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查范围:第一 - 第四单元 考试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题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总分 |
得分 |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值得我们深入探索。走进草原,lǜ tǎn____似的草地与湛蓝的天空相接(jiē jié),牧民们jīn piāo dài wǔ_____________,唱着悠扬的牧歌;翻开古典诗词,“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的yōu yù______,“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的哲思,让人沉醉;凝视故宫wēi é______的宫殿,精美的diāo kè______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 这沧桑里,藏着文明的 “宝藏(zàng cáng)”,也藏着岁月的痕迹,哪怕时光流逝,也无法 “躲藏(zàng cáng)” 它的厚重;聆听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的壮举,展现了古人对zhēn lǐ_________的追求。若你曾见过战场的 “血泊(xuè xiě)”,便更能懂这份文化传承的珍贵 ----- 它是先辈用热血(xuè xiě)______换来的,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1. 根据拼音,补充字词(6 分)
2. 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3 分)
3.结合语段内容,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1)草原上,绿毯般的草地与湛蓝天空相接,这样的景色______,让人流连忘返。
(2)古典诗词中,“日暮客愁新” 的怅惘、“雪却输梅一段香” 的哲思,营造出______的意境,引人深思。
(3)故宫(wēi é)的宫殿群,飞檐翘角、殿宇连绵,整体建筑______,气势恢宏。
A.美不胜收 深远 雄伟 B.蔚为壮观 悠远 高大
C.美不胜收 深厚 宏伟 D.蔚为壮观 深沉 雄伟
二、选择题(15 分,每题 3 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奔跑 投奔 奔波 B.勉强 强大 倔强
C.剥削 瘦削 削弱 D.盛饭 茂盛 盛开
2.一位外国学生用不太熟练的汉语表达了他对中国诗词的赞叹:“中国诗词真"漂亮’,每一句都像一幅画!” 请你选择一个最贴切的词语替换句中 “漂亮”,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 )
A.美丽 B.美妙 C.雅致 D.绚丽
3.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表达效果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草原》)
B.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桥》)
C.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花之歌》)
D.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只有一个地球》)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学习《桥》这篇课文,使我感受到了老支书舍己为人的精神。
B.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增强自己的语文素养。
C.秋天的北京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D.他对自己能否学好语文充满信心。
5.下面的语段表达的中心思想是( )
从《草原》中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到《桥》中老支书的无私奉献;从《丁香结》中对人生的思考,到《宇宙生命之谜》中对科学的探索,六年级上册前四单元的课文,不仅让我们领略了文字的魅力,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与探索的意义。
A.介绍六年级上册前四单元课文的内容
B.赞美六年级上册前四单元课文的文字魅力
C.阐述六年级上册前四单元课文带来的多重收获
D.强调探索精神的重要性
三、读语段,按要求完成练习(10 分) ① 阅读是一场奇妙的旅行。② 通过阅读,我们不仅能开阔眼界,还能提升素养。③ 读《草原》,我们感受到草原的辽阔和蒙汉情深 读《宇宙生命之谜》,我们激发了探索科学的兴趣 读《桥》,我们敬佩老支书的高尚品质。④ ( )我们坚持阅读,( )能在文字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阅读像一盏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句②有语病,请修改(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句③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2 分)
3.在句④的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语段划线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4 分)
四、积累运用(13 分) 1. 根据所学内容填空(8 分)
(1)《宿建德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愁绪;《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描绘了夏夜乡村的热闹景象。
(2)《草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既是对草原景色的赞美,也暗示了蒙汉人民的深情;《桥》中,老支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形象,成为了人们心中永远的丰碑。
