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阅读语段,完成任务。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百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摆脱了帝国主义的qīn lüè( )和落后挨打的局面。全国人民tóng xīn xié lì( ),创造了bù jì qī shù( )的奇迹,以yào yǎn( )的成绩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时代在发展,国家在进步。伟大的人民bù lǚ( )坚定地去创造新的huī huáng( )。
(1)任务一: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3分)
(2)任务二:下面选项中与语段中的加点的“落”字读音不同的一项是( )(1分)
A.落落大方 B.丢三落四 C水落石出 D.失魂落魄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忙碌 教诲 应接不瑕 一知半解 B.树梢 防碍 浮想连翩 相依为命
C.酷暑 馈赠 相依为命 震天动地 D.繁殖 夜暮 决口不提 天南海北
3.请为下面各句划横线的俗语选择意思相近的成语,并将字母填至对应括号内。(4分)
A.直言不讳 B.欲盖弥彰 C.得不偿失 D.一视同仁
(1)片面强调高速发展而不顾对环境的保护,到头来只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
(2)朋友相处,有什么意见就应该打开天窗说亮话,没必要遮遮掩掩。( )
(3)老师处理学生之间的纠纷时要一碗水端平,不能偏袒任意一方。( )
(4)警察还没审问,他就赶快说没有偷过钱包,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 )
4.爷爷常常用“由俭入奢易,____________”教导我要保持简朴的生活作风。还经常用“____________,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____________”来提醒我珍惜时间,惜时奋进。(3分)
5.阅读古诗词,就像在欣赏名画。读“西塞山前白鹭飞,____________”,我可以欣赏到西塞山前春光图;读“ ,清泉石上流。”我可以欣赏到山居秋景图。阅读古诗,就像在和诗人对话。读“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_”我体会到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读“____________,非是藉秋风。”我懂得了诗人不攀附权势的高洁志向。(5分)
6.本册我们学习了多种说明方法,请选择身边的一个事物,运用至少两种说明方法来说明它的特征。(不少于30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并参考表格提示的学习方法,解释加点词的意思。(3分)
人有从学者,遇①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谓:“苦②渴③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④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注释】①遇:指董遇。②苦:苦恼。③渴:迫切地。④岁:年
文言文词句 | 学习方法 | 词语解释 |
(1)当以三余 | 成语印证法:茶余饭后 | |
(2)从学者谓:“苦渴无日。” | 课内迁移法: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古人谈读书》 | |
(3)或问“三余”之意。 | 查阅字典法:①有人,有的;②有;③或者,也许;④有时;⑤迷惑。《古代汉语词典》 |
(2)从读书“三余”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快乐读书
(1)下列情节出自哪个民间故事?选一选(填字母)(3分)
A.《梁山伯与祝英台》 B.《孟姜女》 C.《田螺姑娘》
①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做工去了。( )
②小伙子家里粮食越来越多,还拿出来送给乡亲们。( )
③从前有个员外,他的女儿女扮男装,前往红罗山书院求学。( )
(2)除了以上民间故事外,你最喜欢的民间故事是什么?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请将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说明喜欢理由时可以结合具体事例。(3分)
最喜欢的民间故事 | 最喜欢的人物 | 喜欢这个人物的理由 |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2+11+15=38分)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
不一样的金字塔
提起“金字塔”,你可能最先想到的是埃及金字塔。其实,在很多领域,人们把研究出来的数据进行整理,呈现出了很有趣的不一样的“金字塔”。
材料一 学习金字塔
这是一项对人们学习效果的研究,研究者让学生们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两周后看看他们还能记住多少学习内容。然后,把测试结果按照由少到多排列,呈现了如金字塔一样的形状。
