右者椎髻仰面(            )

19.其人寂(       )(        )          20.听茶声(             )

21.其船背稍(           )                22.钩画了了,其色(        )(        )

23.长寸(      )(      )               2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三、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便要还家(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3.诎右臂支船(              ) 4.左手倚一衡木(                    )

5.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7.选贤与能(                ) 8.矜、寡、孤、独、废疾者(           )

9.荡胸生曾云(               ) 10.混黄华叶衰(                   )

四、 比较下列字在句中的含义

①木:能以径寸之木(          )   ②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以至鸟兽、木石(        )          文曰“初平山人”(         )

③奇:明有奇巧人(           )    ④有:明有奇巧人(              )

     长约八分有奇(          )           长约八分有奇(            )

⑤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    ⑥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启窗而观(                )

     为人五;为窗八(        )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

⑦可:高可二黍许(          )      ⑧云:盖大苏泛赤壁云(           )

     珠可历历数也(         )            此中人语云(               )

五、按要求填空

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             》。作者是        ,字                       嘉善人。

2.《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__________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                》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                  》中的句子。

3.黄庭坚是            朝的文学家,字              

4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                                         

5.“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一句点明了窗子具有              的特点,说明雕刻的精巧。

6.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              ”一个动作和“                    ”的神态看出来。

7.从对佛印的神情描写中,可以看出佛印                  的性格特点。

8.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                       ”(从第一段文字中找)的精湛技艺。

9.从第四段对右边舟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                   的神态,而左边舟子的神态则显得                                         

10.文中最后一段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这样说明的作用是                                                   

11.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12.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                  

六、翻译下列句子

1.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5.苏、黄共阅一手卷。

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7.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七、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2. 写三个人的神情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文中哪句话赞叹了雕刻技艺的高超?



3.“闭’字和“启”字相应,一启一闭说明了什么?



4.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



5.文中第三段介绍苏东坡、佛印、鲁直于船头的位置,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



6.文中有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和相互关系的?



7.作者在说明船的正面的时候,为什么不是从船头说到船舱,从船舱说到船尾,而是先说船舱,再说船头和船尾呢?







24.大道之行也

目标:一.培养朗读能力,在朗读中疏通课文。

二.感受儒家学者的社会理想。

                第一部分:自主探究

一.了解文章来源。

1.孔子,               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2.本文选自《        》。礼运,《礼记》    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       的著作。

3.《礼记》,儒家经典之一,     (朝代)      (编者)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 篇。你知道的儒家经典著作有                         

二.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  ) 修睦(  ) 矜寡孤独(  ) 男有分(  ) 编纂(  )

货恶其弃于地也(     )  门闩(      )

2.你感觉本文所描述的理想社会可能是一个什么样子?(用自己的话)



三.多种方式朗读。然后学生疏通课文。

1.对照注解独立解决以下词语的意思。(括号前的词或加横线的词语)

A.大道(                    )之行(       )      

B.选贤与(           )能           C.讲信修睦(          ) 

D.故(      )人不独亲(      )其亲

E.矜(         )        F.皆有所养(         )

G.男有分(       )      H.货恶(       )其弃于地也

I.不必藏(       )于己   J.谋闭(        )而不兴(      )

K.盗窃乱贼(         )而不作(     ) L.故外户而不闭(     )

2.翻译下列语句。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⑵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⑶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四.自由朗读。背诵。充分感受本文的要点和主旨。

1.默写表现人人都能关爱他人,人人都能得到他人关爱、能够安居乐业的文字。



2.默写表现人们对财富和劳动的观念都达到了一定境界的文字。



3.通过你的分析,你认为作者描述的大同社会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4.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表意相近的语句。



5.说出文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表意相近的语句。



五.拓展延伸,自由讨论。

1. “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点?



2.请你将今天的社会跟儒家学者们(或孔子)构想的大同社会作比较,然后谈谈你的体会。



               第二部分:综合探究

一.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及其意义。

⑴选贤与能。(                   )

⑵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二.填空。

1.《大道之行也》选自               ,这是         的经典著作之一。是西汉      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2.研读课文填写:大道的内涵是                         

3.《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              

                                     

4.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                                       

三.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一)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释词:

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睦:        )

⑵不独子其子(子:          )

⑶矜、寡、孤、独(孤:        )

⑷盗窃乱贼而不作(贼:      )

2.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

大道:                                    

大同:                                     

3.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

                                       

                                                                              

4.文中哪些句子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

(二)怪哉

汉武帝幸甘泉,驰道中有虫,赤色,头牙齿耳鼻尽具,观者莫识。帝乃使东方朔视之。还对曰:“此虫名怪哉。昔时拘系无辜,众庶愁怨,咸仰首叹曰:“‘怪哉!怪哉’盖感动上天,愤所生也,故名怪哉。此地必秦之狱处。”即按地图,信如其言。上又曰:“何以去虫?”朔曰:“尺。忧者,得酒而解。以酒灌,当消。”于是使人取虫置酒下,须臾糜散。(选自《太平广记·昆虫一》)

[注释]①幸:临幸,古代皇帝到某地称为“幸”②拘系:拘押,关押③庶:庶民,百姓④按:察看⑤信:的确,确实

1.解释加点词语。

①观者莫识(       )                    ②还对曰(          )

③咸仰首叹曰(      )                  ④信如其言(            )

⑤何以去虫(            )            ⑥以酒灌(          )

2.翻译句子。

①此地必秦之狱处。

②于是使人取虫置酒下,须臾糜散。

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鲁迅小时候曾经问他的先生:“怪战这虫是怎么一回事?”先生不予回答。你能根据本文作出回答吗?