(3)《宇宙生命之谜》中,科学家认为生命存在需要四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写句子(5 分)
(1)用 “不是…… 而是……” 写一句话,体现对事物的正确认知(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写《花之歌》的拟人句:“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综合实践(8 分) 班级准备开展 “爱国情,强国志” 主题演讲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为本次演讲活动设计一条宣传语(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要参加演讲,会选择哪一个爱国人物或事件作为演讲素材?请简要说明理由(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理解(27 分)1.文言文阅读(7 分)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 分)
(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 (2)善哉乎鼓琴( )
2.翻译句子:“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2 分)
3.这个故事体现了伯牙和锺子期之间怎样的情谊?这个故事后来演化成哪个成语?(3 分)
过故人庄 3.课内阅读(7 分) 4.课外阅读(7 分)
[唐]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 诗中描写乡村自然风光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诗人与友人活动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 分)
3.诗的最后两句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有什么作用?(2 分)
阅读《桥》选段,回答问题。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选段中,“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 分)
2.老汉为什么要 “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这一动作体现了他怎样的品质?(3 分)
3.选段结尾揭示 “老汉” 和 “小伙子” 的关系,有什么妙处?(2 分)
父亲的半瓶酒
我在城里工作后,父亲便没有来过,他从学校退休在家,一直照管着我的小女儿。
去年,父亲给我的信上说,他很想来一趟,因为小女儿已经满地跑了,让他操碎了心。他想亲眼看看我住的地方,还想尝尝城里的酒。
我回信说,你来吧,我陪你喝几杯。
父亲来了,一进家门,就抱着小女儿不放手。他带来了家乡的土特产,还有一瓶用玻璃瓶装着的酒,瓶子上没有标签,里面的酒是金黄色的。
“这是我自己酿的酒,你尝尝。” 父亲说。
我接过酒瓶,打开盖子,一股浓郁的酒香扑鼻而来。我给父亲倒了一杯,也给自己倒了一杯。父亲喝了一口,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在城里过得还好吧?” 父亲问。
“挺好的,您放心。” 我说。
我们边喝边聊,从家乡的变化聊到我的工作,从我的童年聊到小女儿的趣事。父亲说得最多的,还是我小时候的事,他说我小时候很调皮,经常爬树掏鸟窝,每次都是他把我从树上抱下来。
一瓶酒很快就喝了一半,父亲的话也多了起来。他说:“我老了,也帮不上你什么忙了,你自己在外要多注意身体。”
我看着父亲鬓角的白发,心里酸酸的。我知道,父亲这半瓶酒,装的不仅仅是酒,还有他对我的牵挂和爱。
临走时,父亲把剩下的半瓶酒留给了我,说:“下次我来,再给你带一瓶。”
我接过酒瓶,紧紧握在手里,仿佛握住了父亲沉甸甸的爱。
1.父亲带来的 “半瓶酒” 有什么特殊含义?(2 分)
2.文中画 “______” 的句子,体现了 “我” 怎样的情感?(2 分)
3.短文和《桥》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相同之处?(3 分)
题目:《那一刻,我读懂了______》
要求:1. 在横线上补充内容(如 “父爱”“责任”“友谊”“坚持” 等,需与前四单元主题相关);2. 结合具体事例,写出 “读懂” 的过程和感悟;3. 语句通顺,情感真挚,不少于 500 字,不要出现真实姓名。
答案详解
一、读语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1.绿毯、襟飘带舞、忧郁、巍峨、雕刻、真理
解析:“绿毯”“襟飘带舞” 来自《草原》;“忧郁” 贴合诗词情感;“巍峨”“雕刻” 来自《故宫博物馆》;“真理” 贴合神话与科学探索主题,注意 “毯”“襟”“巍”“峨”“雕” 的书写。
2.相接(jiē) 血泊(xuè)、流血(xiě) 宝藏(zàng)、躲藏(cáng)
解析:“接” 表 “连接” 读 “jiē”;“血” 表 “血液” 读 “xuè”,表 “流血” 读 “xiě”;“藏” 表 “宝藏” 读 “zàng”,表 “躲藏” 读 “cáng”。
3.A
解析:“美不胜收” 形容草原景色,“深远” 形容诗词意境,“雄伟” 形容故宫建筑,贴合语境,故选 A。
二、选择题 1.C
解析:A 项 “投奔” 读 “bèn”,其余读 “bēn”;B 项 “勉强” 读 “qiǎng”,“强大” 读 “qiáng”,“倔强” 读 “jiàng”;C 项均读 “xuē”;D 项 “盛饭” 读 “chéng”,其余读 “shèng”,故选 C。
2.B
解析:B 项 “美妙”:既指事物的美好,又包含意境、感受上的灵动与动人,能精准匹配 “中国诗词” 的文学性(如意境、语言、情感),与 “每一句都像一幅画” 的比喻呼应;
3.C
解析:A、B、D 项均为比喻,C 项为拟人,故选 C。
4.B
解析:A 项缺主语,删 “通过” 或 “使”;C 项 “北京” 与 “季节” 搭配不当;D 项两面对一面,删 “能否”;B 项正确,故选 B。
5.C
解析:语段不仅介绍内容、赞美文字,更强调多重收获,故选 C。
三、读语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1. 修改:通过阅读,我们不仅能开阔眼界,还能提高素养。(“增强” 与 “素养” 搭配不当,改为 “提高”)