在塔尖上的是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讲,学生听,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自己阅读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种,借助声音、图片进行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经常进行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在做的过程中学,或进行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材料二 营养金字塔
为了指导人们健康饮食,营养学家提出了饮食指南,并形象地称之为“营养金字塔”。它按我们每天应该科学合理地摄取食物量的多少,在“金字塔”上排列。
金字塔层数 | 每天应摄入的食物 | 合理占比 |
第五层 | 高糖、油炸食(尽量少吃或者不吃) | 约10% |
第四层 | 鱼、肉、蛋、奶(补充优质蛋白质和钙) | 约15% |
第三层 | 水果(含丰富维生素及矿物质) | 约20% |
第二层 | 蔬菜(提供多种维生素、纤维素等) | 约25% |
第一层 | 谷类食物(含膳食纤维等,提供人体所需能量) | 约30% |
材料三 生态金字塔
科学家考查了生物世界的食物链,整理后发现它恰似一座金字塔,便把这叫作“生态金字塔”。
“生态金字塔”的最底层是绿色植物,它们是一切生物的能量基础,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一营养级。绿色植物往上,便是草食动物,是第二营养级。肉食动物则处于第三营养级上。在“金字塔”的营养级序列中,上一个营养级总是依赖于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而存在。“生态金字塔”告诉人们,大自然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绝不可能超过这个承载能力去供养金字塔顶端的人类。人类的活动必须遵循这个自然法则,否则,人类自己将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1.阅读材料一,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研究者让学生们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两周后看看他们还能记住多少学习内容。然后,把测试结果按照由多到少排列,呈现了如金字塔一样的形状。
B.塔尖上的学习方式是“听讲”,所以,听讲的记忆效果最好。
C.在做的过程中学,或进行实际演练,两周后学习的内容可以记住75%。
D.最好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两周后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应该放塔尖。
2.小明的妈妈为了减肥,每顿饭只吃蔬菜,她这样做是很不健康的。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样劝说妈妈呢?请结合材料二的内容,写一写。(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先在“生态金字塔”内横线上填写营养层级内容,再写写“生态金字塔”告诉我们什么自然法则?(4分)

这个“生态金字塔”告诉我们的自然法则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材料一,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学习金字塔”对你今后的学习有什么帮助?(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说明类文本阅读
水的危机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之一。地球总水量约为14.1 亿立方公里,但如此多的水中淡水只占3%,而且其中的87%被封闭在冰川、大气、地层中。20世纪以来,全球人口增长了3倍,经济增长了20倍,用水量增长了10倍。同时,由于生产和生活废水急增,而且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更加重了水资源匮乏这一全球性危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7 年把水资源定义为“可资利用或可能被利用的水源,即应当能够为满足生产生活用途而得以利用”,而《中国自然资源》将水资源定义为“能为人类生产生活直接利用的,在水循环过程中产生的地表、地下径流和由它们存留在陆地上可再生的水体”。
我国水资源总量约2.8 万亿立方米,但人均占有量只排在世界第121 位,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此外,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南多而北少。重经济发展而轻环境保护又导致许多地区出现严重的水体污染,因此,水资源问题也成了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1.下列哪一项不是水资源危机产生的原因?( )(2分)
A.一些地区重视经济发展而忽略环境保护,导致出现严重的水体污染。
B.地球总水量约为14.1 亿立方公里,淡水占比较少。
C.20世纪以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以及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用水量倍增。
D.人们生产和生活废水急增,废水经处理后排入水体,依然会造成严重水污染。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段第一句话中的“约”字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淡水资源匮乏,有些地区重经济发展而轻环境保护又导致出现严重的水体污染,请你写一条宣传语,号召人们保护淡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叙事类文本阅读