4、东方朔对“怪哉”的解说,是否含有更深的意味?



(三)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枲,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忽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1、下面句中“此”字分别指代什么:

⑴此公欲来。指代(        )       ⑵老人肯相引之此。指代(        )

⑶此殊不缺也。指代(      )

2、下面各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落:落英缤纷  居民之大聚落也             B、果:未果,寻病终  子果来

C、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吾此间凡衣服、饮食……之属      

D、处:处处志之  故可同处

3、补出下面句子中的主语:

(    )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    )与老人出。

4、对短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穴中人与桃花源中人一样过着与世隔绝、自给自足、怡然自得的生活。

B、《桃花源记》中是渔人自己偶然发现了桃花源,而短文中杨氏是经一老人引导才进入大山之穴。

C、穴中人告诉杨氏,穴中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然后自己来耕种养蚕,不能向别不求取食物。

D、杨氏听了穴中人的话后,不愿意留在洞中,所以,临近傍晚又与老人一同出穴。

5、翻译下列句子:

⑴此公欲来,能相容否?

⑵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

四.按要求仿写下列句子。

⑴仿照例句,任选一种事物,用“事物+否定+想象”的格式写一个句子。

例句:教师的周围飘着粉笔屑,不,那不是粉笔屑,那是教师撒出的智慧的花朵。

仿句:                                     

                                        ⑵不增删、不更改下面一句话的任何一个字,写出意思不同的另一句话。

原句:他像落地的枯叶一样,虽然护住了红花,自己却化作了污泥。

改句:                                     

                                       

25.杜甫诗三首

第一部分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宗(  ) 决(  ) 泪(  ) (  ) 墙(  ) 守(  ) 老(  ) 幽(  )

2.杜甫字子美,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著有“三吏”,另外两篇分别是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词。

齐鲁青未了(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钟:

荡胸生曾云(荡胸:                  会当凌绝顶(会当:

家书抵万金(抵:                     浑欲不胜簪(浑:

老翁逾墙走(逾:                      吏呼一何怒(一何:

有孙母未去(去:                       犹得备晨炊(犹得:

4.填写:

《望岳》一诗中表现诗人登临泰山极顶的决心和坚毅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石壕吏》一诗中反映官吏残暴对待百姓的句子是               

《春望》一诗中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妻子儿女强烈思念的诗句是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反映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6.对《春望》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自己。作者看到的是战乱中的春景,一片苍凉,感伤国事,见花落泪,闻鸟而惊心。

B、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的妻子,在这战乱连绵的日子,期盼外出游览的丈夫早写信来。簪,妇女束发的首饰。

C、作者所经历的这场战乱,是指唐代的藩镇割据。

D、“烽火连三月”,意指战争接连打了三个月,入侵者是吐蕃人。

7.《石壕吏》中流露出的诗人感情是(  )

A、诗人对老妇一家的同情。                     B、诗人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关注。

C、诗人对老妇一家的痛苦感到悲哀。             D、诗人对官吏暴虐的愤怒。

8.对《望岳》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A、“齐鲁青未了”是说泰山广大,青青之色,绵延不绝,齐鲁大地都能望见。

B、“造化钟神秀”中的“造化”指大自然、天地,“钟”是聚集的意思。

C、“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指山的南面和北面,这句是说泰山高大,使山高山北景色有别,判若昏晓。

D、这首诗首联写远望,颔联写近观,颈联从小处着笔细看,尾联写望岳产生的联想。

9.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天明登前途,与老翁别。



读下列选文,回答问题:

(一)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0、解释诗句中的词语。

一男附书至(书:                  二男新战死(新:     

死者长已矣(已:                      室中更无人(更:   

11、对这首诗开头四句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句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2句交代了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3、4句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3、4句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

12、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

13、描写战争之惨烈的句子是:

14、“妇人”致词分三层,这三层的意思分别是什么?







(二)

春望

国破山河在,春草木深。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白头更短,欲不胜簪。

15.解释诗中加点的字

(1)城:                                 (2)搔:

(3)浑:                               (4)烽火:

16.在诗中空缺处填入原诗句。

17.首联写什么?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怀?



18.颔联寄        ,表达       之感,运用了      的修辞。

19.用衬托手法写由于国破家亡,使人极度悲伤变得更加苍老的诗句是     

20.本文以         为线索,表达了诗人         之情。

21.表达思念亲人的句子是             



第二部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2、本诗押韵的字是 ,韵脚是      

23、这是一首送别诗,交代送别地点的句子是         ;虚写景物的诗句是                         

24、“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的意思是什么?



25、“天涯若比邻”中“比邻”的意思是                      

26、对本诗首联赏析有误的是(  )

A、“城阙”指长安,送别之地,“五津”采用借代手法,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

B、在长安而望“五津”,可“望”并不是实写,这是诗人的想像,使人感到气象宏伟。

C、既“望”中可见,则此行并非远别,因而有不必伤别之意,这两句为全诗奠定抒情基调。

D、这两句承题,叙将别之时的景象,借景抒情,有依依不舍之意。 



第三部分

27.在下列诗句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花、鸟名称。

接天     无穷碧    映日      别样红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驿路     处处开

几处     争暖树    谁家     啄春泥

西塞山前     飞         依旧笑春风

28.以“鸡声茅店月”为上句,选出能与之组成对偶的下句(  )

A、燕语似讥人  B、野旷天低树

C、人迹板桥霜  D、郝郎明月夜

29.请举出三名唐代著名诗人并各写一篇作品。







30.杜甫被誉为“诗圣”,请写出下列作者的雅号:

李白       李贺        王维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试题

一、 积累与运用(18分)  

  1.下列加点的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yǎn然   垂tiáo   zhǐ    xīn    tái    dú     fán     zhuó  

  B.xiè  yì  yī  wǎng   yí     ruò   sǎn   rán   rénxū  

C.zì   zān   yú    wù     yù     qì   心旷神yí   qiānmò  

D.míng  yū泥  隐shǔ     发jì    fū州  有jī    hè然开朗

2. 下面不含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

A.罔不因势象形,各俱情态。       B.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欣然归往。

C.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D.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3.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陶后有闻(鲜,少) 其两膝相者(比,靠近) 或其弃于地也(恶,憎恶)

B.破破山河在(国,国家)  老妪力衰(虽,虽然)乱而不作(贼,害人)

C.八分有(奇,零头)  不盈寸(曾,曾经)  老翁逾墙(走,逃跑)

D.亭亭净(植,立) 白头搔更(短,少) 女有 (归,回家)

4. 下面加点的字与现代汉语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芳草鲜美  妻子邑人  来此绝境    B.不足为外人道也   大苏泛赤壁云

C.无论魏晋  阡陌交通   仿佛若有光   D.天明登前途  八分有奇   大道之行也

5.下面加点的字不全是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     )

A.便还家  八分奇   衡木   B.右臂支船   桃核修狭者  王毅叔远

C.选贤能  、寡、孤、独    D.汤胸生云  一一为言所闻  阴阳割昏晓

6.下列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C.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D.予/独爱/莲着出淤泥/而/不染

7. 仿照下面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2分)

    山间的清泉,你何必与遥远的大海比浩渺呢?你自有你的清纯。

    路边的小草,你何必与伟岸的大树比挺拔呢?你自有你的执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根据下列对联的用途归类,看它们适用于何种场合或作何用途(2分)

① 东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象新                        (      

② 死者长已矣,死而能莘闵智深民权,死犹不死! 

生而为何乎?生而成为奴隶为牛马,生亦徒生!              (      

③ 远藏海外珍藏本,快读人间未见书                        (      

④ 海枯石烂同心永结,地阔天高比翼双飞                    (      

9. 邻居王阿姨的对联贴反了:“爆竹两三声人间是岁”被贴在左边,“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被贴在了右边。请你根据对联的有关知识,用得体的语言向她说明。把要说的话写在下面。[有关对联的知识:上联,末字是仄声韵(三、四声),贴在右边;下联,末字是平声韵(一、二声),贴在左边。](2分)



.二、阅读            

                 (一)桃花源记(节选)( 22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阡陌交通   阡陌:田间小路       B.黄发垂髫  黄发:指小孩;垂髫:指老人。

C.停数日,辞去   辞去:告辞离开   D.此中人语云  语:告诉

2.对下面句中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悉如外人”,“遂与外人间隔”两句中的“外人”意义相同,都指桃花源以外的世人。B.“便要还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两句中的“要”和“延”意义相同,都是“邀请”。 C.“具答之”,“一一为具言所闻”两句中的“具”的意义相同,都是“详细”。

D.“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两句中的“为”意义相同,都是“对、向”。

 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桃花源的人发现渔人后非常吃惊,是因为在此以前从来没有“外人”来过。

B.村人纷纷前来问讯,是因为他们与世隔绝多年,对外界的情况一无所知。

C.村人要求渔人不要对“外人”说起这里的情况,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让“外人”来打破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祥和的生活。

D.“皆叹惋”是桃花源中的人为自己住在这里的消息闭塞,竟不知外面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2分)                                      (     )

A.选文中加点的“俨然”的意思是整齐的样子,“妻子”指的是妻子、儿女。

B.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花源人的淳   朴、热情、好客。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花源人。

5.在下面的句中补出省略的成分。(2分)

 (1)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2)(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6.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理想的境界?联系作者的生平作简要的分析。(2分)

  

  7.用“∕”划出下列句子的节奏。(2分)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8.陶渊明《饮酒(其五)》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描写了自己的闲适的田园生活,选文中同样能表现桃花源中人这种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9.请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说明桃花源的特点,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

    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扩展阅读:桃花源诗(8分) 

赢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荒废。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阴,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收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犹古法,衣裳无所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

[注]肆:尽力。靡(mǐ):没有。暧(aì):隐蔽。俎(zǔ):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豆:古代盛食物用的器具。孺:指小孩 契:指契合之人

(译诗:秦王赢氏乱纲纪,圣贤志士避乱世。黄绮二人隐商山,余人仿从离秦稷。初往踪迹渐湮没,桃源小径荒草蔽。互相勉励耕种田,日落西山归舍息。桑竹低垂绿阴翠,菽豆高粱种适时。春天春蚕收长丝,秋季粮熟无王税。纵横交错草掩路,鸡犬时时相鸣吠。祭祀法规如旧古,衣着打扮无新式。儿童老妇放声歌,鹤发老人欢游诣。草荣早觉春意暖,木衰深感秋风疾。虽无岁时可记载,四季时令自成岁。怡然自乐喜融融,何须烦恼操心累?奇踪隐埋五百年,一旦敞开神仙界。淳朴浅薄不同源,立即重返与世绝。借问方内游人士,怎能测度世外事?愿乘清风四处游,高飞寻觅我同志。)

1.填空:(5分)

  《桃花源诗》中,“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一句以桃源人自述来解释人们来到桃源的原因,而“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了世人来桃源的原因。

