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2025年5月22日发布的公示,广东省将新增3所公办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分别为广州职业技术大学、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和顺德职业技术大学。这三所高校均通过升格原有高职院校而来,标志着广东职业教育体系的进一步扩容与提质。
广州职业技术大学
广州职业技术大学由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升格为公办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2025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是广州市属第一所公办职业本科高校。
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聚焦智能制造、数字技术、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填补广东省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空白,打造“产教融合、工学一体”的现代职业教育标杆。
历史沿革
前身为1993年成立的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原为专科层次高职院校,2025年升格为本科,保留职业教育特色。
曾获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综合实力居全国高职院校前列。
校区分布
青山湖校区(主校区):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占地2067亩,重点布局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学科,配套国家级实训基地。
元岗校区(分校区):位于天河区,侧重现代服务业(如电子商务、会展经济)教学与产业孵化。
规划扩建:2025年起启动新校区建设,计划新增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的产教融合园区。
学科与专业设置
首批本科专业(2025年招生):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
工业互联网工程
数字创意设计
现代物流管理
高端装备制造技术
特色方向:结合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需求,突出“数字化+职业化”,如人工智能应用、跨境电商运营等。
专科保留专业:部分优势专科专业(如珠宝设计、建筑工程技术)继续招生,形成“本专衔接”培养体系。
办学特色
产教深度融合
与广汽集团、华为、腾讯等企业共建产业学院,推行“订单班”“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校内设国家级实训基地(如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师资力量
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超80%,含国家级教学团队、产业导师(来自企业一线工程师)。
国际交流
与德国、新加坡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合作,引入IHK(德国工商会)认证课程,推动国际职业资格互认。
招生与就业
2025年招生计划:首批本科招生约3000人,面向全国,重点向广东省倾斜;专科招生规模逐步缩减。
就业优势:依托珠三角产业资源,毕业生可优先进入合作企业(如广汽新能源、白云国际机场等),近年高职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
升学通道:职业本科毕业生可报考专业硕士(如工程管理、职业技术教育方向)。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由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升格为公办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2025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是深圳市第一所聚焦信息技术领域的职业本科高校。
立足深圳“科技之都”优势,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培养“高技能+高创新”复合型人才,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示范性职业本科院校。
特色方向:突出“硬科技+产业应用”,如芯片封装测试、工业互联网安全、智慧城市运维等。
专科保留专业:保留软件技术、信息安全等传统优势专科专业,形成“本专协同”培养体系。
办学特色
产学研深度融合
与华为、腾讯、大疆创新、中芯国际等头部企业共建“湾区信息产业学院”,实施“项目制教学”和“工程师驻校”模式。
校内设国家级集成电路实训基地、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承接企业技术攻关项目(如国产EDA工具研发)。
师资与科研
专任教师中博士占比超40%,含国家级技术能手、深圳市“孔雀计划”专家,科研团队近三年获省级以上科技奖12项。
校企联合研发专利转化率达65%,服务深圳中小微企业超500家。
国际化路径
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芬兰赫尔辛基应用科技大学合作,引入“微电子国际认证课程”,学生可获双学位或国际职业资格证书。
设立“湾区数字技能大赛”永久基地,推动国际技能人才交流。
招生与就业
2025年招生计划:首批本科招生约2500人,面向全国,其中60%名额定向广东省;专科招生逐步向本科过渡。
就业优势:
毕业生主要流向华为、腾讯、大疆、华星光电等企业,从事芯片设计、AI算法、通信工程等岗位。
近年高职毕业生平均起薪超8000元/月,本科层次预计提升至1.2万元/月以上。
升学通道:职业本科毕业生可报考国内外专业硕士(如电子信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向),或通过“技能+学术”双路径深造。
顺德职业技术大学
顺德职业技术大学由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升格为公办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2025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是佛山市首所公办职业本科高校。
立足佛山制造业优势,聚焦智能制造、智能家电、新材料等领域,培养“精技术、强实践、懂管理”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转型升级。
历史沿革
前身为1999年成立的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整合了原顺德广播电视大学、永强成人学院等教育资源,原为专科层次高职院校,2025年升格为本科。
曾获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在产教融合领域具有深厚积累。
校区分布
大良主校区:位于佛山市顺德区德胜东路,占地1802亩,重点布局智能制造、智能家居等学科,建有国家级智能制造实训基地。
北滘分校区(规划中):毗邻佛山机器人谷,计划2026年启用,聚焦机器人工程、工业设计等领域,与美的、库卡等企业共建产学研平台。
产业园区:校内设“顺德制造创新中心”,对接本地中小制造企业技术升级需求。
学科与专业设置
首批本科专业(2025年招生):
智能家电工程技术
机器人工程
新材料应用技术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特色方向:结合“中国家电之都”产业基础,开设智能家居系统开发、精密模具设计等细分领域课程。
专科保留专业:保留烹饪工艺与营养、家具设计与制造等特色专科专业,形成“职业本科+传统特色”协同发展模式。
办学特色
产教融合深度实践
与美的集团、碧桂园、格兰仕等龙头企业共建“湾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推行“校企双导师制”和“生产性实训”模式。
校内设国家级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智能家电研发中心,承接企业技术攻关项目(如智能家电芯片国产化)。
师资与科研
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超75%,含省级教学团队、全国技术能手(如数控加工领域专家)。
近三年获省级以上科技奖8项,服务本地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超300个。
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
与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日本大阪工业学校合作,引入工业4.0认证课程,推动国际职业资格互认。
设立“顺德工匠学院”,传承广府传统技艺(如粤菜烹饪、红木家具工艺),助力非遗技艺现代化。
招生与就业
2025年招生计划:首批本科招生约2000人,以广东省生源为主;专科招生逐步向本科过渡。
就业优势:
毕业生主要流向美的、万和电气、伊之密等本地制造企业,从事智能制造、产品研发等岗位。
近年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超97%,本科层次毕业生预计起薪达8000-10000元/月。
升学通道:职业本科毕业生可报考专业硕士(如机械工程、材料工程方向),或通过“技能大师工作室”衔接技能深造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