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学校网首页 - 中学试卷 - 高三试卷 - 福建省2014届高三语文质量检查试卷分析及答案网页版

福建省2014届高三语文质量检查试卷分析及答案网页版

所属栏目: 高三试卷
【字号: 】【背景色 收藏此页】 【关闭
 关键字:
关键词:福建省2014届高三语文质量检查试卷分析及答案网页版,高中,高三下,语文,质量检查,试卷分析,答案,2014届,福建省试卷
摘 要:试卷分析:今年的省质检语文试卷题型设置大致与往年相同。严格遵循考纲、考点要求,结构和题目设置规范严谨,富有科学性,能力考查全面而均衡。能很好地检测学生对各考点知识掌握情况。默写、名著、经典、诗歌鉴赏、阅读、语用等试题题型设置均没有怪题、偏题......
试卷分析:

今年的省质检语文试卷题型设置大致与往年相同。严格遵循考纲、考点要求,结构和题目设置规范严谨,富有科学性,能力考查全面而均衡。能很好地检测学生对各考点知识掌握情况。默写、名著、经典、诗歌鉴赏、阅读、语用等试题题型设置均没有怪题、偏题、难题。
  
作文材料仍是新材料作文。材料内容是“莠草,农人整个夏天锄它,然而它仍旧旺盛……。有人用卑贱或用雅致的的名字称呼它们”,要求学生阅读材料写记叙文或者议论文。该文题仍是引导学生从自然中获得人生启示,关注草根阶层的生命状态,体会世态人情冷暖,感受生命成长中的独特价值。意蕴丰富。可写的角度不单一,思考层次也较突出。既可写生命顽强的生存状态,“除”亦仍旧“旺盛”、“卑贱”“高雅”毁誉无损;亦可写“农人”“有人”对莠草的评价,从哲学、审美层面思考立场、态度与称谓之辩证关系。写作空间较大,可让不同层次和个性的学生发挥水平,有较好的区分度。
  
变化:今年的省质检语文试卷文言文较往年简单,文言文《周书·列传第七》回归传记文本,符合浅易文言文要求;一句话概述材料内容,回归筛选概括能力考查,语用考查点增加。科普实用文《中国城市的雾与霾》取代传统的传记实用文本阅读,扭转长期以来只选实用传记文本的现象,科普、文学文本阅读将会引起更多关注。文本阅读“章太炎的背书经历”取代往年时评题的“时事热点”材料,这无疑让这一题目有了新的生命力。
  
复习建议:
  
  1.文言文阅读在关注多种文体类型训练的同时,更应关注教材文言文知识的梳理。
  
  2.现代文阅读不能只关注实用类传记文本的训练,要各种文体并重。同时应对各类文体的知识点、答题思路进行系统梳理,让答题思路更加清晰、答题更加规范。
  
  3.写作训练,仍需细心指导学生审题,引导学生深层次把握材料寓意,提升立意高度。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块部分。(6分)

(1) 户庭无尘杂,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 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膝王阁序》)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国。 (王维《使至塞上》)

(4) 各抱地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往事知多少。 (李爆《虞美人》)

(6) 苟非吾之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二) 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一5题。

   寇洛,上谷昌平人也。累世为将吏。父延寿,和平中,以良家子镇武川,因家焉。

   洛性明辩,不拘小节。正光末,以北边贼起,遂率乡亲避地于并、肆,因从尔朱荣征讨。及贺拔岳西征,洛与岳乡里,乃募从入关。破赤水蜀,以功拜中坚将军、屯骑校尉、别将,封临邑县男,邑二百户。又从岳获贼帅尉迟菩萨于渭水,破侯伏侯元进于百里细川,擒万俟丑奴于长坑。洛每力战,并有功。加龙骧将军、都督,进爵安乡县子,累迁征北将军、卫将军。于平凉,以洛为右都督。

  侯莫陈悦既害岳,欲并其众。时初丧元帅,军中惶扰,洛于诸将之中,最为旧齿,素为众所信,乃收集将士,志在复雠,共相纠合,遂全众而反。既至原州,众咸推洛为盟主,统岳之众。洛复自以非才,乃固辞,与赵贵等议迎太祖魏帝以洛有全师之功,除武卫将军。太祖至平凉,以洛为右大都督。从讨侯莫陈悦,平之,拜泾州刺史。魏孝武西迁,进爵临邑县伯,邑五百户。寻进位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进爵为公,增邑五百户。
 