《桃花源诗》中“相命肆农耕……斑白欢游诣。”的与《桃花源记》的“阡陌交通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段文字内容是一致的。如“诗”的“相命肆农耕” 与“记”的“________________”、“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记”的“阡陌……交通,悉如外人。”、“诗”的“衣裳无新制与“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的“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与“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句互相照应,描绘了桃花源中自由快乐的生活图景。

从表达方式看,《桃花源记》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桃花源诗》除此之外,还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直接表达了作者向往桃源、追求理想的愿望。

2.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3分)                                   (      )

  A.《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在主题中心和立意构思上是一致的。

B.《桃花源诗》一诗歌的形式来记叙渔人发现、探访桃花源的经过。

C.《桃花源记》以渔人的所见所闻线索组织全文,而《桃花源诗》则是作者以第三人称的身份来叙述的。

D.《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二者都是通过虚构一个世外桃园,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

(三)比较赏析(10分)

《木兰诗》(节选)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问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石壕吏》)

1.请你从《木兰诗》中找出与石壕吏》中“暮投石壕村”句式相似的一句,填入方格中。(2分)      

  暮  投  石  壕  村

   

  2.《木兰诗》中写了木兰征途中的“夜色”,《石壕吏》中也写了“夜色”,它们在诗中各起了什么作用?(4分)

  答:《木兰诗》中的“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壕吏》中“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分析“木兰从军”和“老妪应征”各自的缘由,并分别写出作者对这两件事的态度。(4分)

  答:



 (四)望岳(14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填空题

.表现泰山高大的句子或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泰山神奇秀丽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蕴含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热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写攀登绝顶的豪情和愿望,最能表达诗人不畏艰险、勇于登攀、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能体现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望岳》一诗是杜甫登上泰山所写,还是没有登山所写?哪些字可以说明?(2分)



.从内容上将诗划分层次,写出层意。(3分)



.赏析“会当……山小。”或“造化……昏晓。”中的“割”字好在哪里。(2分)



.《望岳》中每联都有望,但角度不同,试作分析。(2分)



   2 . 对《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的意愿,于是想象登泰山决定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衬托山势的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举是说神奇秀美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三、作文                     (5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不是所有的鸟都能飞越太平洋,而有一种小鸟,却能飞越。它需要的尽是一小节树枝。它把树枝衔在嘴里,累了,就把那节树枝仍在水面上,然后落在树枝上休息。饿了,它就站在树枝上捕鱼。困了,它就站在树枝上睡觉。就这样小鸟越过了太平洋。

其实,对于每个人来说,在生活中都有自己的“那节树枝”。那么,什么是我们心底的“那节树枝”呢?是追求?是责任?是习惯?是信任?还是……

请以“那节树枝”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问题自选,题目自拟。诗题所给材料,可用可不用,但所写内容必须是话题范围内的        







26.三峡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阙(     )      湍(     )        涧(     )    曦(     )

(    )      啸(     )         溯(     )     漱(     )

嶂(    )       襄(     )        奔(     )      属(   )

2.填空题。

①《三峡》选自《        》,三峡是                        的总称,在重庆市        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        ,字                (朝代)     学家。

②《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                                         ,

                                     。                                    

                               ,                             。

③故渔者歌曰:“                              ,                             。”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清荣峻茂,多趣味(           )       ②两岸连山,略无处(             )

    多生怪柏(      )(      )   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

⑤虽乘御风,不以也(        )(         )        ⑥猿鸣声泪沾裳(            )

⑦空谷传响,哀转久(           )                  ⑧三峡七百里中(            )

4.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非亭午夜分     古义:                  ,今义:        

王命急宣          古义:                ,今义: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                ,今义:        

5.解释下列词句:

①重岩叠嶂:

②素湍绿潭:

③清荣峻茂:

④林寒涧肃:

⑤晴初霜旦:

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⑦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二、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一)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6.解释词语含义。 ①略无        ②嶂        ③蔽        ④曦        

7.本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8.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试用两个字概括)



9.“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10.“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二)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概括上文三段内容的大意。



12.试分析一下第一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13.理清第二段作者的写作思路。



14.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



15.《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在下面默写出来。



16.讨论: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







27.短文两篇

1.填空题。

《答谢中书书》作者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有《                  》。

2.默写课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对的打“√”,错的打“×”。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感慨深长。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

(一)语段点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至承天寺:                           。②积水空明                  

竹柏影也:                          。④少闲人:                         

2.“庭下如积水空明”是一个比喻句,从前后文来看,这个比喻句的本体是________。

3.文中写“竹柏影”,实际上是从侧面描写________。

4.本文的语言有何显著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迁移过关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给加粗字注音。

碧(    )岸(    )邈(    )飞(    )经(    )谷(    )

2.用原文语句填空。

①作者对富春江总的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水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水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从听觉写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文中议论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中未用对偶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      )

A.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B.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D.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4.下列说法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是作者写的信,“猛浪若奔”的“奔”为奔驰之意,“一百许里”的“许”表约数,“左右”的意思。

B.从结构上看,本文为总分结构,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点,然后分别具体描绘异水和奇山。

C.作者在表现山奇时,一写山高,二写谷深,三写林密。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一句流露出作者厌恶官场、超脱尘世的清高思想,同时又反衬出大自然的诱人魅力。







28.观潮

1.给下列各字注音。

舸(    )  泅(    )  霆(    )斋(    )  溯(    )  雉(    )

鲸(    )  僦(    )

2.解释句中加粗的词。

①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    ②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不相睹。(         )(         )    

