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教师教学用书第一单元西部风情

温馨提示: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教师教学用书第一单元西部风情的图片如果出现 “进度条” 说明图片正在加载中,请耐心等候...,如果加载太久,请刷新一下页面重新加载。。。
 

一 教学内容分配建议表二 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我国西部地区有代表性的音乐特点及相关文化,如西藏的拉萨 长江三峡及三峡工程,西南地区苗族 彝族的音乐特点等,通过音乐抒发对家乡的热爱。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视谱演唱歌曲 分辨音乐结构和音乐情绪的能力,能为歌曲设计领唱与齐唱。
(二)具体要求
1.能用热爱家乡那样的情感演唱《拉萨谣》。
2.能积极地参与“走进西藏”音乐会。
3.能分辨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的音乐结构,感受不同乐段的情绪,背唱其中的一段旋律。
4.能用自豪的心情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5.能了解一些有关西藏 三峡的相关知识。三 教学准备
(一)教具布达拉宫的图片或录像;《阿姐鼓》《洗衣歌》《川江号子》等录音带。
(二)资料有关西藏 三峡及三峡工程的资料和图片。四 教材分析
(一)编写意图本单元是了解我国不同地区音乐的一部分。从祖国东部的“东海渔歌”到南部的“绿色江南”,转向西部的“西部风情”,引领学生感受西部粗犷 朴实的音乐特点,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进一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在歌曲演唱方面,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尝试独立视谱演唱歌曲,除继续提高演唱的技巧外,还要进一步提高歌曲的表现力。如《拉萨谣》的深情,《三峡的孩子爱三峡》的自豪 粗犷等。通过歌声表达歌曲的情感。在感受与鉴赏方面,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的内涵非常丰富,不仅要感受苗 彝族的音乐特点,还要能分辨音乐的结构;不仅要能感受不同乐段的情绪,还要能分辨不同乐器的音色;不仅要通过音乐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还要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现音乐。当然,在教学中可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侧重,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在音乐与相关文化方面,本单元的外延也比较丰富。应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西藏 三峡及三峡工程的相关知识。在创造能力方面,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走进西藏”音乐会的表演和《我爱三峡》的展示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单元重点:
1.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拉萨谣》。
2.感受《北京喜讯到边寨》苗 彝民族音乐的特点。本单元难点:
1.启发学生用热爱自己家乡那样的情感演唱《拉萨谣》。
2.分辨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的音乐结构。
3.感受《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川江号子的风格。
(三)教学材料分析
1.歌曲《拉萨谣》《拉萨谣》的曲作者何训田是我国当代作曲家,他创作了许多西藏风格的音乐作品。这些音乐以民歌音调为素材,结合现代的创作手法,使音乐别具风格。1994年他创作的《阿姐鼓》专辑,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的《阿姐鼓》有天籁之声的美誉。《拉萨谣》也沿用了这种风格,虽然音乐素材很简单,但在音乐中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歌曲采用了典型的民歌创作手法,羽调式。第一乐段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上乐句的旋律采用了音阶式的级进发展方式,由低到高,,然后再下行回转,呈波浪式进行,音乐委婉 动听,寄托着无限的深情。