母亲架设的桥(节选)
孩提时,母亲常领我去峡谷深处,让我坐在一领蓑衣那么大的一块小小田塍上,自己浸没在齐膝的水田里插起秧来。
这峡谷,背着阴,每天的日照不过三小时光景。这在村里,也是块十分贫瘠的谷地。我家就在这样的山谷口。谷里也有早地,母亲种上甘著、萝卜之类。上那儿去,中间有条很深的小溪。上面架着桥,可每当发起大水,就常会被冲毁,母亲就常去修桥。因为这是母亲独自干活的峡谷,没法儿去托赖众乡邻。到时候,擅长修建寺庙和神社的木匠大伯,必定从哪儿归来,从山里砍来两根圆木,横在狭窄的小溪上,上面排好栗木板,堆上土。而后,叫我们兄弟踩结实,就成了一座坚固的红土桥了。约莫过一年,土桥旧了些,桥边杂草丛生,杂草下,一排排露出像在神社屋檐椽子上见到的那种白色缺口。而且,桥在变旧,栗木会腐烂,一看,桥的背面,竟长满了蘑菇。母亲把这些采来,给我们做饭盒里的菜肴吃。
母亲在她的一生中,把这座通向攸关自己一家生计的谷田去的小桥,不知修过多少回!不论哪天架的,这座桥总是在圆木上堆着土,长起蘑菇来。
为了微薄的收成,母亲尽心尽力架起了这座桥,由此取得我们一家的口粮,可以说,是性命攸关的一座桥。 因此,那桥,不论修得如何简陋,可仍是美好的啊!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童年——( ) 田埂——( ) 依赖——( )
2.联系上下文,“性命攸关”意思是 。作者说这是“性命攸关的一座桥”是因为 。(3分)
3.文中的桥是如何修建成的?请你摘抄相关语句。(2分)
4. 作者回忆了关于母亲的那几件事?其中让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说一说。(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最后一段写道:“那桥,不论修得如何简陋,可仍是美好的啊!”,为什么外形如此简陋的桥,作者却认为是美好的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30分)
这个世界因“爱”而美丽,也因“爱”而精彩。父母在生活中无微不至的呵护,老师在学习上语重心长的教导,医护人员在疫情期间英勇逆行的无畏付出……如果你留心观察生活,那么一定会发现身边有许许多多关于“爱”的故事。
请你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挚,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1)侵略 同心协力 不计其数 耀眼 步履 辉煌 (2)B
2.C
3.C. A. D. B
4.由奢入俭难 盛年不重来 岁月不待人
5.桃花流水鳜鱼肥 明月松间照 家祭无忘告乃翁 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祖国统一 居高声自远
6.例:天马河上有一棵大榕树,高15米多,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比我们学校的面积还要大。远望,看不出其主干在哪里,许多树枝垂直于地面,俨然一片茂密的森林。
7.(1)(1)空闲的时间 (2)说 (3)有人,有的
(2)明白了要善于利用空闲时间来学习的道理。(答案不唯一)
8.(1)① B ②C ③A
(2)例:《白蛇传》 白娘子 理由:①白娘子神通广大,为了救治病人,什么草药都能找到。②白娘子心地善良,经常无尝地救治贫苦百姓。③她知恩图报,因许仙前世救过自己,而今生以身相许,多次救助其于危难中。
二、阅读理解
(一)实用类文本
1.C
2.如果我是小明,我会这样劝说妈妈:妈妈,我们每天应该科学合理地摄取食物量,才能有充足的营养,保证身体健康。蔬菜,约占25%,不能保证我们的身体营养。所以,您不能只吃蔬菜。
3. ①绿色植物 ②草食动物 ③肉食动物 ④人
大自然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绝不可能超过这个承载能力去供养金字塔顶端的人类。
4.提示:“学习金字塔”告诉我们: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所以尽量在生活中运用,或者多给别人讲解,可以更好地记住所学的知识。
(二)说明类文本
1.D
2.列数字,通过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淡水资源匮乏的特点。
3.不能去掉,“约”字能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科学严谨性,去掉之后意思表达不准确。
4.略
(三)叙事类文本
1.孩提 田塍 托赖
2.生死存亡的关键 这座小桥通向峡谷中的田地,我们一家的口粮都是在那里种出来的。
3. 到时候,擅长修建寺庙和神社的木匠大伯,必定从哪儿归来,从山里砍来两根圆木,横在狭窄的小溪上,上面排好栗木板,堆上土。而后,叫我们兄弟踩结实,就成了一座坚固的红土桥了。
4.作者在文中回忆了母亲在田中劳作、架桥、修桥以及采桥背面的蘑菇给“我们”做饭盒里的菜肴等事情;略(只要能从四件事例中,任选其一,并能说出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和深深的怀念即可。)
5.这是对母亲架设小桥的赞美,更是对平凡而伟大的母亲的赞美,因为这座红土小桥正是代表了母亲全部的无私的爱。
三、作文
1.标题。(2分)
2.卷面整洁、书写规范。(2分)
一类文 27~30分 中心明确、内容具体、生动形象、条理清楚,不超过一处错误。
二类文 24~26分 中心明确、内容具体、生动形象、有条理,不超过三处错误。
三类文 21~23分 中心明确、内容较具体、条理尚清楚,不超过五处错误。
四类文 18~20分 中心较明确、内容不够具体,不超过七处错误。
五类文 17分以下 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具体、不成篇。
提示:
1.字数150字以下习作不得超过18分。
2.有题目、有40字以上有联系的文字至少给5分。
3.三个错别字扣1分(相同的错字多次出现,按一个错字扣分)。