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学校网首页 - 中学试卷 - 高三试卷 - 2013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三试卷:2013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

所属栏目: 高三试卷
【字号: 】【背景色 收藏此页】 【关闭
 关键字:
关键词:2013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高中,高三下,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答案,山西省,太原市,2013年试卷
摘 要:山西省太原市2013年高三年级模拟试题(三)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与答题卡相应的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


太原市2013年高三年级模拟试题(三)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9分)

1.C   (“新道德主义者与传统道德主义者对道德的看法从本质上讲是有相同之处的”错)

2.B   (“毛泽东先生讲手上脚上沾着牛屎的农民也比知识分子干净”是为了证明“知识成为伪道德的根源”“知识与道德分裂”甚至“背道而驰”)

3.D   (“只要……就……”表示的是充分条件关系,原文分句间是必要条件关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4.A   (营:谋求。文中可译为“选择”)

5.C   (③田畴违曹操之命吊祭袁尚,是因袁尚曾经想征他为官,这能表现其“义”;⑤田畴把太祖所赐的车马谷帛,皆分给宗族知旧,表现出轻财好义的品德;⑥田畴以死拒赏,可见其重名节,不慕荣利爵禄)

6.C   (“擒蹋顿”文中未提及)

7.(1)太祖第二天下达命令:“田子泰不是我所应该使用的官吏。”当即推举他为茂才,任命他为蓨县县令,但不用到官任上,而是随军队驻扎在无终。

    (“宜”“之”“次”各1分,大意2分,共5分)

    (2)太祖回想起田畴功劳很大,后悔之前听任田畴谦让,说道:“这是成全了个人的意愿,却破坏了国家的法令制度呀!”

    (“恨”“是”“亏”各1分,大意2分,共5分)

8.对比。十年前的“月白风清”与如今的“忧患凋零”形成鲜明对比。刻画出一个老病羸弱,饱经忧患,晚景凄凉,内心充满幽愤的词人形象。

    (手法2分,分析2分,形象2分,共6分)

9.不同意。“鬓华虽改心无改”,虽然久经人世沧桑,但那颗充满活力的心,却还似从前一样。

    “试把金觥”,一个“把”字,更显其豪迈气概。

    (观点1分,分析每点2分,共5分)

10.(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晦明变化者

    (2)制芰荷以为衣兮    不吾知其亦已兮

    (3)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每空1分,共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1)选E得3分,选C得2分,选D得1分。

    (A项“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形象”错;B项“儿子的出现让警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过错”错;D项“表现了警察内心对周围群众的仇恨”不当)

    (2)表现了人们亢奋情绪和内心的愤怒仇恨之情;为下文警察的出场做铺垫;与结尾处人们表现出的宽容善良形成反差,从而突出小说弘扬人道主义的主旨;一开头就将读者置身于紧张的氛围中,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答出4点得6分,答出3点得4分,答出2点得3分,答出1点得1分)

    (3)仇恨群众、冷漠固执高傲;维护孩子的尊严、充满父爱温情;尚未泯灭人性,最终被感化。

    (每点2分,共6分)

    (4)从主题思想上看:孩子的出场有利于展现文章主题。孩子的出现促成仇恨双方再次审视自己,改变了先前的态度,尤其是人们从起初的愤怒仇恨到最后的宽恕谅解,前后态度的反差突出了文章的主题:放弃残酷仇恨,回归友善纯真。

    从形象塑造上看:孩子的出场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原本冷漠高傲的警察,也有父爱温情;原本充满仇恨的人们,心底深处却是善良仁爱的,人物形象本身看似矛盾却是真实的再现。

    从结构安排上看:孩子的出场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孩子的出现打破了双方的对立,使文章情节从起初的剑拔弩张逆转为后来的充满温情,情节跌宕起伏,悬念迭出,吸引读者。

    (观点3分,能结合文本探究、理由充分3分,探究思路清晰2分,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1)选E得3分,选C得2分,选B得1分。

    (A项“这个‘民主家庭’奉行的并不是真正的民主”理解错误;B项父亲的自尽“非仅眷恋旧也,并将唤起新也”;D项“中国文化较之西方文化更‘深厚”’属无中生有)

    (2)通过自学获得的学问才能切实实用;开放民主的教育氛围方能成就自学;自学的根本是向上心。

    (每点2分,共6分)

    (3)民主宽放的家庭氛围,使得梁漱溟先生思想开放,也成就了他的自学;西方化的教育理念,使梁漱溟先生从小就接触世界新知识;父亲的言传身教,使梁漱溟从小萌露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懂得了国事大于家事的人生道理。

(每点2分,共6分)

    (4)示例:他们都是中国的脊梁。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在国家积弱、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况下,梁漱溟先生仍然坚信中华文化伟力无穷,对中国传统文化怀有自信,持有自尊,倡导自强,堪称“中国的脊梁”。是父亲梁济的言传身教教会儿子国事大于家事、国家命运重于个人生命的道理。父亲的死“非仅眷恋旧也,并将唤起新也”,是以身殉国,是舍生取义,父亲也是“中国的脊梁”。