   大统初,魏文帝诏曰 :“往者侯莫陈悦远同逆贼,潜害故清水公岳,志在兼并。当时造次,物情惊骇。使持节、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前泾州刺史、大都督、临邑县开国公寇洛,忠款自心,勋诚早立,遂能纠合义军,以待大丞相。见危授命,推贤而奉,此而不赏,何以劝励将来。可加开府,进爵京兆郡公。”封洛母宋氏为襄城郡君。又转领军将军。三年,出为华州刺史,加侍中。与独孤信复洛阳,移镇弘农。四年,从太祖与东魏战于河桥。军还,洛率所部镇东雍。五年,卒于镇,时年五十三。

(节选自<<周书·歹吸传第七>>)

【注】大祖:西魏权臣宇文秦为北周英定国基,其子宇丈觉正式建国后,追尊宇文秦为文王。庙号太祖。魏帝:北魏孝武帝元修。  魏文帝:西魏文帝元宝炬。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 累世为将吏         累: 连续

B. 潜害故清水公岳     潜: 暗中

C. 勋诚早立           诚: 诚实(实在)

D. 洛率所部镇东雍     镇: 镇守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寇洛忠于朝廷的一组是 (3分)(d)

  以良家子镇武川      率乡亲避地于并、肆

  从尔朱荣征讨        收集将士,志在复仇

  当时造次,物情惊骇  纠合义军,以待大承相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②④⑤        D. ③④⑥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寇洛一生征战,屡建功勋,多次加官进爵,爵位从男、子、伯晋升到公。

B. 贺拔岳被害后,寇洛召集将士平定侯莫陈悦叛乱,被提拔为右大都督。

C. 众人推寇洛为盟主,寇洛认为自己才能不足,坚决推辞,与人商议迎接太祖。

D. 西魏建国后,文帝下诏褒奖寇洛临危受命,侍奉贤能,并封赐他的母亲。

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魏帝以洛有全师之功,除武卫将军。(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此而不赏,何以劝励将来? (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西江月

〔金〕段克己

久雨新霁,秋气益清,与二三子登高赋之。

人与寒林共瘦,山和老眼俱青。然一叶不须惊。叶本无心入听。气爽云天改色,潦收烟水无声。夕阳洲外延片霞明。涵泳一江秋影。

【注] :玉石的声音。洒泳: 沉浸、浸润。

(1)“人与寒林共瘦”中的“瘦”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请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词的末尾两句情景交融,颇有意味,请简要赏析。(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名若、文化经典阅读 (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 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琴赞成女子剪发的文章在周报上刊登后,许倩如也发表了相同主张的文章;作为开路先锋,两人一起去剪了头发。(《家》)

B.吴荪甫、赵伯韬在“干茧”事件上明争暗斗,李玉李出面替吴说情,没想到赵却精明地发现自己掐住了吴的要容。(《子夜》)

C.畸形儿伽西莫多被人遗弃,激起了克洛德的悲悯之心;克洛德也想为自己的弟弟行善积德,就收养了伽西莫多。(《巴黎圣母院》)

D.和姐夫争吵之后,涅赫柳多夫在车站候车室向姐姐表达了对姐夫的歉意,并表示将让姐姐的孩子继承他的财产。(《复活))

E.克罗旭自告奋勇,要替葛朗台去巴黎清理夏尔父亲的债务,但要葛朗台出路费。一番讨价还价后,葛朗台答应了。(《欧也妮·葛朗台》)
 
8.简答题。《任选一题) (5分)

(1) 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天水郡太守) 马遵正欲起兵,忽一人自外而入曰:“太守中诸茜亮之计矣!”众视之,乃天水郡人也,姓姜名维,字伯约。…孔明惊问曰:“此是何人,识吾玄机?”