下乐句是上乐句的变化重复,第一小节的音区提高了五度,把情绪向上推进了一步,后三小节完全相同。接着进入第二乐段,第一乐句调式转为带变宫音的C徵调式,在色彩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歌词是带有藏族特色的衬词“呀拉嗦”,给人一种新鲜的感觉。然后又回到了第一乐段的上乐句结束。第三段歌词重复了第一乐段的旋律。第四段歌词是第二乐段的变化重复,第一小节中的节奏较为舒展,同原第二乐段的旋律既保持了风格的统一又有所变化,最后又重复了第一乐段的上乐句结束。虽然音乐素材简单又重复多次,但由于民族风格鲜明,并没有使人感到叙叨厌烦,反而特色更加突出,使人难以忘记。青稞酒是用煮熟的青稞放上酒曲发酵制成的一种略带甜味的低度酒,是藏族人民常用的饮料。按照藏族的礼节,每当远方的客人到来的时候,都要连献三杯,以表盛情。酥油茶和糌粑是藏族人民的主要食物。糌粑就是用青稞磨成的面粉。酥油茶是用酥油 茶水和盐巴三种原料混合而成的一种饮料。按照藏族的习惯,每天都要喝酥油茶,是必不可少的饮品。
2.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北京喜讯到边寨》是由郑路 马洪业作曲的一首管弦乐曲,创作于1976年12月。“喜讯”指的是1976年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篡党夺权的阴谋,拨乱反正。作曲家用苗族 彝族音乐的风格表现了“喜讯”从北京传到西南边寨,各族人民载歌载舞 万众欢腾的情景。乐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欢快 热烈的情绪,深受人们喜爱,已经成为音乐会经常上演的曲目之一。乐曲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由引子和三个乐段构成。开始是由两只圆号奏出的模仿牛角号的号角引子,力度强弱的对比好像号角的回声在山谷林间飘逸回荡,把人们带进了西南少数民族居住的茂密丛林之中。第一乐段在两小节强烈的舞蹈性的节奏之后,乐队以很强的力度奏出热情 奔放的旋律,使人们一下子就置身在万众欢腾的群舞场景之中。在一个下行的过渡句之后,乐曲进入第二乐段。双簧管奏出了一段轻快活泼的旋律,同第一乐段热烈 奔放的旋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调性由第一乐段的降E大调转到降B大调,然后又回到降E大调,同时加进了短笛 长笛 弦乐和铃鼓,使音乐显得更加活泼,好像是对舞的场面。第三乐段在一个过渡性的乐句之后,弦乐奏出了一段优美 舒展的旋律,小号在句尾作呼应式的模仿。当第二遍反复的时候力度渐强,把情绪推向了高潮。第二部分由一个乐段构成。在一个较长的过渡性乐段转为C调之后,双簧管奏出了一个优美的歌唱性的旋律,其中降mi的运用突出了苗族音乐的风格,好像是一位苗族姑娘在翩翩起舞,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这个旋律在C和F两个调性上反复出现,情绪不断高涨。第三部分由两个乐段和尾声构成。第一乐段,在一小节强烈的节奏之后,小号奏出了粗犷 热情的旋律,与后面小提琴奏出的轻快 跳跃的旋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好像是小伙子与姑娘的对舞场面。第二乐段在一个过渡性的乐句之后,鼓乐齐鸣,再次奏响第一部分第一乐段的旋律,力度渐强,速度渐快,热烈的情绪达到了顶峰,人们完全沉浸在了狂欢的喜悦之中。接着圆号又吹响了号角的音调,乐曲进入了尾声。这次有乐队的烘托,情绪更加热烈,象征着人们满怀胜利的信心去迎接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乐曲风格统一,富于变化,节奏明快,旋律流畅,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热烈奔放的情绪使音乐显得更加绚丽多彩,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3.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这是一首具有船工号子风格的歌曲。号子是民歌的一种体裁类别,是人们从事劳动时演唱的歌曲,节奏感强,基本上是一个音唱一个词,音乐材料经常重复使用,便于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为羽调式,由两个乐段构成,每个乐段由一个乐句的衬词和两个乐句构成。歌词与旋律采用了号子常用的一字一音的词曲结合方法,节奏感很强,唱起来流畅上口。的节奏型基本上贯穿了全曲,情绪显得高昂有力。第一乐段开始的衬词,好像是船工的号子声把我们带到了宽广的三峡大江上。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由上下两个问答的分句构成,上句旋律基本上围绕着三个音进行,第二小节第二拍的2短暂地偏离了主音,然后又回到了主音上。这样的旋律进行既保持了调式的统一,又富有变化。下句同上句的节奏基本相同,最后结束在不稳定的徵音上,为进入第二乐句作了准备。