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2023年高考现代文新课标II卷

 城市学校网为您提供《社戏》2023年高考现代文新课标II卷_高三语文,本试卷满分16分,考试时间10分钟! *试题下面附答案,方便同学们及时观察做题结果!
 
社 戏 (节选)

沈从文

  萝卜溪约的浦市戏班子,赶到了吕家坪,是九月二十二。一行十四个人,八个笨大衣箱, 坐了只辰溪县装石灰的空船,到地时,便把船靠泊在码头边。掌班依照老规矩,带了个八寸大 的朱红拜帖,来拜会本村首事滕长顺,商量看是在什么地方搭台,哪一天起始开锣

  半月省里向上调兵开拔的事,已传遍了吕家坪。不过商会会长却拿定了主意:照计划装了五船货物向下游放去。长顺因为儿子三黑子的船已到地卸货,听会长亲家出主 ,也预备装一船橘子下常德府。空船停泊在河边,随时有人把黄澄澄的橘子挑上船,倒 里去。戏班子乘坐那只大空船,就停靠在橘子园边不多远。

  做丑角的浦市人,扳着船篷和三黑子说笑话,以为古来仙人坐在斗大橘子中下棋, 今仙人坐在碗口大橘子堆上吸烟,世界既变了,什么都得变。可是三黑子却想起保安队 队长向家中讹诈事情, 因此只向那个做丑角的戏子苦笑

  长顺约集本村人在伏波宫开会,商量看这戏演不演出。时局既不大好,集众唱戏是 影响治安?末了依照多数主张,班子既然接来了,酬神戏还是在伏波宫前空坪中举行。 凡事依往年成例, 出公份子演戏六天,定二十五开锣。并由本村出名,具全红帖子请了 家坪的商会会长,和其他庄口上的有名人物,并保安队队长、排长、师爷、税局主任、 督察等,到时前来看戏。还每天特别备办两桌四盘四碗酒席,款待这些人物。

  到开锣那天,本村和附近村子里的人,都换了浆洗过的新衣服,荷包中装满零用钱,赶到萝卜溪伏波宫看大戏。因为一有戏,照习惯吕家坪镇上卖大面的、卖豆糕米粉的、油炸饼和其湿甜酸熟冷食的,无不挑了锅罐来搭棚子,竞争招揽买卖。妇女们且多戴上满头新洗过的首饰, 或镀金首饰,发蓝点翠首饰,扛一条高脚长板凳,成群结伴跑来看戏,必到把入晚最后一幕杂戏 看完,把荷包中零用钱花完,方又扛起那条凳子回家。有的来时还带了饭箩和针线,有的又带了 烛纸张顺便敬神还愿。平时单纯沉静的萝 卜溪,于是忽然显得空前活泼热闹起来。

  长顺家正忙着把橘子下树上船,还要为款待远来看戏亲友,准备茶饭, 因此更见得 闹而忙乱。家中每天必为镇上和其他村子里来的客人,办一顿过午面饭。又另外烧了几 热茶,供给普通乡下人。长顺自己且换了件大船主穿的大袖短摆蓝宁绸长衫,罩一件玄 青羽绫马褂,舞着那个挂有镶银老虎爪的紫竹马鞭长烟杆,到处走动拜客。

  第一天开锣时,由长顺和其他三个上年纪的首事人,在伏波爷爷神像前磕头焚香, 了一只白羊,一只雄鸡,烧了个申神黄表。戏还未开场,空坪中即已填满了观众,吕家坪的官商 要人,已就座。开锣后即照例“打加官”,由一个套白面具的判官,舞着个肮脏的红缎巾幅,台 上打小的检场人叫一声:“某大老爷禄位高升!”那判官即将巾幅展开,露出字面。被尊敬颂祝 的,照例赏个红包封。有的把包封派人送去,有的表示豪爽,便把那个赏金用力直向台上惯去, 惹得一片喝彩。当天第一个叫保安队队长。第一出戏象征吉祥性质,对神示敬,对人颂祷。第二 出戏与忠教孝有关。到中午休息, 匀出时间大吃大喝。休息时间,一些戏子头上都罩着 网子,脸上颜料油腻也未去净,争到台边熟食棚子去喝酒,引得观众包围了棚子看热闹。 妇女们扣双凤桃梅大花鞋的两脚,搁在高台子踏板上, 口中嘘嘘的吃辣子羊肉面,或一 面剥花子,一面并谈论做梦绩麻琐碎事情。下午开锣重唱,戏文转趋热闹活泼。