2. 标点:读《草原》,我们感受到草原的辽阔和蒙汉情深;读《宇宙生命之谜》,我们激发了探索科学的兴趣;读《桥》,我们敬佩老支书的高尚品质。
3. 关联词:只要…… 就……(或 “如果…… 就……”)
4. 续写:示例:阅读像一把钥匙,打开知识的大门;阅读像一艘船,带我们驶向智慧的海洋。
四、积累运用 1. (1)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2)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不徇私情、舍己为人(合理即可) (3)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必要的水分、适当成分的大气、足够的光和热
2. (1)示例: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努力的结果。 (2)示例:我在花丛中舞蹈,使花丛更加生机勃勃;我在月光下歌唱,使月光更加温柔动人。
五、综合实践 1. 宣传语:示例:弘扬爱国精神,争做时代新人;或:抒爱国情,立强国志,做追梦人。
2. 示例:我会选择 “钱学森回国报效祖国” 作为素材。理由:钱学森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冲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投身于 “两弹一星” 研制,为国家国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他的事迹能体现强烈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激励同学们为祖国发展而努力。
六、阅读理解 1. 文言文阅读 1. (1)心志,情志 (2)好
2. 伯牙摔破琴,扯断琴弦,终身不再弹琴。
3. 体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知音情谊;演化成 “高山流水”(或 “伯牙绝弦”)。
2. 古诗鉴赏 1.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2. 表达了诗人对乡村自然风光的喜爱,以及与友人之间真挚的情谊。
3. 既表达了诗人对再次来访的期待,也深化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使诗歌情感更饱满。
3. 课内阅读 1.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木桥人的动作和情感,写出木桥在洪水冲击下即将崩塌的危急情况,烘托紧张气氛。
2. 因为老汉想让儿子先逃生,体现了他作为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同时也展现了他在危急时刻舍己为人的品质(先公后私,最后仍牵挂家人)。
3. 结尾揭示关系,形成强烈的情感冲击,让读者更深刻地体会到老汉的无私与伟大,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主题更突出。
4. 课外阅读 1. “半瓶酒” 不仅是父亲亲手酿造的酒,更承载着父亲对 “我” 的牵挂、关爱与思念。父亲通过这瓶酒,传递出对 “我” 在城里生活的关心,以及父女间难以言说的深厚情感,这 “半瓶酒” 是情感的载体,让平凡的物品有了温暖的意义。
2. 体现了 “我” 对父亲衰老的心疼,对父亲默默付出的感激,以及因自己在城里工作、无法常伴父亲左右的愧疚。看到父亲鬓角的白发,“我” 直观感受到父亲的老去,也深刻体会到父亲对家庭的奉献,内心交织着复杂的温情与自责。
3. 两篇文章都通过具体的事件和细节描写,含蓄而深沉地表达情感。《桥》通过老汉在洪水中的动作、语言(如 “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展现无私的父爱与责任;《父亲的半瓶酒》通过父亲带酒、喝酒时的对话等细节,体现深沉的父爱。二者都没有直白抒情,而是让情感蕴含在具体场景中,引发读者共鸣。
七、书面表达(补充示例与评分标准) 示例: 那一刻,我读懂了责任 去年夏天的那场暴雨,让我真正读懂了 “责任” 二字的重量。
那天傍晚,乌云像打翻的墨汁般铺满天空,紧接着暴雨倾盆而下。我站在窗前,焦急地望着楼下 —— 爸爸是小区的物业维修员,此刻正冒雨检查小区的排水管道。雨水顺着他的帽檐往下流,打湿了他的衣服,紧紧贴在身上,可他丝毫没有停歇,手里的工具在雨中闪着微光,一会儿弯腰疏通堵塞的管口,一会儿起身查看积水情况。
突然,我看到爸爸蹲在花坛边,似乎在处理什么。我撑着伞跑下楼,才发现他正在用手清理排水口的落叶和杂物。“爸,这么大的雨,等雨停了再弄吧!” 我喊道。爸爸抬起头,脸上满是雨水,却笑着说:“要是现在不疏通,雨水积多了会淹到一楼住户的家,这是我的工作,得负责到底。” 说完,他又低下头,继续用手一点点挖开堵塞的淤泥。那一刻,我看着爸爸沾满泥污的双手,看着他在雨中坚毅的背影,突然明白:责任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在困难面前,不退缩、不推诿,尽全力做好该做的事。
后来,小区的排水管道顺利疏通,一楼住户的家没有被淹。爸爸回家后感冒了,却还惦记着第二天要去检查其他区域的设施。我给爸爸端来热水时,他摸着我的头说:“做人就要有责任心,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职责。”
那一天,那场雨,爸爸的身影,像一颗种子,在我心里种下了 “责任” 的概念。我读懂了,责任是对工作的坚守,是对他人的担当,更是一种让人敬佩的品质。从今往后,我也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对学习负责,对生活负责。
评分标准(18 分): 1. 内容(8 分):
符合题目要求,补充的主题与前四单元相关(如 “责任”“父爱” 等),得 2 分;
有具体事例,细节描写生动(如人物动作、语言、环境等),得 3-4 分;
能清晰写出 “读懂” 的过程(从不懂到懂的转变),感悟深刻,得 2-3 分。
2. 语言(6 分):
语句通顺,无明显语病,得 3 分;
运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语言生动形象,得 2-3 分。
3. 结构(4 分):
结构完整,有开头、中间、结尾,层次清晰,得 2 分;
开头点题、结尾升华,过渡自然,得 2 分。
4. 其他(扣分项):
字数不足 450 字,酌情扣 1-2 分;
出现真实姓名、错别字较多(每 3 个错字扣 1 分),酌情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