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鄂教版2025-2026五年级科学上册期中测试卷免费下载(附答案及详细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冬天用手触摸教室的金属门把手和木质课桌,感觉金属更凉,原因是( )  
A. 金属温度更低  
B. 木头是热的良导体  
C. 金属导热性比木头好,更快带走手上的热量  
D. 金属表面光滑导致热量流失  
2.妈妈煮饺子时,锅底的水沸腾后,饺子会向上浮,这主要与哪种热传递方式有关?( )  
A. 热传导  B. 热对流  C. 热辐射  D. 以上都不是  
3.科学课上,同学们在讨论“遗传”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小雯说:“我和我妈妈的血型都是A型,这是遗传。”  
B. 小轩说:“我爸爸擅长跑步,所以我校运会短跑拿了冠军,这是遗传。”  
C. 小杰说:“我爸爸不会游泳,但我学会了,这说明遗传不起作用。”  
D. 小璐说:“我经常帮妈妈做家务,所以力气变大了,这是遗传。  
4.制作泡菜时,坛子需要密封的主要原因是( )  
A. 防止灰尘进入  
B. 让乳酸菌在无氧环境中发酵产生酸味  
C. 防止水分蒸发  
D. 避免泡菜被阳光晒变质  
5.医生建议流感季节戴口罩,这一措施主要针对传染病传播的哪个环节?( )  
A. 控制传染源    B. 增强免疫力  C. 保护易感人群  D. 切断传播途径  
6.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时,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① 将装片固定在载物台上 ②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③ 转动反光镜对光 ④ 降低镜筒,使物镜接近装片  
A. ①→③→④→②  B. ③→①→④→②  C. ①→④→③→②  D. ④→①→③→②  
7.下列材料中,最适合制作保温壶内胆的是( )  
A. 单层不锈钢    B. 双层玻璃    C. 薄铁皮    D. 塑料薄膜  
8.科学家通过猛犸象化石推测其生活在寒冷环境,主要依据是( )  
A. 化石出土的地层年代  
B. 猛犸象骨骼粗壮  
C. 化石表面有厚厚的毛发和脂肪层痕迹  
D. 同时期其他动物的习性  
9.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人的口腔细胞没有细胞核  
B. 洋葱表皮细胞有细胞壁  
C.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D.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  
10.小明上网查资料了解到葡萄柚是柚子和甜橙杂交而来的,网友说遗传了柚子和甜橙的味道,于是他亲自品尝了柚子和甜橙这两种水果,发现柚子味道很酸、有点苦,而甜橙味道甜甜的,所以他推测葡萄柚的味道最有可能是( )  
A. 酸酸苦苦但不甜  B. 苦苦不酸带点甜  C. 甜甜不苦也不酸  D. 酸酸甜甜带点苦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烧水时,壶身变热是通过“热对流”传递热量的。( )  
2、孟德尔通过研究豌豆,他在研究红花豌豆和白花豌豆的遗传时,杂交第一代全部开红花,这说明白花是隐性性状。( )  
3、微生物都是有害的,如病毒会引起疾病。( )  
4、太阳通过热辐射的方式将热量传递到地球所以热辐射不需要介质。( )  
5、制作临时装片时,盖玻片应快速盖在水滴上,避免气泡产生。( )  
三、连线题(共5分)  
将下列微生物与对应的应用或现象连线  
酵母菌    制作腐乳  
乳酸菌    腹泻  
新冠病毒  发面和酿酒  
    制作泡菜和酸奶  
痢疾杆  引起病毒性肺炎  
四、实验题(共15分)
实验一:探究材料的导热性能(6分)  
背景:小明发现家里的锅用铁做,锅柄却用塑料做,他想通过实验比较不同材料的导热速度。  
材料:铁棒、塑料棒、木棒(长度和粗细相同)、凡士林、酒精灯、铁架台。  
步骤:① 将铁棒、塑料棒固定在铁架台上,一端用酒精灯加热;② 在铁棒、塑料棒的相同位置涂等量凡士林,粘上小木棒;③ 点燃酒精灯,观察小木棒掉落顺序。  
1、小明在实验中发现凡士林用完了,他最好用什么代替  2分)  
A、橡皮泥     B、502    C、石蜡  
2、若实验现象为“铁棒上的小木棒先掉落,塑料棒上的后掉落”,可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结合生活实例,锅柄要用塑料或木头制作因为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实验二:探究牛奶的不同杀菌方式(9分)  
小林在学习了巴斯德的故事后,对不同的加热杀菌方法产生了兴趣。他设计了一个模拟实验,想探究不同处理方式对牛奶的“保鲜效果”和“营养保留”有何影响。  
实验设计:  
A组:不加热。  
B组:将牛奶加热到65℃,保持30分钟。  
C组:将牛奶加热至100℃高温并保持5分钟。  
处理后,他将三组牛奶在相同环境下存放,并进行了两项测定:  
测定一:每天观察牛奶是否变酸,记录保鲜天数。  
测定二:测量牛奶中一种对热敏感的维生素C的含量。  
组别  
处理方式  
保鲜天数  
维生素C保留率  
A  
不加热  
1天  
100%  
B  
65℃加热30分钟  
4天  
90%  
C  
100℃煮沸5分钟  
7天  
40%  
请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实验中,设置A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B组和C组是一组__________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3分)  
(3)根据数据,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大型牛奶生产厂家通常会选择与_______(填A或B或C)组类似的“巴氏消毒法”来加工我们常喝的“鲜牛奶”。请根据实验数据说明一条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答案】:C  