  掌班走到几位要人身边来请求赏脸,在排定戏目外额外点戏

  都客气谦让,不肯开口。经过一阵撑掇, 队长和税局主任是远客,少不了各点一出,会长也被迫点一出。队长点“武松打虎”,因为武人点英雄,短而热闹,且合身份;会长却点“王大娘补缸”,戏是趣剧,用意在于与民同乐。戏文经点定后,照例也在台柱边水 牌上写白,给看戏人知道。开锣后正角上场,又是包封赏号,这个包封却照例早由萝 卜 溪办会的预备好,不用贵客另外破钞

  末一出杂戏多是短打,三个穿红裤子的小花脸,在台上不住翻跟斗,说浑话。

  收锣已天近黄昏,天上一片霞,照得人特别好看。一切人影子都被斜阳拉得长长的, 庞被夕阳照炙得红红的。到处是笑语嘈杂,过吕家坪去的渡头,尤其热闹。方头平底大 船,装满了从戏场回家的人,慢慢在平静河水中移动,两岸小山都成一片紫色,天上云 也逐渐在由黄而变红,由红而变紫。太空无云处但见一片深青,秋天来特有的澄清。在 淡青色天末,一颗长庚星白金似的放着煜煜光亮,慢慢地向上升起。远山野烧, 因逼近薄 暮,背景转成深蓝色, 已由一片白烟变成点点红火。 ……一切光景无不神奇而动人。可 人人都融和在这种光景中,带点快乐和疲倦的心情,等待还家。无一个人能远离这个社 的快乐和疲倦,声音与颜色,来领会赞赏这耳目官觉所感受的新奇。(有删改)