“诸葛亮之计,是什么? 此后孔明如何使姜维归降? 请简述相关情节。
 
(2) 阅读下面《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老人家急的报怨说:“我这老冤家是那世里的孽障,偏生遇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几时我闭了这眼,断了这口气,凭着这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偏又不咽这口气。”

“两个冤家”(宝黛二人) 因何事而“闹”?他们是怎么“闹”的? 请简述相关情节。
 
答第(   )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化经典阅读(6分)

9.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论语·卫灵公))

 孟子曰:“君子不亮恶乎执?”(《孟子·告子下))

【注】贞:大信。谅:诚信,此处指小信。亮:同“谅”,诚信。执:有操守。
 
(1) 请概括孔子和孟子主张的共同点。(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孔子和孟子的主张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一12题。

技术时代,文化何为?

邹广文

不知不觉间,人类步入了一个越来越精致的技术时代,并为其左右。

这里所说的“技术时代”,不仅仅意味着使用技术广泛渗透于我们的物质世界,而且更是意味着技术成为了一种难以察觉的社会意识形态,开始深度地干预并塑造着人类的文化生活。

现代社会,技术缩小了人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距离,颠覆了我们对生活世界的传统理解,今天的人类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世界似乎在疲于奔命。技术世界在本质上是拒绝时间的,“没有最快,只有更快”,只有在快节奏中,产品才得到不断更新换代,资本才会不断地增值进而达到利润的最大化。

在利润面前,时间被最大限度压缩。与之相对,文化需要体验、回味、甚至沉思,这些都需要时间的积累。时间性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规定性,时间标示了人过去、现在、未来,文化的品质常常需要在时间中体现。在当下,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越来越翻新,但文化的内部价值含量却没有增加。过度关注技术与形式,无形中使我们忽略了在日常生活中点滴沉淀起来的文化品质,使我们失去了对记忆的兴趣,失去了对生活变化的敏感与热情。

不能不说在我们的时代,人文在向技术投降。技术这种向生活的全面渗透,导致了技术与人文的分裂:一方面极大地给人类带来了便利,使人们日益陶醉于技术万能的神话中;另一方面也使人类越来越疏离了我们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今天的人们越来越少在文化的细节上动脑子,而更专注于开发新的文化形式。结果文化同技术一样,越来越没有灵性,变成拒绝时间的、一次性消费的东西。当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依赖媒介与技术,以至于当人为的形象符号和各种虚拟环境成为我们沟通世界的主要通道之时,虚拟与真实的界限就被消解了,虚拟时空取代了真实世界。

无论如何,技术不能异化,不能朝着反人类的方向发展。技术要有人文关怀,一定要回归人的生活。技术的进步并不等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当代科学史家萨顿也提醒我们:“单靠科学,即使我们的科学比现在再发达一百倍,我们也并不能生活得更美好。”技术作为一种中性存在,只有赋予其人性发展的目的,才可能成为进步的力量。

在技术时代,物质的世界越发达,人的存在感就越需要不同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越需要拥有一种直抵人心的人文关怀。我们的心灵不能被物欲所填满,一定要为人的可能世界留出空间,以方便人们去思考、体验和遐想。只有生命中洋溢着信念与思想,人才真正称得上是一种目的性存在。

(摘编自<<光明日报>>)
 
10.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技术广泛影响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文化生活。

B.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迫使人们疲于应对,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C.技术与文化不同.技术压缩时间追求速度,而文化需要时间的积累。

D.技术给人类带来了诸多便利,也使人们弱化了对现实生活的感受。

11.技术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技术时代,如何保护文化的灵性? 请根据文本从文化的角度简要概括。(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题目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S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15题。

大钟馗

红酒

据沈家的家谱记载,明朝末年,沈全的老祖宗们就已经在古镇上讨生活了。那时的沈家单门独户,苦苦守着木版年画这份手艺。许多年过去了,沈家老祖宗开枝散叶,自然人丁兴旺,能人辈出。木版年画到了沈全这辈儿,手艺越发精湛,且有了自己的名号“全成”。

沈全内向的近乎于木讷,有人说他一天说不了三句话,沈全的媳妇儿连连摆手说不对不对他是三天说不了一句话。沈全不是不会说,是不说废话。他把该说的话该做的事该有的心眼儿都聚集在木版画里了。“全成”老店刻印出的秦琼敬德双门神,刘海戏金蟾,五子登科,三娘教子,抱花瓶,线条流畅,色彩炫丽,栩栩如生。沈全最拿手的绝活儿是自个儿设计、绘画、雕刻、套印的新版年画“大钟馗”。