④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身。(    )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②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能力提高

  醉花阴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下列对这首词语句的理解,不确切一项是[    ]

A.李清照号幼安居士,是宋朝婉约词派的代表人之一,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很重要的女作家。

B.“东篱把酒黄昏后”,是由晋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演化而来的。

C.“薄雾浓云愁永昼”点明了佳节时的天气情况

D.全词抒发了作者在秋天的凄苦心情。

2.下列语句对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重阳佳节的感受,下阕写了黄昏时刻独酌赏菊。

B.“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明写时令冷,暗写思念丈夫、孤枕难眠的凄凉之情。

C.“人比黄花瘦”,全词最后落到“瘦”字是愁的终结,并与上阕的“愁”字呼应。

D.“暗香盈袖”表达诗人赏花时,愁绪才稍稍冲淡的心情。

延伸拓展

 最后一美元

   ①这是一位著名流行音乐节目主持人讲的故事。

②20年前那个雨雪霏霏、北风凛冽的季节,刚刚中学毕业的我,带着对音乐的狂热,只身来到纳什维尔,希望成为流行音乐节目主持人。

③然而,我却四处碰壁。一个月下来,口袋里差不多已空空如也。幸亏一位在超级市场工作的朋友用那里准备扔掉的过期食品偷偷接济我,我才勉强度日。最后,我只剩下一美元,却怎么也不舍得把它花掉,因为上面满是我喜爱的歌星的亲笔签名。

④一天早晨,我在停车场留意到一名男子坐在一辆破旧不堪的汽车里。一连两天,汽车都在原地。而那名男子每次看到我都温和地向我挥挥手。我心里纳闷,这么大的风雪,他待在那儿干吗?

⑤第三天早晨,当我走近那辆汽车时,那名男子把车窗玻璃摇下来。我停住脚步,和他攀谈起来。交谈中,我了解到,他是到这里来应聘的,但因早到了三天,所以无法立即工作。口袋里又没钱,只好待在车里不吃不喝。

⑥他忸怩片刻,然后红着脸问我是否可以借给他一美元买点吃的,日后再还我。然而,我也是自身难保。我向他解释了我的困境,不忍看到他失望的表情而转身离去。

⑦刹那间,我想起口袋里的那一美元。犹豫了片刻,我终于下定决心。我走到了车前,把钱递给他。他的两眼顿时亮了起来。“有人在上面写满了字。”他说。他没有留意那全是亲笔签名。

⑧那一天,我尽量不去想这珍贵的一美元。然而时来运转,就在当天早晨,一家电台通知我去录节目,薪金500美元。从那以后,我一炮打响,成为正式节目主持人,再不用为吃穿用而发愁。

⑨我再没有见过那辆汽车和那名男子。有时候,我在想他到底是乞丐,还是上天派来的使者。但有一点是清楚的,这是我人生碰到的一次至关重要的考试——我通过了。

1.第⑥段中加粗的“困境”具体指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能表现“我”珍爱这“最后一美元”的语句(两处),用波浪线在原文中标出。

3.文章具体描写了“我”的“困境”和“我”对“最后一美元”的珍爱,这对表现文章的中心有何作用?



4.第⑨段中加粗的“考试”的含义是________。

5.你认为文中的“那名男子”的身份可能是:①一个乞丐②一家电台老板③一个骗子④一位应聘者。请你选择一种可能,然后展开合理想象,描写“我”在若干年后与“那名男子”相遇的情景。







29.湖心亭看雪

1.给加粗字注音。

(    ) ②(    )饮 ③沆砀(    )

2.解释词语。

①更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沆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三大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客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本文与柳宗元的《江雪》,说说它们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

答:

  (一)语段点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加粗词的含义。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②上下白:________。

毳衣:________。                        ④湖中得更有此人:________。

下船:________。                        ⑥此: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一”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上下一白       B.余拿一小舟        C.一童子烧酒        D.湖心亭一点

3.哪些动词表现作者的“痴”?

答:

4.“与云与山与水、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词对表达中心有何作用?试简要分析。

答:

(二)迁移训练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花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1.给加粗字注音。

(    ) 夕(    ) 苏(    ) 罗(    )

2.解释下列加粗词。

①歌为风(    )      ②始其浓媚(    )

艳冶极矣(    )      ④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    )

 3.能够作为全文总纲的句子是什么?

答:

4.翻译最后一句话。

译:





30.诗四首

一、为下列字注音

秽(    )  豚(    )  荆(    )  燕然(    )

二、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1.使至塞上:        2.腊酒

3.闲月:          4.候骑:

三、文学常识填空

1.《归园田居》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代诗人。本诗共________首,作于诗人辞官归隐的第二年。

2.《游山西村》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字务观,自号________,________朝著名诗人,现存诗________首。

3.《使至塞上》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朝诗人。本诗选自《________》。

四、按要求用原文回答

1.《归园田居》中写诗人耕种辛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抒发作者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游山西村》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写农村一片富足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使至塞上》描绘西北高原黄昏日落景象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诗,回答诗后问题

(一)

渡荆门山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请依次写出这首诗押韵的字:________________。

2.为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1)远荆门外(    )

A.通过     B.载运过河   C.渡口     D.渡船

(2)山随平野(    )

A.全       B.完         C.死      D.用力完成

(3)仍故乡水(    )

A.怜悯     B.怜惜       C.怜爱        D.怜恤

3.解释下列诗句画横线的词语。

(1)江入大荒流:

(2)月下飞天镜

(3)云生结海楼

(4)怜故乡水:

4.对诗的内容、写法理解不符合诗意的一项是(    )

A.诗的一开头,就以明快的手法点明了此行的特点、途中已经到达的地方以及将要前往的目的地,以至乘坐的交通工具。

B.诗的颔联景象雄阔,颈联景象瑰丽。“荆门外”的山川胜景,兼收笔底。尾联抒发诗人作别故土,惜别亲友的诚挚。

C.全诗以远游起笔,中间写途中所见景色,最后以惜别作结,过渡自然,结构严谨。写景用语着字,也独具匠心。

D.诗中所写景物,既有远景又有近景,远景广阔而雄伟,近景明朗而秀丽,可见诗人很善于摄取自然景物到诗境中来。

(二)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最后“王孙”句:《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这里反用其意,言山居特别恬适,隐者自可久留。王孙,此指王维。

1.用简洁的语句概括这首诗歌所描写的内容。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3.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第六单元知识和能力检测试题

一、语言运用(2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急(tuǎn) (sù) B.竹(bó) (xìnɡ)

C.京(yī)     百(ɡě) D.(hén)迹 (huì)

2.下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

B.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具绝。

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清峻茂(树茂盛) 晓雾将(消散)

B.欣然起(走) 如银线(只有)

C.乘弄旗(马) 上下(岸边)

D.上下白(全) 带月锄(扛着)

4.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反义词。(2分)

(1)柳暗花明又一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_________

(3)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_________

(4)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_________

5.解释“之”的意义和用法。(2分)

(1)浙江潮,天下伟观也。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

(3)孔子云:何陋之有? (4)花富贵者也。

6.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不要说您傻,还有比您傻的人呢!

B.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

译文: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闲。

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到院中散步。

D.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7.课文填空。(4分)

(1)至于夏水襄陵,____________。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岸石壁,五色交辉。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其远出海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而渐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作家、作品、朝代连线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归园田居》——陶渊明——晋代 B.《游山西村》——陆游——南宋

C.《水经注》——郦道元——北魏 D.《观潮》——周密——三国吴人

9.对对联。(2分)

上联:马过桥中桥过马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将下面的新闻改成一句话消息。(2分)

中国文联、中央电视台、中国舞协、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评审工作日前结束,产生了七十六个提名作品。颁奖晚会将参考“奥斯卡颁奖典礼”的方式,届时揭晓三十二个舞蹈经典精品及“二十世纪杰出舞蹈家”的折桂者。

二、阅读(38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11~~13题。(8分)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注:这首诗大约写于长庆二年(822)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11.首句写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字以内)(3分)

12.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多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境。(2分)

1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3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14~~15题。(4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4.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高林”指的是破山上高高的树林。

B.“曲径通幽”四字,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清幽的景色,常被后人借来题写山水景点。

C.“潭影空人心”的意思是“潭水十分清澈,倒影其中,觉得心中杂念被洗涤一空。”

D.“万籁”泛指自然界的一切声音。

1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从内容上说,本诗写了破山寺后禅院的深幽、寂静,赞美的是佛境摆脱尘俗,怡悦无忧境界。

B.尾联用钟磬音反衬静,亦深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之妙,所以此联最为人欣赏。

C.本诗构思巧妙,以叙写事,以情布景,绘形绘声,写事写物超出象外,让人领略到景致之外的神髓。

D.本诗造意工致,透过视觉的、听觉的、透视的、比衬的种种意象,使人如置身于它的时空之中,受到感官的、精神的感染,有难言之妙。

(三)阅读下文,回答16~~21题。(16分)

西   湖

袁宏道

从武林门向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颜,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年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16.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     ) (     )小舟入湖

已不觉目(     )神醉     波纹如(     )

17.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2分)(     )

A.即小舟入湖:名词船桨,这里作动词,划桨

B.已不觉目酣神醉:喝醉酒

C.阿宾旧住僧房:寻找

D.余游西湖此:开始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2)已不觉目酣神醉。

19.文中游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2分) 

20.按下面的意思,分别写出相关的文句。(2分)

(1)作者描写西湖全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初见西湖美景时心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用现代汉语描绘下列景色。(4分)

山色如娥,花光如颜,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四)阅读下文,回答22~~25题。(10分)

冷泉亭记

白居易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亭,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春之日,我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我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折酲,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彻,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尘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域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铺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玙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

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注:①渟渟(tínɡ):水停止不动的样子。②泠泠(línɡ):形容清凉。③蠲(juān)烦析酲(chénɡ):除去烦劳,解除酒醉,蠲:消除,除去。酲:酒醉不清醒。④濯(zhuó):洗。⑤狎(xiá):亲近而态度不庄重。⑥矧(shěn):况且。潺湲(chán yuán):水流的样子。彻:同“澈”。⑦俗士:与出家人相对而言,指未出家的人。⑧述而不作:只阐述前人的观点。此语出自《论语·述而》。这里是指自己不再建造新亭。

22.下面对词语分析不妥的一项是(2分)(     )

A.文章第一句中的“最”“尤”“甲”是同义词。

B.“导和纳粹”,是指引导人心平气和地接纳最精美的东西。

C.“床下”“枕上”在这儿是比喻义,指随处、自由的意思。

D.“可胜言哉”中“胜”是壮大的意思,这儿有名传千里之意。

23.对下面语句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

A.“撮奇得要”——集中了最奇特的要点。

C.“潜利阴益”——在不知不觉之中得到好处。

D.“佳境殚矣”——所有的美好境界,全都达到极点。

B.“物无遁形”——物体的形态全都显露了出来。

24.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冷泉亭是余杭众多美景中最好的一处。

B.与冷泉亭互相遥望的还有虚白亭、候仙亭、观风亭和见山亭。

C.仆射、给事、右司郎中是官职,相里君、韩皋、裴棠棣、卢元铺、元玙是人名。 

D.“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中“长庆”是白居易的号。

25.认真阅读文章,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文字。请写出三组描写冷泉亭景色的整句:(1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抓住冷泉亭春天的_______和_______;夏天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景物,简练而生动地写出了此泉四时的美景和人物的心情。(2分)