第二乐句也是由上下两个分句构成,上句的旋律同第一乐句的上句基本相同,下句经过变化又回到主音上。由于第一乐段基本上是围绕着三个音发展的,因此,羽调式的调式特征非常明显。第二乐段也是由两个乐句构成,开始仍然是一个乐句的衬词旋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乐句的上句由前面的羽调式转为了徵调式,同时出现了歌曲的最高音5,色彩一下子明亮起来,配以“听惯了涛声一阵阵”的歌词,把歌曲的情绪推向了高潮。下句又转回羽调式,这种调式的巧妙转换增添了歌曲的魅力。第二乐句同第一乐句基本相同,在结束句倒数第二小节中,二分音符之后用了一个四分休止符,声断气连的演唱方法使歌曲显得更加亲切,突出了热爱家乡的情感。五 教学设计示例“走进西藏”音乐会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拉萨谣》。
2.“走进西藏”音乐会。教学目标
1.表现有关西藏的音乐作品。
2.了解有关西藏的文化。
3.培养学生组织活动的能力。教学过程主持人:同学们好,西藏位于我国西南部,那里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有最美丽的雪域风情,有勤劳勇敢的藏族同胞,也有风格独特,优美 粗犷的音乐。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走进美丽而又神秘的西藏吧。第一组:介绍拉萨 布达拉宫,演唱《拉萨谣》,欣赏《阿姐鼓》。小组主持人:我们组准备了一个“西藏知多少”的知识竞赛,欢迎大家踊跃参加。
1.西藏有座世界最高的山是什么山?它的最高峰是什么峰?(喜马拉雅山 珠穆朗玛峰)
2.西藏自治区的首府在哪里?有一座最著名的宫殿是什么宫?(拉萨 布达拉宫)
3.西藏有一种白色的小花,它长在高山上,不畏严寒,象征着藏族人民坚强勇敢的性格。你知道是什么花吗?(雪莲花)
4.西藏有一条江是什么江?(雅鲁藏布江)西藏是一个美丽而又神秘的地方,藏族人民都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不管走到哪里,永远都不会忘记养育他们的青稞酒和酥油茶,还有阿姐亲切的鼓声。请听我们演唱的《拉萨谣》。第一组学生表演。小组主持人:《拉萨谣》的曲作者是何训田,他创作了一系列的西藏风格的音乐,其中的《阿姐鼓》是最有影响的歌曲之一。音乐的气氛神秘 缥缈,有天籁之声的美誉,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欣赏女声独唱《阿姐鼓》。第二组:介绍藏族音乐,演唱《多快乐呀多幸福》。小组主持人:西藏的音乐非常丰富,最流行的有两种歌舞形式。一是锅庄,一是弦子。锅庄的音乐粗犷,有一种说法,人们在跳舞的时候经常围着炉灶或篝火,炉灶又称为锅庄,所以得名锅庄。弦子最初流行于四川巴塘,所以也叫巴塘弦子。领舞的人一边跳舞一边演奏用牛角琴筒做成的弓弦乐器──“比旺”,当地的汉人称它为弦子,所以得名。弦子的音乐短小 优美,节奏富有舞蹈性,旋律具有歌唱性,流畅上口,是藏族人们最喜爱的歌舞形式之一。我们以前学过的《我的家乡日喀则》《多快乐呀多幸福》就具有锅庄的音乐特点,请听我们演唱的《多快乐呀多幸福》。第二组学生表演。小组主持人:为了解藏族的音乐,我们还特意学习了一首弦子《巴塘连北京》。现在请我们组的小歌唱家为同学们演唱这首歌。“东方架起彩虹啰,山连水,水连山,云间修起金色的路,巴塘北京紧相连啰。”第三组:介绍藏族的雪顿节,表演藏族舞蹈《我的家乡日喀则》,欣赏舞蹈《洗衣歌》。小组主持人:雪顿节是藏族最重大的节日之一。主要有“晒大佛”“跳藏戏”和“过林卡”三大活动。早晨,当晨曦刚刚露出来的时候,在低沉的法号声中,喇嘛们就把巨大的佛像慢慢展开。当佛像展开的时候,太阳喷薄而出,照在神圣的佛像上,被人们称作是“天神合一”。然后人们来到罗布林卡,载歌载舞,彻夜狂欢,表达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企盼,西藏各地的藏戏团也进行藏戏表演。所以,雪顿节也被称作是“晒佛节”或“藏戏节”。藏族人民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经常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下面请欣赏我们表演的舞蹈《我的家乡日喀则》,请同学们为我们伴唱。第三组学生表演。小组主持:我们还了解到一个欢快的舞蹈《洗衣歌》,这是一个表现藏族姑娘为解放军战士洗衣服的舞蹈,表现了军爱民 民拥军的鱼水之情。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欣赏这个舞蹈的录像。主持人:刚才各组都表演了他们了解到的有关西藏的音乐,介绍了西藏的风土人情,使我们对西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西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藏族人民能歌善舞,藏族的音乐更是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瑰宝,她将永远放射出灿烂的光芒。教学评价