用朱红茄紫藤黄油绿套色印出的新版钟馗头戴长方鱼鳞盔,一左一右的帽翅像两个沾满墨汁的羊毫。绿眉毛绿鼻子紫脸膛,四色虬髯,阔口大耳,两颗长长的獠牙,左手一卷书,上写大吉大利。右手执笔,落墨之处,有“大钟馗”的字样。

沈全是个心思精巧的人,他根据坊间传说,仔细研究了钟越的性格特点后,就把自己反锁在屋内,几天几夜过去了,沈全红着眼晴拿出了一幅与众不同的钟馗。

真是奇怪,钟馗打鬼没斩妖剑;眼睛不小却无凶猛之光。沈全的新版大钟馗面目威严不失清雅,不似凶猛捉鬼判官倒像点化劝诫之神。镇子上有人就说了,瞎胡闹,这叫什么大钟馗?抱着书拿杆笔,跟妖魔鬼怪说理去?

沈全自有沈全的道理,他说世人皆知钟馗的神武,可他毕竟也是个读书人,“因赴长安应武举不第,羞归故里,触殿前阶石而死”,可见他性子刚烈,把功名看的很重。话说回来,他若是武举得中,荣归故里,人间的妖魔鬼怪也就无人捉了。

说来也怪,虽然“全成”字号的大钟馗面目温和,却受到不少人的认可和推崇。所以新版大钟馗一上架,销路就出奇的好。渐渐地,取代了凶恶可怖的钟馗老版年画,不充在国内热销,还远及国外。有个外国小伙儿来沈全店里进货,不叫沈老板,直接就把沈全叫成“大钟馗”了。叫着叫着就叫响了。

沈全有个叔伯兄弟叫沈金,也经营着一家年画店,眼热沈全的新版大钟馗,就动了歪主意,比葫芦画瓢也制成个大钟馗的新版,字号标上“金成”,抢先注册后倒回来状告“全成”侵权。

全接到传票后惊呆了,被人叫了许多年“大钟馗”,没想到这次却实实在在地被鬼打了。更让他伤心欲绝的是,这个鬼不是别人,是供奉同一个老祖宗的本家弟弟。

像当初创作新版“大钟馗”时一样,把自己关屋内苦思冥想了几天几夜,决定应下这场官司。不为别的,“大钟馗”不是徒有其名,他要替自己捉一次鬼。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在大量确凿的证据下,真假“大钟馗”一案水落石出,新版大钟馗属于沈全的专利,沈金抢注无效。
尘埃落定,沈全却平静如水,做出了个出乎大家意外的决定,他要把“大钟馗”底版上的“全成”字号去掉,古镇上的木版年画店谁愿意卖新版“大钟馗”,他都会亲手刻制底版,分文不取送给谁家。沈全还说:从今以后“大钟馗”不分字号,是咱相思古镇的“大钟馗”。年画这门手艺也不属于咱自己的私人财产,到了法兰西英格兰美利坚了,人家老外能说这是“全成” “金成”的?人家说这“大钟馗”是China——中国的!

沈全一番话,古镇上的人都惊呆了,老少爷们儿全拍起了巴掌。沈金一言不发,转身走了。

两天后,沈金捧着一卷画轴来到沈全家,进了门,亲亲热热叫了声哥,接着打开了画轴。也是幅木刻年画,两个童子造型,笑态可掬,悠然自得。一人手持荷花,一人手捧圆盒,盒中有几只蝙蝠飞出。

沈全当然认得,这幅画有名儿,叫“和合二仙”。

有了和合二仙,“大钟馗”从此无鬼可打!