(3)作者不再建造亭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三、写作(40分)

26.请仔细观察画面,厕所近在眼前,却被挂上了四、五把锁,手提钥匙,却束手无策。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也有类似的现象呢?人生中很多看起来应该很容易做到的事,却恰恰无法做到,原因何在?我们该如何正视这些现象,又如何正确对待这种现象呢?

要求:自选体裁,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八 年 级 语 文 试 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跚(pán)    愧zuò )    吊yàn)    竹难书(qìnɡ

B、嶙xún)    两)       老 )    风雪途(zài

C、荒miù)    歪()       阻)     毛骨然(sǒnɡ

D、尬(ɡān)    潮)       俗(chānɡ) 在难逃(jié

2、下列名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鞠躬            遗骸              锐不可挡        张皇失措 

B、狼藉            烦躁              荡然无存        消声匿迹

C、轩榭            藩篱              惟妙惟肖        因地制宜

D、归咎            喷嚏              铸剑为犁        穿流不息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是(    )

A、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B、王小明同学心直口快,对有缺点的同学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来。

C、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简直是画蛇添足

D、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塞翁失马,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二、填空题( 7分)

(一)诗句填空。(2分)

4、气蒸云梦泽,               。   5、                     ,铁马冰河入梦来。

(二)按提示填写课文原句。(3分)

6、在人生中,有境遇看似无望却忽逢转机便豁然开朗的情形,这种情形正契合了陆游《游山西村》中“                                                 ”一句。

7、杜甫《望岳》中点明全诗主旨,抒写自己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慨的诗句是:“                                                。”

(三)名著积累。(2分)

8、《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的是              

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               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二、 阅读理解(48 分)

(一)一个母亲创造的奇迹(17分)

(1)德国二战结束后,一个纳粹战犯被处决,他的妻子因无法忍受众人的羞辱与谩骂,吊死在自家的窗外。

(2)第二天邻居们走了出来,一抬头就看见了那个可怜的女人。窗户微开,她两岁的孩子正伸出手向悬挂在窗框上的母亲爬去。眼看另一场悲剧就要发生了,人们屏住呼吸默然地观望。

(3)这时一个叫艾娜的女人不顾一切地向楼上冲去,把危在旦夕的孩子救了下来。她收养了这个孩子。而她的丈夫曾经因为帮助犹太人而被这个孩子的父亲当街处决。街坊邻居没人理解她,甚至没有人同意让这个孩子留在他们的街区,他们让她把孩子送到孤儿院或者干脆把孩子扔掉。

(4)艾娜不肯,便有人整日整夜地向她家的窗户扔秽物,辱骂她。她自己的孩子也对她心存芥蒂,甚至以离家出走相威胁。可是,艾娜始终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她说的最多一句话就是:“你是多么漂亮啊,你是一个小天使。”

(5)渐渐地,孩子长大了,邻居们的行动已不那么偏激了,但是还有人常叫他小“纳粹”。同龄的孩子都不跟他玩。他变得性情古怪,常常以搞恶作剧为乐。直到有一天,他打断了一个孩子的肋骨,邻居们瞒着艾娜把他送到了十几里外的教养院。

(6)半个月后,几乎发疯的艾娜费尽周折,终于找回了孩子。当他们再次出现在愤怒的邻居们面前时,艾娜紧紧地护着孩子,乞求邻居们说:“给他点儿爱吧,他也会是一个可爱的小天使的。”

(7)孩子就在那个时候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他痛哭流涕,悔恨充斥着幼小的心灵。艾娜告诉他,最好的补偿就是爱,爱你身边的每一个人。

(8)从此,他痛改前非,认真做人。在别人的诋毁与侮辱面前,他不再针锋相对;在别人有困难时,他又总是不计前嫌,乐于助人,并友善地与人相处,礼貌待人——多年来一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在支撑着他:一个不相干的女人给了自己一份母亲的爱,我有什么理由不去爱别人!

(9)中学快毕业那年,别的同伴都陆陆续续收到了一些礼物。哪怕是一支钢笔或是一辆单车,可他什么也没有。他的母亲艾娜依旧日夜操劳,他开始有一丝失落,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对是错。

(10)终于,毕业典礼如期举行。校长念到一个人的名字,这个人就走上台,那一刻是多么神圣和骄傲!作为一个“纳粹”的儿子,他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已是不易,他多想自豪地对世界大喊——我毕业了!但是这种感觉转瞬即逝——不会有谁关注我的成功的!

(11)“雅克里……”他听到校长念他的名字了,于是移动着沉重的脚步,沮丧地向台上走去,“雅克里,祝贺你正式毕业。”这时,雅克里听到台下掌声如潮,他回过头,看见自己的母亲艾娜和许许多多的邻居不知什么时候站在台下,正粲然地冲着他微笑。他的邻居们每家都派了代表来观看他的毕业典礼,在该校可是史无前例的。

(12)“我收到了这一生中最好的礼物……”雅克里在台上激动得只说了这么一句话。

(13)这是发生在德国的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那样的年代,一个纳粹战犯的儿子受到如此的礼遇的确罕见。如果说这算得上一个奇迹的话,那么,我想说的是,这是一位母亲用爱创造的奇迹。

10、本文的叙述顺序是       ,体现这种顺序的标志性词语有(依次答出四处即可)       、          、               。(3分)

11、雅克里被邻居送往教养院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3分)

12、用原文回答:(4分)

(1)雅克里是如何“痛改前非,认真做人”的?