1.能否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拉萨谣》。
2.能否积极参与“走进西藏”音乐会的表演。《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目标
1.能分辨乐曲的不同乐段。
2.能感受乐曲各乐段的情绪。
3.初步了解苗族 彝族的音乐特点。教学过程一 为乐曲命名阶段目标:通过为乐曲命名,感受乐曲热烈 欢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师:音乐主要是通过情绪使我们联想到一些场景的,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乐曲好像在表现一个什么样的场景,为这首乐曲起个名字,并说一说为什么?教师播放音乐《北京喜讯到边寨》。学生聆听音乐。为音乐命名(可能出现的答案如《欢腾的节日》《欢腾的苗寨》《狂欢之夜》《欢乐的边疆等》。二 分辨乐曲的音乐特点阶段目标:能初步分辨苗族 彝族的音乐特点。师:从同学们为乐曲起的名字来看,大家对音乐的情绪感受都很正确,这是一首热烈欢快的乐曲。音乐除了表现一定的情绪外,还有着各自不同的风格,现在你们再听一听这首乐曲的几个主题,分辨一下是哪个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教师播放乐曲第三主题和第四主题。学生聆听音乐并回答。师: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在西南地区居住着苗族 彝族等少数民族。这首乐曲表现的就是西南边寨的人民听到从北京传来的喜讯的情景。这首乐曲的音乐具有苗族 彝族的音乐风格,他们的音乐多以do mi sol三个音为主,在第四主题中有一个降mi的音,这是苗族音乐的典型特点。下面请你们再听一遍,当听到降mi的音时请你们举手。教师播放第四主题。学生聆听音乐,在听到降mi时举手。三 分辨乐曲的结构阶段目标:能分辨乐曲的音乐结构。师:这是一首多乐段的乐曲,由三部分构成,下面我们逐段欣赏。
1.引子与第一部分。师:你们听引子部分是用什么乐器领奏的?模仿了什么声音?好像表现了什么情景?教师播放引子部分。学生聆听音乐并回答(领奏的乐器是圆号,模仿了号角的声音,一声强一声弱,好像是森林山谷中的回音)。师:引子过后,乐曲进入第一部分,热烈 欢快的旋律一下子把我们带到了欢腾的场景之中。好像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广场,为庆祝北京传来的喜讯跳起了欢快的舞蹈。第一部分是由三个乐段组成的。你们能听辨出来吗?教师播放第一部分。学生聆听音乐并分辨三个乐段。师:第一部分的旋律A非常热烈,是这首乐曲的主要旋律。现在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个旋律。学生随教师演唱旋律A。
2.第二部分。师:现在我们听一听第二部分的音乐,想一想它和旋律A有什么不同?好像在表现什么样的情景?教师播放第二部分。学生聆听音乐并回答(同第一部分的音乐形成对比,是优美抒情的一段旋律,好像是一位姑娘的独舞或是大家跳起了优美的舞蹈)。师:这是一段十分优美的旋律,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学生随教师演唱第二部分的旋律。
3.第三部分和尾声。师:第三部分的音乐粗犷 热烈,把情绪推向了高潮。你们仔细听一听,这一部分音乐又出现了哪一段旋律?教师播放第三部分。学生聆听音乐并回答(这一部分又出现了A的旋律)。
4.完整地欣赏全曲并分辨乐曲的结构。师:刚才我们分段听辨了乐曲,下面我们完整地欣赏全曲,当你听出乐曲的三个部分时,可以用你自己的方式来表示。教师播放全曲。学生聆听音乐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乐曲的三个部分。四 表现音乐阶段目标:通过用自己的方式表现音乐,巩固对音乐结构的分辨。师:这是一首表现力非常丰富的乐曲,下面我们分三个小组讨论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音乐,第二部分最好用舞蹈来表现,其他部分可以用打击乐器或动作来表现。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并指导学生的表演。学生分组讨论并排练表演,师生共同评价。五 学生表达感想阶段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达能力。师:今天我们欣赏了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或是你记住了哪一段旋律,唱一唱。学生发言或演唱。教学评价
1.能否记忆《北京喜讯到边寨》中的一段旋律。
2.能否感受乐曲中苗族和彝族的音乐风格。《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2.了解三峡及三峡工程。教学目标