(摘自2012年6期《小小说连刊》有删改)

13.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沈家到了沈全这辈才有了“大钟馗”的版权,而最终他却主动放弃了版权专利,故事富有戏剧性。

B. 小说详写新版年画大钟馗的外貌,与旧版相比,新版大钟馗面目和善、神武威严而不失清雅。

C. “新版大钟馗一上架,销路就出奇的好”,这从侧面暗讽古镇的人缺少经济头脑,不善于把握商机。

D. 外国小伙叫沈全“大钟馗”,这一细节表明“大钟馗”声名远扬,也为下文写沈全捉“鬼”埋下伏笔。

E. 沈全打赢了官司,大钟馗版权重归沈全,这一情节表现了邪不压正、知识产权应该得到保护的主题。

14. 小说价力叙写沈全创作新版年画“大钟馗”,对塑造沈全这个人物形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请根据全文探析小说末尾节段的意蕴。(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 15题。

中国城市的雾与霾

汪韬 董棣
 
泰山、黄山、庐山、峨眉山,似乎没有哪座名山不以雾为奇绝;除了这些以雾闻名的风景胜地,在中国还有一座城市也以雾而著称,这就是“雾都”重庆。而据重庆气象部门统计,近50年来,重庆的雾在减少,20世纪70、80年代重庆年平均雾日数在50天左右,到90年代就减少到三四十天了。气象部门说雾少了,为什么人们却感觉不到呢?另一份研究结果告诉了我答案:统计分析表明,重庆浓雾呈逐年减少趋势,强霾呈逐年上升趋势。

什么是雾,什么是霾呢?气象学上对雾的定义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导致水平能见度低于一公里的天气现象。雾和云可以说是一母同胞,过量的水汽与空气中的凝结核结合在一起,或者水分子本身相互黏结形成水滴或冰晶,它们悬浮在高空被称为云,如果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

我国对于灰霾的科学定义只能追溯到十年前:2002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科学家首次将国外文献中的“Gray Haze”直译为“灰霾”。 201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则给出了更具技术性的判识条件:“当能见度小于十公里,排除了降水、沙尘暴、扬沙、浮尘等天气现象造成的视程障碍,且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时,即可判识为霾。”所以雾与霾最大的区别是相对湿度:相对湿度达到95%以上的低能见度现象称为雾,低于80%的为霾。80%~95%之间的,是雾和霾的混合物,但主要是霾。如此看来,重庆这个浪漫缥缈的“雾都”是不是正在向“霾都”演变呢?

中国气象局研究员吴兑讲述了一个更为残酷的现实:“我们原来认为重庆是‘雾都’,其实是误解。重庆由于二战时期的军工开发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军工建设,一直是严重的‘霾都’,只是过去科学认识水平不够,误认为是‘雾都’。

近年来,似乎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被冠上了“雾都”的名号:2011年10月,郑州连续三天雾气笼罩,早晨能见度更是降到200米左右;2011年11月5日,西班牙《阿贝赛报》刊文称:“中国的首都正在与伦敦争夺世界‘雾都’称号”;2011年11月,乌鲁木齐一周七天有六天都被大雾笼罩;在微博中以“广州+雾都”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可以找到4万余条搜索结果。

中国近50年来雾日和霾日的变化研究表明,大部分地区雾日的变化并不明显,那么这些所谓的雾天增多了,实际上都是霾天增多。霾会造成“雾蒙蒙”之感,是因为它降低了空气能见度,这主要在于大气中颗粒物的散射、吸收带来的消光作用,而其中“贡献”最大的当属颗粒物的散射。颗粒物家族称为总悬浮颗粒物,其组成部分PM2.5在2011年迅速蹿红。

PM2.5受到如此重视不仅仅因为它是灰霾的元凶,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据调研,PM2.5超标后,浓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医院心血管系统的急诊及死亡要增加1% - 6%或7%,高血压病的急诊要增加5%。

毫无疑义,中国的“霾都”已经越来越多,而且还在继续增多中。中国的东部和南部,包括华北、黄淮、江淮、江南、江汉、华南以及西南地区东部,这些经济和工业较发达的地区,霾的日变化都呈现出增长趋势,而且在一段时间内这种趋势恐怕也很难发生改变。

一位外国摄影师在中国某地上空拍下了这样一幅照片:浓厚的雾霾将整个城市笼罩得严严实实,只有两个高耸的烟囱从雾霾层中探露出来,口中还不断地冒着白烟,为下面的雾霾层做着“贡献”。

(摘编白<<中国国东地理>>)

1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第②③自然段引用了权威的说法并以浅显的文字分别拴释了雾和霾的各自特征,帮助读者对雾和霾形成科学的认识。