    (观点2分,能结合文本分别从梁漱溟先生和父亲梁济两个方面阐述6分,共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D   (A项“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也比喻技艺等濒临失传;也比喻微妙的声音连绵不断。此处用来形容作品不当。B项“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到家,连自己原来会的东西也忘掉了。是贬义词,用在此处感情色彩不符。C项“挂一漏万”形容所举甚少,遗漏很多。常作为谦词,用在此处谦敬错位。D项“五风十雨”指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用在此处恰当)

14.C   (A项由于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B项搭配不当;D项关联词语语序不当,“袁绍”应放于“因为”之后)

15.C   (①“这种感受”紧承⑤“熟悉”;④“机翼下”②“跑道边”⑥“飞机一落地”呈现时间和空间上的转换)

16.示例:漫画的画面内容有两部分组成。一对夫妻共同手持一个竹竿,高高举过孩子的头顶,他们面带微笑,充满期待,嘴巴微张,似乎在为孩子鼓劲加油。画面中的孩子则是一脸无奈,他张开双臂,使劲用力,想越过竹竿,但是无能为力。这幅漫画告诉我们: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画面内容说明完整2分,语言表达通顺条理2分,寓意准确2分,共6分)

17.示例:毫不顾忌地摘取鲜花,鲜花枯萎在手上;默默地观赏鲜花,鲜花绽放在你的身旁。

    (内容2分,句式2分,语言1分,共5分)

六、写作(60分)

    参看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田畴字子泰,是右北平郡的无终县人。喜好读书,善于击剑。他率领整个家族以及归附他的人员共几百入进入徐无山,选择在地势险要而又平坦宽敞的土地上居住,亲自耕种来养活自己的父母。百姓归附他,几年间就达到了五千多户。袁绍多次派人召请他,又随即授予他将军的印绶,田畴都拒绝不接受。袁绍死了以后,他的儿子袁尚又征召田畴,田畴始终没有应召。

    田畴常愤恨乌丸过去多次残忍杀害右北平郡的官员,有讨伐他们的想法而力量不足。建安十二年,太祖(曹操)北征乌丸,自己还未到,就先派遣使者征召田畴,又命令田豫委婉说明意图。田畴告诉他的门客赶快整治行装。门客对他说:“过去袁公仰慕您,以礼征召您五次,您坚守节操不屈从;如今曹公的使者一来而您好像害怕赶不上似的,为什么呢?”田畴笑着回答说:“这不是您能明白的。”于是跟随使者来到军营,被任命为司空户曹掾,太祖邀他相见并与他讨论对策。太祖第二天下达命令:“田子泰不是我所应该使用的官吏。”当即推举他为茂才,任命他为蓨县县令,但不用到官任上,而是随军队驻扎在无终。当时正是夏天,大雨不止,而滨海一带又因地势低下积了水,泥泞难行,而乌丸又扼守在险要之处,曹军不能前进。太祖为此忧虑,就拿此询问田畴。田畴说:“这条路秋夏常常有积水,说它浅但不能使车马通行,说它深又不能使船浮起来,难以通行很久了。过去北平郡的郡治在平冈,可以穿越卢龙,抵达柳城;自建武以来,此路毁坏断绝,将近二百年了,可还有隐蔽小路可走。如今敌将认为我军困于无终,不能进而只得退,松懈无防备。若偷偷调转军队,从卢龙口越过险峻的白檀,专走无人之境,此路又近又方便,乘其不备,突然袭击,蹋顿的头可不战而擒来。”太祖说:“好。”于是率领军队撤退,敌侦察的骑兵见此,真以为曹军离开了。太祖命令田畴带领他的部下做军队的向导,上徐无山,出卢龙,历经平冈,登上白狼堆,距柳城二百多里,敌人才惊觉。单于亲自压阵,太祖与之交战,于是大获成功,追杀败逃的敌军,直至柳城。曹军凯旋,入塞,论功行赏,封田畴为亭侯,邑五百户。田畴坚决推辞。太祖了解他的至诚之心,答应他的要求而不强迫他改变。

    辽东军杀了袁尚,把首级送到太祖处,太祖下令:“三军之中,谁敢哭袁尚的就处斩!”田畴因为曾经受到袁尚的征召(而感恩),就前往吊祭。太祖也没有责问。田畴全部带他的家属和宗族共三百余人居住在邺郡。太祖赐给田畴车、马、谷、帛,他都分发给宗族和知旧。田畴跟从太祖征讨荆州回来后,左太祖回想起田畴功劳很大,后悔之前听任田畴谦让,说道:“这是成全了个人的意愿,却破坏了国家的法令制度呀!”于是就又用以前的爵位封赏田畴。田畴上疏陈述心中的愿望,甚至用死来盟誓。太祖知道不可以使他屈从,就任命他为议郎。田畴四十六岁去世。


市三模作文《和莫言不打不成交》审题立意

材料: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乡土作品崛起的莫言,蜚声中国文坛,对其赞誉铺天盖地。那时,王干年少轻狂,锋芒毕露,喜欢跟人较劲,且专挑实力雄厚者,莫言便是其一。在1988年10月的《读书》上,王干发表一篇题为《反文化的失败——莫言近期小说批判》的泼凉水文章,反响巨大。一些支持莫言的人都非常不满,纷纷质疑王干的动机。甚至,王干本人也隐约感到,也许真的开罪了莫言。