1.能用自豪的感情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2.感受歌曲川江号子的音乐风格。教学过程一 介绍三峡师:在我国万里长江中有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它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中间分别经过瞿塘峡 巫峡和西陵峡,这就是著名的长江三峡。当你穿行在这险峻的峡谷中间的时候会有什么感受呢?我们先来听一首《川江号子》。生:歌曲非常高亢,好像船工们在和惊涛骇浪进行搏斗。师:今天我们也来学唱一首具有这种号子风格的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二 学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师:我先给同学们唱一遍《三峡的孩子爱三峡》,请你们想一想,这首歌具有什么样的音乐风格?生:和我们刚才听到的川江号子差不多,是具有号子风格的歌曲。师:现在请同学们跟着录音哼唱一遍。生:跟录音哼唱歌曲。师:这是一首具有号子风格的歌曲,号子是民歌的一种体裁,是劳动时唱的歌,大家想一想在演唱时应注意些什么?生:有力,要有节奏感。师:根据同学们的讨论,我们总结一下,这是一首具有号子风格的歌曲,所以节奏感要强,这首歌是四四拍,要注意四四拍的强弱规律,第一拍和第三拍上要强一些,一个音一个字,要唱得有力,好像驾驶着小船在波浪中前进。学生演唱。师:劳动号子在演唱的时候一般都是一领众和的形式,起到统一劳动节奏的作用,你们想一想,这首歌曲能不能也分成领唱与齐唱呢?学生分领唱与齐唱形式演唱。三 展示有关三峡的音乐师:三峡不仅有奇特的风光,而且有丰富的水资源,为了更好的利用三峡的水资源为人民造福,我国几代领导人都十分关注三峡工程的开发与建设,在全国人民的支援努力下,三峡工程即将全面完工。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了解一些有关三峡的资料或音乐作品,现在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学生相互交流介绍三峡工程。师:三峡悠久的历史形成了独特的三峡音乐文化,除《川江号子》外,还有许多音乐作品,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所知道的有关三峡的音乐作品。生:有李白的古诗歌曲《下江陵》,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歌曲《长江之歌》等。师:三峡是我们祖国的骄傲,三峡工程表现了我国的繁荣富强,不仅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全国的少年儿童都热爱三峡。最后,让我们再一次自豪地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学生演唱。教学评价
1.能否用自豪的情感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2.能否对三峡和三峡工程有个初步的了解。六 教学评估七 相关参考资料
(一)与教材相关的参考资料
1.拉萨拉萨是西藏自治区的首府,也是西藏政治 经济 文化的中心,有许多驰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其中尤以布达拉宫 大昭寺等最为著名。拉萨是世界上最具特色 最富魅力的城市之一,这不仅因为它是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有3700米,还因为它有着1300年的历史留下的文化遗迹以及浓厚的宗教氛围。公元641年,吐蕃部族首领松赞干布完成统一大业后,迎娶了唐朝文成公主,公主进藏后建议用白山羊背土填湖建庙。于是,人们把最初的寺庙,即现在的大昭寺,命名为“惹萨”,藏语的意思是“山羊背上”。最后,逐步又变成为“拉萨”了。拉萨是西藏政教活动中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布达拉宫了。布达拉宫在西藏拉萨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是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1994年12月初,西藏拉萨布达拉宫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传说这座辉煌的宫殿建于公元七世纪,当时西藏的吐蕃王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别在红山之上修建了九层楼宫殿一千间,取名布达拉宫。由松赞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灭亡之后,古老的宫堡也大部分被毁于战火,直至公元十七世纪,五世达赖被清朝政府正式封为西藏地方政教首领后,才开始了重建布达拉宫。以后历代达赖又相继进行过扩建,于是布达拉宫就成了今天这样的规模。布达拉宫就像是西藏的一个博物馆,不仅建筑风格独特,全部是石木交错的建筑方式,整座宫殿富丽堂皇,而且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堪称巨型绘画艺术长廊的大殿壁画中,既记载有西藏佛教发展历史,又有五世达赖生平,文成公主进藏过程,还有西藏古代建筑形象和大量佛像金刚等等,因此,它是一部珍贵的历史画卷。人们每当提及它时都会很自然地联想起西藏。在人们心中,这座凝结藏族劳动人民智慧又目睹汉藏文化交流的古建筑群,已经以其辉煌的雄姿和藏传佛教圣地的地位成为了藏民族的象征。