B.第段援引吴兑的话,解释了重庆“雾都”的成因,照应第段,说明了重庆被称为“雾都”其实是一个美丽的误解。

C.由PM2.5组成的颗粒物在大气中的散射,会降低能见度,造成“雾蒙蒙”之感,这些颗粒物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D.第段介绍外国人在中国某地上空拍下的照片的内容,形象地告诉人们,工业污染仍然是造成城市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

E.文章从气象、地理、历史以及医学等多方面科学地探究了霾的形成和一些城市变成“霾部“的有关原因,引人深思。

14. 文章多处运用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请举一例分析这种方法的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作为一篇科普文章,本文其有怎样的认识意义? 请简要探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分)

    张家界的山,我感受到的是桀骜,是凌厉,是尊严。面时怪异而耸立的山_______(luan),我
感受到了它行走亿万年的不屈灵魂,我膜拜它伟岸的身姿和苍桑的容技。

(1) 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

答:_______

(2) 文中有州个错别字,请指出并修改。(1分)

答:_______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4分)

新近出版的词典,原则上顺从错误的意思,改了一些经常被人读错的字和词的读法。

有人可能赞同这样的做法,认为文字和词汇就是________的符号而已,怎么习该怎么来。

可是这样一来,原来读对的那些人就得迁就错的,不然就会被认为不合词典的新规定了。

(1) 材料空缺处该补写一个成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老生常谈   B.习以为常    C.随俗沉浮   D.约定俗成

(2) 材料中有一处有语病.请写出序号并改正。(2分)

序号: _______

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7分)

章太炎与同学李书聊天,他自信地说:“在我所读的书中,95%的内容都可以背诵出来。”李书不信,认为这走不可能的事,于是把自己读过的经书全搬了出来,想考倒他。不料,章太炎如数家珍,连哪一句出自哪本书的哪一页都丝毫不差,让李书佩服得五体投地。有这样的背功,章太炎后来成为海内外闻名的国学大师,想想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1) 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关于背书你有何看法? 请简要阐述。(要求:语言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20字左右。)(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70分)

阅读下而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分,一

莠草,农人整个春天夏天锄它,然而它仍旧精力旺盛,田埂、技场、田野、花园到处都有它。有人用卑贱的名字称呼它们,例如猪草、苦艾、鸡草;也有人用雅致的名字称呼它们,例如长生草、扶移、雁来红。

阅读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或联想? 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 必须符合文体要求; (2)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 (3)不要脱离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审题指导

材料涉及的主要对象是“莠草”;材料侧重点之一在“莠草”的特征——“精力旺盛”,因为无论农人怎么“除它”,它还是随处都可生长——“田埂、牧场、田野、花园到处都有它”,这可从转折连词“然而”得到印证;材料的另一个侧重点是人们对“莠草”的两种看法、命名截然不同;当然,不论人们怎么看、怎么命名、怎么处置,“莠草”还是“莠草”。

由以上的分析,我们该怎么进一步把 “莠草”的特点及人们对它的看法等引申到给人的启示上呢,即“由物及人”呢?

三、立意指导

(一)从“莠草”的角度:

1.生命顽强,生生不息

2.再卑贱的生命也要生长/越卑贱的生命越顽强

(二)从人们的不同命名角度:

1.角度不同看法不同

2.换个角度,世界更美

(三)综合起来看:

1.无论得到怎样的“名字”,都要活出精彩

2.无论他人怎么看,都要活出自我


上一篇:2014年湖北省七市高三英语联合考试试卷及答案(带解析)
下一篇:河北省唐山市2014届高三英语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

城市学校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城市学校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城市学校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城市学校网”。违反上述声明者,城市学校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城市学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QQ:1191060874

 热门试卷

更多

关于我们 | 市场合作 | 建议反馈 | 站点地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深圳幼儿园 | 深圳小学 | 深圳中学 | 深圳大学 | 深圳培训 | 咨询 | 问题 | 讨论 | 百科 | 小学作文 | 初中作文 | 高中作文 | 英语作文 | 试卷 | 看书 | 招聘 | 教案 | 课本 | 课堂 | 听力

技术支持:www.szxuexiao.com 最佳浏览分辨率:1024*768、IE6以上 声明: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