  •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分数:3分)
  • A:萝 卜溪的酬神社戏,适逢秋天橘子收获时节,按惯例在伏波宫前空坪中连演六天。
  • B:女人们成群结伴来看戏,有的还会带上饭箩针线或香烛纸张,富有乡土生活气息。
  • C:“打加官”第一个就叫保安队队长,可以见出萝 卜溪办会者对他有所忌惮和逢迎。
  • D:排定戏目外额外点戏需封赏,会长“也被迫点一出”,此细节暗示了会长的吝啬。
  • 答案为:D
    注:“暗示了会长的吝啬”不正确,从原文看“这个包封却照例早由萝卜溪办会的预备好,不用贵客另外破钞。”可见并非吝啬。而且根据原文“掌班走到几位要人身边来请求赏脸,在排定戏目外额外点戏。大家都客气谦让,不肯开口。经过一阵撑掇, 队长和税局主任是远客,少不了各点一出,会长也被迫点一出。”可知会长“被迫点一出”体现出大家的客气谦让。
  •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分数:3分)
  • A:本文开头写戏班子如约而至,接下来又写到“省里向上调兵开拔的事”,令人感觉到一 种寻常岁月隐约生变的气氛。
  • B:传统白话小说常以描摹衣饰来刻画人物,本文写社戏之日长顺走动拜客,就使用了这 种笔法来表现长顺的郑重守礼。
  • C:最后一段景物描写,同鲁迅《社戏》对归家途中的景物描写一样,都以自然之美衬托 了散戏后人们的失落与惆怅。
  • D:沈从文这里写社戏,同他在《边城》 中写端午节一样,都是通过对民俗的铺写描绘了 存有世外桃源意味的乡土社会。
  • 答案为:C
    注:“都以自然之美衬托了散戏后人们的失落与惆怅”不正确,由文本最后一段“人人都融和在这种光景中,带点快乐和疲倦的心情,等待还家。无一个人能远离这个社会的快乐和疲倦,声音与颜色,来领会赞赏这耳目官觉所感受的新奇。”可知散戏后人们是快乐和疲倦的,并且最后一句话也揭示出人们看完社戏后对社戏的赞赏和新奇的感受,不能体现出失落与惆怅。
  • 3.本文是如何描写社戏的仪式感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本题分数:4分)
  • 请填写答案: (请在横线上填写答案)
  • 参考答案为:
    见解析
    注:参考要点: (1)借助人物外貌描写社戏的仪式感。例如:本村首事滕长顺的衣着,“且换了件大船主穿的大袖短摆蓝宁绸长衫,罩一件玄青羽绫马褂,舞着那个挂有镶银老虎爪的紫竹马鞭长烟杆,到处走动拜客”。着重描摹了长顺到处走动拜客时穿着很讲究、正式,突出了长顺对社戏的重视。 (2)通过场面描写,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把宏观场面、人物群像的广角镜头与微观镜头聚焦描绘表现社戏仪式感。 宏观群像如:“到开锣那天,本村和附近村子里的人,都换了浆洗过的新衣服,荷包中装满零用钱,赶到萝卜溪伏波宫看大戏。因为一有戏,照习惯吕家坪镇上卖大面的、卖豆糕米粉的、油炸饼和其他干湿甜酸熟食冷食的,无不挑了锅罐来搭棚子,竞争招揽买卖。” 微观镜头如“休息时间,一些戏子头上都罩着发网子,脸上颜料油腻也未去净,争到台边熟食棚子去喝酒,引得观众包围了棚子看热闹。 妇女们把扣双凤桃梅大花鞋的两脚,搁在高台子踏板上,口中嘘嘘的吃辣子羊肉面。” 通过民俗风物传统习惯描绘社戏的仪式感。如:掌班依照老规矩来拜会本村首事滕长顺,所带的“八寸大的朱红拜帖,”请吕家坪的商会会长所具“全红帖子”。文中还有数字描绘也突显社戏的仪式感。如:演戏六天,定二十五开锣。本村出名请保安队队长、排长、师爷、税局主任、督察等看戏,每天特别备办的酒席为“两桌四盘四碗”。第一天开锣,在伏波爷爷神像前磕头焚香,也是由长顺和其他三个上年纪的首事人,杀了白羊一只,雄鸡一只,烧了个申神黄表。 (3)通过顺叙方法,按照社戏的时间顺序描写仪式感。从举办的地点时间,到开锣前村民和长顺一家的准备,再到开锣后“打加官”“赏红包封”,最后到额外点戏的环节,都是照例、照习惯地做,突出了仪式感。
  • 4.文中记述社戏的筹备及演出过程,多处使用“依照往年成例”“照习惯”“照例”等,含 有哪些意味?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本题分数:6分)
  • 请填写答案: (请在横线上填写答案)
  • 参考答案为:
    见解析
    注:参考要点: (1)社戏是地方的历史。文中记述社戏筹备演出,多处使用“依照往年成例”等,“掌班依照老规矩”,“酬神戏还是在伏波宫前空坪中举行。凡事依照往年成例,出公份子演戏六天”“照习惯吕家坪镇上卖大面的、卖豆糕米粉的……无不挑了锅罐来搭棚子,竞争招揽买卖” “被尊敬颂祝的,即照例赏个红包封”“戏文经点定后,照例也在台柱边水牌上写明白”。“这个包封却照例早由萝卜溪办会的预备好,不用贵客另外破钞”,体现地方风土人情的厚重朴实,以及绵延因袭久远。 (1)体现出人们对社戏的深情,社戏融入到了村民的生活习俗中。人们在社戏前后的欢乐和忙活,到处是笑语嘈杂,尤其热闹,都能体现出人们对社戏的期待与热爱。社戏已经成为乡民们生命中、情感上、心理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这些“往年成例”同时也折射出风土人情及世代沿袭所带来的因循僵化,一成不变如泛不起微澜的死水。文中“两个做丑角的浦市人,扳着船篷和三黑子说笑话,……世界既变了,什么都得变。”也预示着看似和谐如桃源般的社会背后隐藏的矛盾与危机以及因循旧例可能会面临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