2.三峡三峡包括西部的瞿塘峡 中部的巫峡和东部的西陵峡。从瞿塘峡开始,两岸崇山峻岭,连绵不绝,河道弯曲,布满暗礁险滩,一直到宜昌的南津关,全长204公里。三峡不仅风光千姿百态,景色宜人,而且有着悠久的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水资源。三峡有许多著名的名胜古迹,白帝城就是一座历史古城。三国时期,战败的刘备退到白帝城,临终前把孤儿和政事托付给诸葛亮。李白的名诗《早发白帝城》使这座古城更加名扬中外。“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离开白帝城,前面就是短短八公里的瞿塘峡,两岸峭崖壁立,山势险峻,浪涛翻卷,奔腾咆哮。江涛拍岸的声音不绝于耳,苏东坡在诗中曾这样写道:“舟行瞿塘口,两耳风鸣号,扁舟落中流,活如一叶飘。”过了瞿塘峡,江面逐渐宽阔起来,江水慢慢流缓。山势由陡峭变得连绵。这就是著名的巫峡。巫峡长约四十公里。峡中两岸青山连绵,群峰如屏江流曲折,幽深秀丽,宛如一条天然画廊。午后的阳光迷漫在峡谷中,幽静而空蒙。如果在雨天,朦胧中可以感到那云作衫 雨作裙,轻纱飘忽 巫山云雨的幻影。巫峡最著名的有十二座山峰,每座山峰都有它动人的传说。十二峰中当数神女峰最美丽 神奇。神女峰又称望霞峰 美人峰。抬眼望去,峰顶那根石柱宛如一位婀娜多姿 亭亭玉立的少女,在那里望断长江 迎送舟帆,传说她是王母娘娘的小女儿瑶姬降临在此处,为三峡消除水患,引渡航路。千百年来,人们在她身上赋予了种种美丽的传说,她曾经帮助大禹治水,曾经在云雨中浑身异香与楚王幽会,她走过时留下了环珮鸣响。这一切都是如此的美丽,把整个三峡现实的的美升华到了更高层的审美境界。“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长江冲出瞿塘峡,流过美丽的巫峡中,又进入了险峻的西陵峡。西陵峡是三峡最长的峡谷,全长126公里。以险峻著称,险峰夹江壁立,峻岭悬崖横空;奇石嶙峋,水势湍急,迂回曲折,浪涛汹涌,最后到宜昌结束。在这峡谷的群山里蕴藏着许多神奇的故事,英雄的人物。王昭君,一个巴蜀女子,为着民族团结大业,背井离乡,远嫁草原匈奴,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一条非凡的轨迹;屈原,他那纵横天地的奇想,磅礴如虹的《离骚》,为世人留下了厚重一笔。三峡的意义不仅是奇特的自然风光,它蕴含的丰富的水资源更能为人民造福。毛泽东主席的《水调歌头·游泳》表达了人民的这个意愿:“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三峡工程的宏伟规划在党中央几代领导人和全国人民的努力下就要实现了。
3.三峡工程兴修水利,防治水患,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分布很广。清代以来,水害更是频繁。1860年 1870年两次特大洪水,中下游平原损失惨重。1931年 1935年两次大洪水,使数十万人流离失所。1954年 1998年的特大洪水,人们还记忆犹新。无论是从人类生存还是发展的角度,治理长江都是刻不容缓的要务。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高度重视大江大河的治理工作。建国开始,中央人民政府就成立了长江水利委员会,进行长江的综合治理和科研工作。1954年,在长江流域遭遇特大洪水灾害后,加快了长江流域规划和三峡工程研究,并在长江水利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了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全面负责开展长江流域规划和三峡工程的勘测 规划 设计 科研和论证工作。1990年7月,国务院在听取了重新论证的情况汇报和各方面的意见后,成立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审查。历经半年多的实地调查研究,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了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三峡工程是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的英明决策并为之倾注了大量心血。1953年,毛泽东乘“长江舰”亲临三峡视察,并在随后不到5年的时间里,先后6次与有关部门研究三峡工程和长江水利建设问题。