【解析】:金属是热的良导体,当手触摸时,热量会迅速从手传递到金属上,所以感觉更凉。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传热慢,因此感觉不那么凉。这并非因为金属本身温度更低。  
2.【答案】:B  
【解析】:水被加热后,底部的水受热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上部较冷的水密度大而下沉,形成循环,这就是热对流。饺子随着热水的对流运动而上下翻滚。  
3.【答案】:A  
【解析】:遗传是指亲代与后代在性状上的相似性。血型是一种稳定的、由父母遗传给孩子的性状。B、C、D选项中的跑步能力、学习游泳和做家务力气变大,主要与后天的学习、训练和环境有关,不属于遗传。  
4.【答案】:B  
【解析】:乳酸菌是一种在无氧(缺氧)环境下能生长得更好的微生物,它将糖类转化为乳酸,从而使泡菜产生酸味。密封坛子就是为了创造一个无氧环境,促进乳酸菌发酵。  
5.【答案】:D  
【解析】: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戴口罩可以阻止病毒通过口鼻进入人体,这是在传播途径上进行阻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6.【答案】:B  
【解析】:显微镜使用的正确步骤是:先对光(③),再放置装片(①),然后降低镜筒至接近装片(④),最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②)。  
7.【答案】:B  
【解析】:双层玻璃中间是空气或真空,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有效减缓热传导。同时,双层结构也限制了空气的对流,从而起到很好的保温效果。  
8.【答案】:C  
【解析】:厚厚的毛发和脂肪层是生物适应寒冷环境的典型特征,可以有效减少身体热量的散失。科学家通过化石保留的这些形态特征来推断其生活环境。  
9.【答案】:A  
【解析】:除红细胞等极少数特例外,人体的细胞(包括口腔细胞)都有细胞核。植物细胞(如洋葱表皮细胞)有细胞壁,这是与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之一。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10.【答案】:D  
【解析】:杂交后代往往会遗传双亲的部分性状。葡萄柚作为柚子和甜橙的杂交品种,最有可能同时具备柚子(酸、苦)和甜橙(甜)的味道特点,形成“酸酸甜甜带点苦”的复合风味。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答案】:×  
【解析】:壶身是固体,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这种方式是热传导。热对流是液体或气体特有的传热方式。  
2.【答案】:√  
【解析】:在杂交第一代中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白花)就是隐性性状,而表现出来的性状(红花)是显性性状。这是孟德尔遗传实验的重要发现。  
3.【答案】:×  
【解析】:这个说法太绝对。许多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例如酵母菌用于发面、酿酒,乳酸菌用于制作酸奶、泡菜,还有一些微生物能分解垃圾,净化环境。  
4.【答案】:√  
【解析】:热辐射是热源以电磁波的形式直接向周围发射能量,它不需要任何介质(如空气、水),在真空中也能进行。太阳热就是通过热辐射传到地球的。  
5.【答案】:×  
【解析】:正确的操作是将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这样可以将空气排出,避免产生气泡。快速盖上反而容易产生大量气泡,影响观察。  
三、连线题(共5分)  
【答案】  
酵母菌 —— 发面和酿酒  
乳酸菌 —— 制作泡菜和酸奶  
新冠病毒 —— 引起病毒性肺炎  
毛霉 —— 制作豆腐乳  
痢疾杆菌 —— 腹泻  
【解析】:本题考察对常见微生物及其与人类关系的了解。酵母菌发酵产生二氧化碳,使面食蓬松;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用于制作酸奶、泡菜;新冠病毒是病原体;毛霉参与豆制品的发酵;痢疾杆菌是引起细菌性痢疾(症状包括腹泻)的元凶。  
四、实验题(共15分)  
实验一:探究材料的导热性能(6分)  
1.【答案】:C (2分)  
【解析】:凡士林和石蜡都受热会熔化,从而失去粘性,使小木棒掉落。橡皮泥受热不易熔化,502胶水会粘死,都无法达到实验效果。  
2.【答案】:铁的导热性能比塑料好。(或:金属是热的良导体,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2分)  
【解析】:铁棒上的木棒先掉落,说明铁棒上的凡士林先熔化,即热量更快地传递到了铁棒的那个位置,证明铁的导热速度更快。  
3.【答案】:热的不良导体。(2分)  
【解析】:锅柄使用塑料或木头等热的不良导体,可以防止热量从锅身快速传到手上,避免烫伤。  
实验二:探究牛奶的不同杀菌方式(9分)  
1.【答案】:不同的加热杀菌方法对牛奶的保鲜效果和营养保留有什么影响?(3,必须提及“保鲜”和“营养”两个维度  
【解析】:从实验设计的变量(加热方式)和测量的指标(保鲜天数、维生素C保留率)可以概括出此问题。  
2.【答案】:作对照;对比;加热的温度和时间(或“加热的方法/程度”)。(3分,每空1分)  
【解析】:A组不处理,作为参照标准,是对照组。B组和C组形成对比,唯一不同的是加热的温度和时间。  
3.【答案】:B。(1分)  
理由:因为巴氏消毒法(B组)在有效延长保鲜期(4天)的同时,能更好地保留牛奶中的营养成分(维生素C保留率高达90%)。(其他【答案】:①它在杀菌和营养保留之间取得了更好的平衡。②虽然C组保鲜期更长,但营养损失太大,不利于健康)(2分)  
【解析】:这是一个权衡利弊的选择。虽然C组保鲜更久,但营养损失太大(维生素C只剩40%)。B组在“保鲜”和“保营养”之间取得了最佳平衡,满足了人们对牛奶“营养”和“安全”的双重需求。  

人教鄂教版2025-2026五年级科学上册期中测试卷免费下载(附答案及详细解析).doc (提取码:iw4f)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