答:

(2)支撑他这样做的信念是什么? 

答:

13、第〔11〕段中加点词语“这”指代的是                               (2分)

14、第〔12〕段中雅克里激动地说:“我收到了这一生中最好的礼物……”,你认为“最好的礼物”的含义是什么?(2分)



15、根据〔3〕〔4〕段画线句子,请你揣摩一下:当时艾娜心里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认为她会这样想?(3分)

答:



                          (二)什么导致了沙尘暴的活跃(16分)

全球气候变暖是沙尘暴发生的直接诱因吗?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天气现象和灾害性天气。人类活动和荒漠化是沙尘暴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沙尘暴发生的原因一是干旱气候和大风;二是人类活动影响地理发生改变,如植被遭到破坏,土质松散等。

全世界平均每年发生沙尘暴180次以上。中国沙尘暴自1998年以来急剧增加,受多重因素影响,未来几年,中国沙尘暴的频次和强度将呈增加趋势。未来几十年内,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北半球中纬度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变化不大,但湿度显著升高,地表蒸发加大,土壤变干,从而形成有利于沙尘暴发生的不良气候背景。此外,中国西北及华北地区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根本扭转,草地资源退化和减少的状况难以根本改变,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趋严重,这些因素都将导致沙尘暴的继续活跃。

沙尘暴并不是在所有有风的地方都会发生,只有那些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的地区才有可能发生沙尘暴。在我国西北,森林覆盖率本来就不高,贫穷的西北人还想靠挖甘草、搂发菜、开矿发财,这些掠夺性的行为更加剧了这一地区的沙尘暴灾害。沙尘暴是荒漠化的直接后果。我国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165.3万平方公里,并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发展。

气候变化是荒漠化的决定性因子。气候变暖的同时,潜在蒸发力增加,有助于荒漠化的形成。但荒漠化的原因并非是气候引起的。事实上,人为因素对荒漠化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荒漠化是人类不合理实践的产物。在大西北的历史上,有楼兰古国的消失,现在有正在退化的民勤绿洲——西北大片的黄沙正等待着强风天气的出现,伺机        那并不遥远的东部平原。

荒漠化的治理是一项错综复杂的工程,它要求把一个地区引发荒漠化的自然和人为因素以及社会和经济的各个方面作为一个整体去分析,寻找出影响荒漠化的关键因子,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目前人类控制天气的能力还很有限,减缓沙尘虹暴灾害频度与强度的关键在于搞好地面的生态保护规律,恢复和重建退化的生态系统。

16、沙尘暴天气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2分)

17、导致我国沙尘暴活跃的因素有哪些?(3分)



18、“贫穷的西北人还想靠挖甘草、搂发菜、开矿发财”这句属什么说明方法?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19、请选一恰当的词语填在第4段空白处(     )(2分)

“伺机         那并不遥远的东部平原”

A、侵袭    B、侵占    C、侵入    D、侵犯

20、目前,人类控制沙尘暴的最有效途径是什么?请围绕本文内容拟一条防止沙尘暴的宣传标语。(4分)



21、读了本文后,你觉得文中还有什么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的,请提出来让我们一起去探讨吧!(时间有限,请只提出一个)(2分)

探讨的问题是:                                                          

(三)三峡 (15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沿阻绝(         )  (2)王命急宣(          )

(3)略无处(              )  (4)不见(         )

2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                                                                                    

24、李白诗“两岸猿声啼不住”,在本文中具体描述的句子是                          

                                                  。(2分)

25、第三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                              ”的静景,也描写了“                         ”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2分)

26、如果你有机会去三峡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前往?为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3分)



四、语言实际运用( 5分)

    27.假如放晚学后有个同学邀请你去网吧玩电脑游戏,你如何拒绝他的邀请,既不伤害与这位同学的感情,又能劝说他及时回家?



28、仿照下面句式,在空格处写上个与前面意思连贯的句子。(2分)

  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一次无偿的献血是一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                                              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

五、作文:(30分)

 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在别人的关爱之中:当你睁开惺松的睡眼,闻到早餐的阵阵香味;当你走在干净的街道上,看到路旁的青青小草;当你坐在安静的教室里,聆听老师的谆谆教诲;当你遇到难题束手无策,同学帮你解开疑惑……你,是否想到了感谢呢?

    请以“感谢”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要写出真情实感。        (2)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别忘了拟个题目。


上一篇:初中必背古诗文汇总
下一篇:江苏省扬州市2014届高三语文开学检测试卷及答案

城市学校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城市学校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城市学校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城市学校网”。违反上述声明者,城市学校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城市学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QQ:1191060874

 热门试卷

更多

关于我们 | 市场合作 | 建议反馈 | 站点地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深圳幼儿园 | 深圳小学 | 深圳中学 | 深圳大学 | 深圳培训 | 咨询 | 问题 | 讨论 | 百科 | 小学作文 | 初中作文 | 高中作文 | 英语作文 | 试卷 | 看书 | 招聘 | 教案 | 课本 | 课堂 | 听力

技术支持:www.szxuexiao.com 最佳浏览分辨率:1024*768、IE6以上 声明: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