不久,王干去鲁院办事,没想到莫言也在那儿读研,更巧的是,午餐时,两个“冤家对头”竟在食堂相遇。王干心里没底,想回避,然而已经没有时间,只见莫言径直朝他走来。“也许他会还我一个难堪吧。”王干这样寻思着,站在原地,后脊有些凉意。可是,没想到的是,莫言走过来,竟然是这样说的:“是王干吧,你那篇文章我看了,写得挺好的。大家都说:‘王干批评你。’我不禁吓了一跳,一看文章,百分之五十一表扬,百分之四十九批评,还是表扬为主嘛。”说完,嘿嘿一笑,主动伸出手。王干赶紧也伸出手去,两位“冤家”的手,就这样紧握在一起。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以上是王干《和莫言不打不成交》博文节选)

如何审题立意呢?

1.要读懂故事。读后就让我们去考虑:

这个故事讲了个什么话题?(如何对待批评)这个问题属于把握材料不脱离材料的问题。

这是谁的故事?(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未获奖之前的故事)这个问题属于深层立意的问题。

这个故事提出了什么问题?(其一,两位“冤家”的手为什么能够紧握在一起?其二,王干见到莫言为什么想回避?其三,纷纷质疑王干动机的人是最好的支持了莫言吗?)这个问题就属于选好角度的问题。

这个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这个问题就属于立意问题,简洁明了的观点就可以成为题目了。

2.要比较话题故事的不同类型,分析出题意图。

先比较着想,这个材料既非是比喻性的故事,也不是叙议结合的故事,是真实的叙事性的故事。

真实性的故事到底有什么引申内涵?其实从上面三个角色分析来看,主要角色是莫言,其它角色都是对比和映衬中心人物的。

我们说这个做事的意图是什么?其实作者就想让我们看到莫言毕竟是莫言,他与其它人的想法和做法不一样,这就是莫言情怀。

3.要选好角度就得分析角色态度。

(1)王干角度:在批评这件事上王干是从挑战实力者到怕开罪再到想回避。让人看到了年轻人的锋芒锐气和底气不足的特点。如果命题:

批评要有不怕得罪人的底气。年轻人的批评精神很可贵。找权威挑战要有实力。等等。

(2)莫言支持者角度:在批评这件事上对莫言的支持者疑王干的动机,让人看到了他们的投其所好,而没有理智或者说智慧的分析。如果命题:

主观的批评不易说服别人。批评别人要有艺术。等等。

(3)莫言角度受批评者,又是坦诚相待批评者的人,还是智慧化解矛盾的人,更重要的是主动伸手接:在批评这件事上莫言是纳批评者的人。如果命题:

莫言的大度。有容乃大。善待批评。智慧化解矛盾。坦诚相待是沟通的良方。等等。

如果想引申主题:深刻了解人性才能成为大师。博大的情怀在于理解和宽容。

(以上仅供参考,不可拘泥。还没开始阅卷不知学生还有什么好的想法。静等花开。)

 
以下补充一些阅读内容。

1.至此以后,王干认定莫言是真正大气之人,是值得深交的朋友。两人交流渐多,友情日深,彼此无碍。后来,王干向莫言求字,莫言用左手写了一幅相赠,内容极妙:“不抓不挠,佛说:遇蚊虫叮咬,忍之;我说:逢小人追骂,乐之。”对此,王干也极为大度,毫不介怀,笑而纳之。

2.《菜根谭》的作者洪应明说:“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也可以远害。”莫言正是如此,于他自己而言,因为大度,所以心中无怨;于王干而言,因为莫言的大度,所以无仇,以至于后来亦可容莫言戏谑之言,是为两厢无害。马克&吐温有一个很形象的说法:“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这便是宽恕。”其实,莫言就是这样一束留香的紫罗兰。

3.莫言始终把写人性,挖掘人性,人性的善与恶作为他的使命与作品的重要主题。他自己也反复强调自己是“把人当做人来写”。人性内涵的多样多变。他不简单地把人分成好人与坏人,而是写他的丰富性、复杂性,农民在他的笔下更接近真实,他们的自然、质朴与愚昧莫言是有深刻世界观的。


上一篇:2013年四川省高三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要求及说明
下一篇:2013年吉林省长春市高中毕业班第四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城市学校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城市学校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城市学校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城市学校网”。违反上述声明者,城市学校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城市学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QQ:1191060874

 热门试卷

更多

 教学视频

更多教学视频

关于我们 | 市场合作 | 建议反馈 | 站点地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深圳幼儿园 | 深圳小学 | 深圳中学 | 深圳大学 | 深圳培训 | 咨询 | 问题 | 讨论 | 百科 | 小学作文 | 初中作文 | 高中作文 | 英语作文 | 试卷 | 看书 | 招聘 | 教案 | 课本 | 课堂 | 听力

技术支持:www.szxuexiao.com 最佳浏览分辨率:1024*768、IE6以上 声明: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