1982年,邓小平对是否兴建三峡工程果断表态:“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1984年,国务院原则上同意兴建三峡工程,并成立了三峡工程筹备领导小组。1989年,江泽民同志担任总书记不久,就到湖北宜昌视察,在4天的实地考察和详细听取各方面的汇报后,将兴建三峡工程这一关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三峡工程兴建后,历届政府总理亲任三峡建委主任,主持研究三峡工程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胡锦涛 李鹏 朱镕基 吴邦国 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到三峡考察,他们的足迹遍布了长江两岸的群山峡谷。三峡工程建设从1993年开始施工准备,1994年12月14日正式开工;到1997年11月8日实现大江截流;2002年11月6日枢纽工程导流明渠成功截流;2003年6月三峡工程下闸蓄水 永久船闸试通航;2003年8月首批机组正式并网发电。历经了十个春秋,十年风雨,十年奋战,三峡工程建设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三峡工程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和现代化建设风貌。三峡工程建设,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必将载入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史册。三峡工程不但具有防洪 发电 航运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有利于加快长江中上游水电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有利于三峡库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首先,三峡工程是解决长江中下游严重洪水威胁的关键性工程,可以使长江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其次,三峡工程是国家调整能源布局和促进全国电网联网的重要措施。第三,三峡工程是长江流域水能资源和水资源滚动开发的基础。第四,三峡工程可以改善长江中上游通航条件,使长江真正发挥“低成本 大通量”黄金水道的作用。三峡工程的建设实现了几代中国人执著追求的梦想。三峡工程二期目标实现后,将要进行三期建设,到2009年工程全部竣工。

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教师教学用书第一单元  西部风情

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教师教学用书第一单元  西部风情

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教师教学用书第一单元  西部风情

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教师教学用书第一单元  西部风情

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教师教学用书第一单元  西部风情

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教师教学用书第一单元  西部风情

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教师教学用书第一单元  西部风情

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教师教学用书第一单元  西部风情

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教师教学用书第一单元  西部风情

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教师教学用书第一单元  西部风情

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教师教学用书第一单元  西部风情

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教师教学用书第一单元  西部风情

声明:我们收集的教材来源于网络,所有版权都归相关出版社,如果冒犯您的权益,我们会进行相关处理。请广大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务必注意这一点。我们努力收集相关的教材只为自己提供便利,可能也为你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